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36915322
  • 上传时间:2022-0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的阶梯   2.学习选用详细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1.本文的构造与思路是怎样的?   分析:课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局部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第1、2自然段):摆出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着重提出三种现象   第二层(第3自然段):针对青年中存在问题的共同点,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局部(第4~7自然段):分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即针对三种现象提出分论点,分析评述,帮助青年解决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这一局部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4自然段):提出第一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并用马克思、诺贝尔的详细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第二层(第5、6自然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用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的详细事例和朱自清的名言作论据进展论证。

        第三层(第7自然段):提出第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并用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和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的详细事例作论据加以论证   第三局部(第8自然段):全文,鼓励青年为实现光芒灿烂的理想而奋斗   构造完整,层次清晰,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总体上用“总——分——总”的构造开头局部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主体局部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结尾局部紧扣中心,联系实际,总结全文,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理想的阶梯》   文章的主体局部,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它们是每一层的论点,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充分论证中心论点因此,显得脉络清晰,构造严谨   2.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本文出现了这样几个论点:   ①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上述四个论点中,②③④是并列关系,均附属于论点①,这三个论点从不同角度——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论点①。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论点①是中心论点,②③④是分论点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那一侧面内容来说是论点,而对中心论点来说,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3.《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构造形式来展开论证的?   分析:《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实现四化这一理想比喻成一座顶峰,要攀上这座顶峰,就一定要架设起一架阶梯,人们踏着这架阶梯往上攀登,才能到达理想之巅这架阶梯就是奋斗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梦想而已   (一)是引论局部,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二)是本论局部,把中心论点剖分为二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识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局部的意思是说,奋斗这座阶梯有三个梯级,一个是刻苦勤奋,一个是珍惜时间,一个是迎难而上;奋斗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详细他说,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就是实行奋斗三)是结论局部,重申和深化引论局部提出的中心论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论局部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这三个分论点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因此,我们说本文的构造形式是“并列开拓式”。

        4.《理想的阶梯》本论局部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论据能不能互相调换?   三个分论点中都举出了事实论据第一个分论点讲勤奋刻苦,举了马克思、诺贝尔废寝忘食,刻苦奋斗的事;第二个分论点讲珍惜时间,举了巴尔扎克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爱迪生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的事;第三个分论点讲迎难而上,举了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各种困难险阻,但他们却迎难而上的事   三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可不可以互相调换呢?我们先看第一个分论点中所举的马克思和诺贝尔的事,这两个人的事中有没有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的因素呢?当然也有,但是作者所强调的是马克思把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磨掉了一层和诺贝尔废寝忘食整整4年做了几百次试验的事,这样的事只能证明他们刻苦勤奋,并没有说明他们珍惜时间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样,第二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虽然也有刻苦勤奋、迎难而上的因素,但作者强调的是珍惜时间;第三个分论点中举出的人和事,虽然也有刻苦勤奋、珍惜时间的因素,但作者强调的是他们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所以,按作者现在这样取材的角度,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是不能调换的   当然,如果改变角度,三个分论点中的事实是可以调换的。

      如果用第一个分论点“刻苦勤奋”中所举马克思和诺贝尔的事会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珍惜时间”,那就应当写他们如何抢时间,每天工作多少小时,连续工作多少小时,不肯浪费一刻时间,视时间如生命的事;如果用第二个分论点中“珍惜时间”中所举巴尔扎克的事去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迎难而上”,那就应当写他如何废寝忘食、如痴如狂地奋笔疾书的事;如果用第三个分论点“迎难而上”中所举伽利略、、布鲁诺、高尔基等人的事去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珍惜时间”,那就应当写他们如何抓紧时间、利用时间,在和常人同等的时间内取得了常人所不可企及的成果的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事例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重点论证几个不同的论点,关键是要找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因果联系,把论据与论点统一在一个角度里,使其严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学生初学写议论文时,常常只在论点后随便写上一个事例,而不注意这个事例与论点的结合,出现论点与论据错位的毛病,通过对这一个问题的解答,我们便知道这一毛病以现的原因和今后在写作中怎样才能防止这一毛病的出现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