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组织合作学习.docx
2页如何组织合作学习1认识合作学习2合作小组的建设3合作学习的教学实施4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5合作学习中的评价6需要的注意的问题第一讲认识合作学习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而言一种教学策略,相对于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而言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活动,相对于单纯的知识性学习而言作为学习方式的常见定义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在整个小组中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要素:团队奖励(小组目标)、个人责任、平等的成功机会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的绩效,交往技能,小组评议沙伦教授提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的合作是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要素:课堂组织,设计学习任务,教师的作用,学生的作用合作学习的界定广义观:泛指一切相互促进的团队学习活动狭义观:一种小组互相协作的教学活动从“学习”方面讨论: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目标性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合作为任凭学习注重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从“教学论”方面讨论:是一种具有师生、师师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体现在合作学习转换教师角色,并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既强调师生互动的前导作用,又强调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从“课程论”方面讨论:是一种强调竞争性、合作性、个体性的课堂体现在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课程时要创设竞争性、合作性、个体性的情境从“方法论”方面讨论: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表现为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小组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第二讲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作为活动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和技能,包括相互协作、责任分担、团队意识、沟通交流等多方面内容建立团队的成就动机(集体、成果、成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尊重、支持、团结)培养协作的任务分担(领导、参与、分享)合作学习的创新特色(盛群力:合作学习的创新特色《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5期共同发展,善用差异价值重建,聚集意愿交往对话,学生自主利益一致,责任明确公平竞争,奖励集体多样体验,反思评议分组的方法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常用教学策略):按照班级学生的性别、能力、背景、个性等因素而综合考量,实现混合编组,小组中体现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优势:学会尊重每个成员、学会与不同人相处、形成同伴榜样示范、懂得团队中的互补、建立学习伙伴关系。
规模:班级规模:小组人数与小组数之间的平衡合作时间:学生参与度与时间之间的平衡合作目标:知识结果与态度形成间的平衡其他因素:教师能力、课堂空间、辅助设施等原则上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小组数以不超过6个为宜合作成员角色秩序维护者:维护小组正常运转(声音监控者:要求每人说话音量适中噪音控制者:确保学习活动不受影响程序执行者:确保大家遵守学习秩序学习分担者:促进小组有效学习引导者:引导成员参与,并提示要求等记录者:记录每个人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总结者:整合各成员观点,归纳小组成果联络员:协调小组与教师的联系每个成员都要分担角色,可以有多重角色,角色需要轮换的,每个角色都是重要的小组的空间布置:小组成员之间的面对面,小组之间有适当的距离,教师要能够比较自如地在小组间走动需要思考的问题:大班额情况下怎么办?小组人数越少越好吗?合作小组始终固定吗?第三讲合作学习的教学实施基本步骤:教师:(主题选择、小组建设、学习设计、活动实施、成果分享、效果评价)1帮助——发现型合作学习策略教学组织序列问题的提出:各组的任务相同,组内任务不分解,提出非良构问题问题的解决:小组讨论:协商产生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方案的评估:方案评估,课堂反思。
2协同——发现型合作学习策略教学组织序列3帮助——接受型合作学习策略教学组织序列4协同——接受型合作学习策略教学组织序列具体方法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课堂授课、小组组建、测验个人提高分、小组得到认可小组——游戏——竞赛法(TGT)切块拼接法(Jigsaw):分块学习、传授同伴约翰逊兄弟共学式(LT):积极依赖、面对面促进性互动,个人的绩效,交往技能,小组评议小组调查法(GI):合作性探究合作学习的社会性技能要求:倾听(认真并耐心听取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尊重(承认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关心(指导需要帮助的同学)、协商(与成员共同讨论而达成共识)、沟通(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欣赏并感谢他人的观点与成果)第四讲合作学习中的教师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学习者、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学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制订分组及合作的原则要求,设计学习成果评价与分享的方法 合作学习方式适合于较为复杂或者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学习任务有分工的必要,有讨论的价值,有探究的意义, 有互补的可能教师的指导:观察:学习分工,学习表现,学习进展倾听:议论,观点,要求(以不影响合作学习活动的进行为前提参与:主动的(适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体现关心)被动的(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体现指导)干预:违背合作学习原则时,如出现方向性错误。
产生内部严重冲突时,如分工达不成共识以提供下面引导为主,如启示式引导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倾听到的内容,感悟到的感受与思考到的想法 评价:合作学习的整体表现及其结果,需要改进的方面或者问题,与学生共同一起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