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狂想曲教案.doc
3页课题《绿色的呼唤》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欣赏、再欣赏,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并进一 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音乐中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自信地演唱歌曲并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体验作品情感教学难点:表述感受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哦,林中那间小屋》1.导入1、复习歌曲,回忆歌曲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精神上节课我们一起学过了一首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请同学们还记得旋律吗?回忆一下这首歌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一个什么思想?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两代护林人的故事,传递了 的一种思想2、钢琴弹唱、演唱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复习一遍,用深情的歌声赞美这些令人尊敬的护林工人3、朗诵歌词我们刚才是用歌唱的形式来表现,大家想想一想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音乐家?(美妙的旋律),诗人(美文诗歌),画家(浓墨重彩),老师这儿准备了一首同名小诗《林中那间小屋》,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二、欣赏《森林狂想曲》 1、欣赏绿色,在这些造绿、护绿工作者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绿色,倾听流淌在心间的旋律《森林狂想曲》,在欣赏的时候,我们来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a你想象到怎样的情景?b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c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走进神气的大森林2.提问:(1)好!请同学们告诉我听到了这首乐曲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情景?(太棒了!回答的非常好)(1)第二个问题:音乐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提问1-2名学生,并请学生模仿其中青蛙、知了的叫声,并适时给予鼓励)请几位同学给大家模仿一下乐曲简介: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它的曲作者吴金黛来自我国的宝岛——台湾同学们,大家知道吗?台湾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位于北回归线的鸟类集聚地,森林的生态资源相当丰富在这首乐曲中动物的叫声是录音师花费5年的时间在森林中采录的乐曲中共出现了几十种动物的叫声,其中蛙类就有十几种,刚才同学列举了很多你们听到的动物的叫声,乐曲中比较明显的动物叫声有五种(播放卡通画面):蟋蟀、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2)好!回到第三个问题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提问1-2名学生有笛子、小提琴、吉他很好!非常棒!)我们都知道乐器可以分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那上面的乐器各属于哪一类乐器呢?笛子是属于(中国民族乐器)那小提琴、吉他呢?(西洋乐器)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感觉呢?(没有)反而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先说,你再补充自问自答:耳目一新的感觉)(3)同学们,有一个旋律在这首乐曲中多次重复出现,它也是这首乐曲的主旋律(教师可哼唱一遍)?请同学们跟琴来唱一遍。
刚才说到在这首乐曲中有很多种小动物的叫声,我们来请刚才模仿动物叫声的几位同学来一起合奏4) 同学们,刚才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可用欢快的感觉哼唱一句)是很沉闷还是轻松、自由的呢?(轻松、自由的)(5)好!带着这种这种感觉一起走进我们的视听画面,再次欣赏感受大森林的美妙和神奇,请看大屏幕三、观看“砍伐森林”的视频在这首乐曲中优美的旋律和小动物的叫声是融为一体的,大森林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茂密的树林、清新的空气、小鸟的歌唱大森林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和谐共存,但是,大森林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请同学根据你的感受为这个短片起个名字?(最后的眼泪、地球末日等)四、拓展《大家谈环保》大家都起的非常好,那么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又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如今,森林被乱砍乱伐的现象依然很严重,美丽的地球也在逐年被污染,当地球上消失最后一片森林,最后一棵大树,最后一片绿叶,那么我们的地球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啊!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去维护我们的绿色、我们的家园 (《好大一棵树》)结语:同学们,绿色的呼唤,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许多普普通通的人都在默默的奉献让我们将歌声和语言,化为行动的力量,一起追寻绿色、呵护绿色、创造绿色、做绿色的事、当“绿色人”,成就我们绿色的人生。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