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制度.ppt
9页辽辽金金元元时时期期的的教教育育制制度度 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朝代,即辽辽(公元916-1125年)、金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元(公元1271-1368年) 辽 契丹:耶律阿保机 金 女真:完颜阿骨打 元 蒙古:成吉思汗 为了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统治巩固政权,维护统治,各朝统治者,各朝统治者都大力推行都大力推行““汉化汉化””政策,从政策,从政治、经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广泛的吸收先进的中等各个方面广泛的吸收先进的中原的文化,不断进行社会变革,加速了本原的文化,不断进行社会变革,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为了为了培养本民族人才培养本民族人才,金、元两朝还,金、元两朝还专门建立专门建立民族学校民族学校,建立起,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民比较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族教育体系,推动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一、尊孔崇儒 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巩固统治 “汉化”文教政策 尊孔崇儒、兴学设教尊孔崇儒、兴学设教1.辽: 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年)下诏建孔庙,第二年又亲谒孔庙,尊孔崇儒的政策由此奠基。
圣宗:在汉人居住区普遍推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以儒术取士,对契丹族进行儒家教育 道宗:下令“设学养士设学养士”,于中京置国子监,颁行《五经五经》 ““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2.金: 金朝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的奠基人是金太宗金太宗 太宗太宗:开科举,以经义取士建太学,修国子监,后谒山东曲阜孔庙 熙宗熙宗:封孔子第九十四代孙为衍圣公,亲祭上京孔庙,潜心研习《尚书》、《论语》 世宗世宗:令置太学,亲祭孔庙,置译经所翻译儒经,令女真人研习 “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3.元: 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是元代文教政策的奠基人 元世祖元世祖:“武功迭兴,文治多缺”,重视研究并吸收儒家文化,重用名儒,广设儒学 武宗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于京都建国子监 仁宗仁宗:重用理学家为国子监监丞、司业以《四书》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正式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二、维护民族文化传统 重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传统,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
金太祖曾颁行《女真字书》,编撰了女真文字的《太公书》、《百家姓》等蒙学课本 元世祖忽必烈将新创蒙古文字颁行天下,至元六年秋又设诸路蒙古字学,第二年又在京师设蒙古国子学保留本民族保留本民族““尚武尚武””精神及淳朴的学风精神及淳朴的学风注注重重骑骑射射武武艺艺的的训训练练文化教育强调实用文化教育强调实用道道德德教教育育强强调调言言行行一一致致各类学校各类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