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在本月日历上(3月)_2022年1月日历.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151****513
  • 文档编号:254299407
  • 上传时间:2022-02-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2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562年3月1日:胡格诺战争爆发  胡格诺战争是1562~1598年间法国新教徒(称胡格诺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  查理九世(1560~1574)在位期间,法国东北部的贵族集团天主教派与法国中部的贵族集团(胡格诺派)争权夺利;新、旧教派的纷争使矛盾更加激化1562年3月1日,天主教派首领吉斯公爵路经胡格诺派举行礼拜的教堂,他立即率武装袭击,打死打伤200余人事件发生后,双方开始军事行动,战争持续30多年,共历10次战役最著名的是圣巴托罗缪节发生的大屠杀,当时,胡格诺派教徒正参加首领亨利的婚礼,天主教派突然发动武装袭击,杀死2000余人这件事史称“圣巴托罗缪之夜”这场战争后因农民起义的发展和西班牙的干涉,双方相互妥协1589年,胡格诺派首领亨利(1553~1610年)继承王位(称亨利四世),开始了波旁家族在法国的统治为了平复创伤,缓和矛盾,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并于1598年4月13日颁布南特教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归还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胡格诺派则获得信仰自由,在担任国家官职上享受与天主教同等的权利南特敕令实际上是双方妥协的和约它承认新教信仰自由,是欧洲第一个宗教宽容的法令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国普遍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胡格诺战争则是宗教改革在法国采取的特有形式。

        1861年3月3日:俄国废除农奴制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俄国农民运动日益高涨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被迫签署“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应交付大量赎金才能领得一块份地在划地界时,农民原种土地的1/5到2/5为地主剥夺此次改革虽伤害了农民,维护了地主利益,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661年3月9日:  路易十四亲政路易十四(1638~1715)是法国国王在他执政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宣称“朕即国家”,使法国成为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  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三之子,1638年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5岁即位,由母后安娜摄政,宰相马扎然掌握实权1661年3月9日,马扎然死后,路易十四亲政由于他亲身经历了高等法院和贵族领导的反政府的福隆德运动,被迫两次逃离首都,所以他亲政后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向地方派遣监督官,亲自主持国务会议,贵族除任军职和点缀宫廷外,被排除于政治生活。

      他禁止信仰自由,镇压胡格诺教徒,废除南特敕令1682年,他正式把宫廷迁往凡尔赛在经济方面,他起用柯尔伯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实行保护关税,鼓励商品出口取消国内关卡,扶植手工工场从而使法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国库收入增加文化方面,实行严格的书籍审查制度,但在他的支持下,古典主义的戏剧、美学、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都获得了辉煌成就在军事方面,他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为法国确立了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路易十四把法国绝对君主制度推到顶峰但在他统治后期,国库空虚,起义频繁,引起各阶级的不满,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前44年3月15日:  恺撒遇刺身亡恺撒(前100~前44年)是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和作家恺撒贵族出身,从政初期,支持平民派反对前执政者权贵派代表苏拉的斗争历任财政官、监察官、祭司长、大法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政治(史称前三头同盟),翌年任执政官,继之任山内高卢(意大利北部)总督任内征服高卢(法国)全境,并越莱茵河攻袭日耳曼,两次入海侵入不列颠(前55~前54);掠夺财富、奴隶无计,权力迅速扩大公元前49年初,元老院与庞培联合,解除其军权并召之回国同年恺撒率军越卢比孔河(北意大利),进占罗马。

      庞培偕大批元老院议员逃奔希腊法萨罗战役得胜,追庞培入埃及,助克娄巴特拉七世争王位,又转战小亚细亚经北非,返罗马(前46年),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实行加强集权统治的改革,并制订历法——儒略历前44年3月15日,被布鲁图和卡西乌为首的共和派贵族阴谋刺杀恺撒著有《高卢战记》、《内战记》等史书恺撒”后成为罗马及西方帝王习用的头衔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政府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投降政策,激起广大群众极度不满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在广大工人的支持下,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军事官僚机器,建立了以无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将逃亡业主的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实行工人监督生产,颁布一系列保护劳工利益的法令公社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许多外国革命家和工人参加了公社的战斗但是,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未能建立工农联盟,没有及时向资产阶级盘据的凡尔赛进攻,没有镇压反革命5月21日,凡尔赛反革命分子在普鲁士军队的帮助下攻入巴黎经过激烈的巷战,28日,公社失败。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给予高度评价,并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了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803年3月21日:拿破仑法典大功告成  1803年3月21日拿破仑法典制订完成,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较早制订的一部法典,它对欧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民法典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拿破仑时代以前,就有人编过法典但法律纷杂是其特点,在法国南部实行罗马法,在法国北部,包括巴黎在内,则盛行封建的法兰克和德意志法为基础的习惯法至于婚姻和家庭生活,则几乎完全受天主教教会的控制法国大革命以后,编纂统一的法典不仅有了可能,而且非常必要领地和行会之类强有力的控制集团被铲除了,教会的世俗权力受到了抑制,各个省变成了新的民族国家的组成部分拿破仑法典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原则上的,即要在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一部纯粹是理性的法律,要摆脱一切过去的偏见按照法典,所有公民一律平等消灭长子继承权、世袭贵族和阶级特权;民法制度摆脱了教会的控制;人身自由、契约自由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成为基本原则法典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即对各种财产权的规定第三编是取得权利的各种方法,即继承、赠予、结婚时授予妻、子的财产和债务关系。

      该法典在1804年最初传到了法国控制的地区,以后又传到拿破仑征服的欧洲广大地区该法典至今仍在比利时、卢森堡和摩纳哥使用在19世纪,许多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自动采用了拿破仑法典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有了德国民法典(1900年)和瑞士民法典(1912年),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才削弱了  1957年3月25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1957年3月25日,比利时、法国、西德、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在罗马签属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又名共同市场)1973年1月,英国、丹麦和爱尔兰也加入1981年1月,希腊成为第10个成员国主要机构有委员会、部长理事会、欧洲法院和欧洲议会后两个机构也面对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为共同体和两个联营组织共同服务1965年签订条约,要求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的3个委员会和3个部长理事会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委员会和一个统一的部长理事会,1967年7月进行了实际的合并经济共同体还设有其他的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欧洲社会基金、欧洲开发基金等1959年1月,共同体内部开始削减关税10%,到1968年7月,对内已全部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税率,实现了关税同盟。

      经济同盟的其他方面,行动比较缓慢1962年制定了共同的经济政策(内有统一农产品价格制度),以保护农业不受自低成本市场进口的农产品的影响,保障农民过像样的生活劳动力流通的限制业已取消,但资本市场一体化由于许多制度上的限制,进展较慢  1856年3月30日: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克里米亚战争也叫“东方战争”1853~1856年,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之间的战争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分割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与英法存在严重矛盾1853年6月,俄国出兵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土耳其对俄国宣战11月,俄国袭击锡诺普港中的土耳其舰队,获胜,引起英法干涉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次年2月撒丁参战9月,英、法、撤、土联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俄国战败1856年3月30日签订了《巴黎和约》,俄国在近东的扩张遭受到一次严重打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