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doc
3页如何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如以往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等,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这种“要我学”的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学习如果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轻松多了那如何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呢?这本书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它从课堂上的四大表象谈起,而后说到了造成课堂缺乏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因:1、课堂无魅力;2、学生性格、人格偏差;3、学习任务对学习主动性的挤压;4、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畸形的评价机制。
最后,又向我们提供了八条行动策略:第一, 创造性使用教材,重建魅力课堂文章中指出,“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如果我们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照本宣科,以“本”为“本”,肯定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可能早已预习了教材上的内容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和重组的地方,我们要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展示人类文化的精彩与魅力第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学习的压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会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内在的恶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是要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关系,是学生感谢、敢问、敢问、敢说,个性张扬那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在课堂里感觉轻松自在并充满信心呢?本书也给我们提出了建议,我们教师大多数也经常听到,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允许学会出错,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第三,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会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学习,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第四,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动手操作、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等第五,寻找科学的魅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立志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优势,掌握各学科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深层学习兴趣第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或个别化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第七,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通过情感评价,诱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元认知意识。
运用情感评价,可以将批评转化为鼓励第八,保护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居里夫人认为,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我们不但要保护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八条行动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应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这些行动策略我读到的是,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关键还在于我们教师要智慧地去做为何说要智慧呢?我们从八条中的“创造、营造、灵活、魅力、因材施教、巧用”等这些关键词就可以看出,教师的智慧做法对学生的的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智慧”,我们就得解读到它们各自的操作的要义就拿我们平常说到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说,怎么做呢?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在深刻认识问题实质后,领会操作要义,用心去做,用自己的智慧去做唯有如此,才会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作用,也让我们的教学呈现高效的良好势态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方法,科学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渐将对学习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长期的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