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管子其书.doc

7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31400845
  • 上传时间:2022-1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3K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管子》其书  《管子》  中国古代伟大的学术典籍之一,先秦诸子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齐相管仲(约前723-- 前645)的继承者、学生,收编、记录管仲生前思想、言论的总集于战国初年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稷下学宫,由管仲学派所编撰成书原书564篇,除去重复的478篇,实为86篇汉刘向编定八十六篇,后亡佚十篇,故今本《管子》仅七十六篇全书十六万言,为《论语》的十倍,《道德经》的三十多倍,为最宏伟的中国先秦单本学术论著    作为继承、沿袭管仲政治的齐国田氏政权,一直维护和保持了齐都临淄经济文化的繁荣临淄作为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大都市,既是管仲辅佐桓公亲手创业的硕果,又是管仲建功立业的指挥部和策源地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才荟萃的学术中心,百家争鸣的圣地正确理解这个背景,不仅可以理解《管子》成书的必然性,而且确证了其内容的权威性、逼真性和份量的宏大性不管此后是否“与时俱进”被托改、塞入“新货”或校订,都不能改变《管子》作者及其基本思想(即责任者和著作权人)归属管仲这一基本事实  司马迁著《史记》时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其书世多有之”。

      足见《管子》成书之早,流传之广    《管子》内容异常丰富著名史学家罗根泽在《管子探源》中指出:“《管子》八十六篇,今亡者才十篇,在先秦诸子,裒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心术》、《白心》诠释道体,老庄之书未能远过;《法法》、《明法》究论法理,韩非《定法》、《难势》未敢多让;《牧民》、《形势》、《正世》、《治国》多政治之言;《轻重》诸篇又多为理财之语;阴阳则有《宙合》、《侈靡》、《四时》、《五行》;用兵则有《七法》、《兵法》、《制分》;地理则有《地员》;《弟子职》言礼;《水地》言医;其它诸篇亦皆率有孤诣各家学说,保存最夥,诠发甚精,诚战国秦汉学术之宝藏也腾新才、腾荣则认为《管子》一书“先秦诸子之博大精深,无出其右者,孔孟老庄申韩荀墨所不及也”(中华书局《管子今译》第4页)    8Vx《管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哲学,核心是政治和经济理论管仲在《管子》里提出“水是万物之本”,早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水是世界本原的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者    《管子》的政治思想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

      《管子》不主张君王享有绝对的权威,认为“独国之王,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形势》、《形势解》)在具体安邦治国的方略上,《管子》设计了一整套国家基本管理体制和制度如“金字塔”式的基层编制设置,启发了秦始皇帝国的郡县制,并一直为现代所借鉴、运用    《管子》的伦理法治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和制度规范并重的原则既讲究按法度办事,又恪守“礼义廉耻”的“国维”观,类于今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方略这与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管子》的卓绝之处,在于它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提出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民生主义的思想在具体方略上,《管子》主张盐铁官营,铸造货币,掌控粮食,国家控制商品流通,增加财政收入,防止贫富悬殊……尤其是《管子》关于“轻重”的理论,以当时社会商品流通为研究对象,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商业资本和国家高利贷资本活动的规律;《管子》关于刺激消费和侈靡消费的理念,把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当做发展经济杠杆的理论,甚至放在今天也是非常“前卫”的观念,使人觉得早在二千六百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较为发达的“原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理由认为,管子政治经济学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具有现代经济萌芽形态的系统经济学理论,这比西方同等层次的理论,居然早出现近两千年。

      在这个意义上,管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也是人类非物质历史文化的瑰宝    《管子》的教育思想属于典型的古典素质教育的范畴它重视和提倡民众的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生活教育、军事教育和教育考核并把教育、育人作为国家存亡战略的“百年大计”,加以倡导和施行    《管子》还是一部卓越的军事著作和政治谋略著作主张“服人以义而不以兵,必不得已而用兵,亦先之以义,节之以财,而以伤于民危于国为戒”同时非常重视用兵的谋略和智慧,首创并实践用“商利战”,战胜制服别国而对士兵训练和兵器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合度、合理全书充满了天才的灵气、睿智的经验、高超的见地和辩证的思维  《管子》伴我20年胡显中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走进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百花园放眼望去,万紫千红,目不暇接经过认真梳理,我发现这座思想宝库的源头还是在先秦时代再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在先秦的诸子当中,大部分思想家都只是坐而论道的布衣之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平民出身的理论家)他们笔下纵有千言,手中却无寸柄(孔子有过几 个月的从政记录,荀子也只当过地方小官,没有全面治国从政的经验),当然也就无力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无法检验自己学说的正确与否,没有机会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只有两个人是例外,即管仲和商鞅他二人不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后人编辑而成煌煌的理论巨著),而且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因而有可能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躬亲实践自己的理论实践的结果,大获成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理论的正确  再比较一下,商鞅虽然事业上成功了,但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又是失败者(最后被保守势力车裂而死),而管仲则不然请看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中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在位长达40余年,功成名就,既是学识丰富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沛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独一无二的典范从前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实在是夸大其辞依我的看法,一部《管子》倒真是可以作为治理国家重要而有益的参考为此,我的研究就从《管子》入手  我读《管子》还有一个理由:该书有一半以上的内容涉及经济问题,其中相当多的篇幅是专门研究经济的,其所谈论的范围十分广阔,诸如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价格、市场、货币、垄断等,几乎无所不谈,真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的经济学全书因此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管子》是一部经济学著作而我在大学里读的正是经济系,以《管子》为突破口,应该说是十分对路的  我读《管子》,从头到尾读了三遍:第一次通读,第二次精读,第三次则边读边做索引。

      通过做索引,我惊奇的发现:《管子》书中,讨论“度”和“时”的地方特别多于是开始研究其中关于“适度”的理论,并写出了这方面的论文  正当我进一步研究“时”的概念,并准备继续写作论文的时候,却发现在刊物上已经有相关的文章了大家都知道,在科学研究上,没有第二,只有第一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无效劳动,于是便放弃了这个计划但是,对于《管子》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只不过是把这方面的研究与现实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在古为今用方面做了一点研究,并且去得了一点成果而已直到今天,我几乎研究每个问题、都免不了要翻阅《管子》,从中吸取精神养分,以扩展自己的视野,活跃思路;每次写文章,也免不了要借鉴此书,引证其中的名言、名句,用来充实自己的论据,强化自己的观点  20年来,此书陪伴我度过了多少个黎明和深夜,也给我带来了多少思考的紧张和写作的愉快但愿《管子》陪伴我的终生管子管仲上篇01章 牧民02章 形势03章 权修04章 立政05章 乘马06章 七法07章 幼官08章 五辅09章 八观10章 重令中篇11章 法法12章 兵法13章 大匡14章 中匡15章 小匡16章 覇言17章 问18章 地图19章 参患20章 制分下篇21章 君臣上22章 君臣下23章 小称24章 心术上25章 心术下26章 白心27章 水地28章 势29章 九变30章 内业31章 小问32章 七臣七主33章 禁藏34章 九守上01章 牧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廩。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廩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祇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廩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祇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復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右四维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

      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右四顺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復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右士经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

      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亲五法 上02章 形势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名之运也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鸿鵠鏘鏘,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紂之失也飞蓬之问,不在所宾;燕雀之集,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