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范仲淹博爱天下的思想境界.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9074948
  • 上传时间:2019-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范仲淹博爱天下的思想情怀 赵云峰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在商丘应天书院苦学五年成才致仕,又执掌应天书院三年,不仅使应天书院名满天下,也得以深思熟虑形成了他的思想体系和博爱天下的思想情怀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内涵北宋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知邓州,九月应挚友岳州知州滕子京之邀,在邓州花洲书院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借景抒情,以情显意,“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意境高迈,千古成诵天下”即普天之下,泛指一切人类苍生忧乐天下”即以天下人忧乐为自己的忧乐先忧后乐”是以天下人忧乐为己任,以天下人之事为责任,完全超越了个人利益、亲族利益,也超越了国家的利益,是一种不求回馈的自我担当可以用“胸怀天下、情系天下、博爱天下、奉献天下”来概括体现了范仲淹为国为民为天下苍生而着想的忧患意识和忧乐标准,不计回报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 范仲淹忧乐天下的思想情怀反映在他很多文章里如《用天下心为心赋》、《政在顺民心赋》、《尧舜帅天下以仁赋》、《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赋》、、《礼义为器赋》、《大礼与天地同节赋》、《君以民为体赋》、《六官赋》、《铸剑戟为农器赋》、《任官唯贤才赋》、《从谏如流赋》、《稼穑惟宝赋》、《今乐犹古乐赋》、《蒙以养正赋》、《天道益谦赋》、《临川羡鱼赋》、《金在镕赋》等等。

      《用天下心为心赋》原文称:“至明在上,无远弗宾得天下为心之要,示君王克己之仁政必顺民,荡荡洽大同之化;礼皆从俗,熙熙无不获之人当其治国牧民,代天作主敷至治于四海,遂群生于九土以为肆予一人之意,则国必倾危伸尔万邦之怀,则人将鼓舞于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苟诚意从乎亿姓,则风化行乎八荒彼惧烦苛,我则崇简易之道;彼患穷夭,我则修富寿之方夫如是,则爱将众同,乐与人共岂不以虚己之谓道,适道之谓权尧舜舍己从人,同底于道;桀纣则以人纵欲,自绝于天弗凝滞于物我,可并包于夷夏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达彼群情, 天地之化育;洞夫民隐,配日月之照临视以四目,而明乎中外;听以四聪,而达乎远迩(er)何以致圣功,从民心而已矣 上述文中体现着五个思想要点:一是“政必顺民”的民本思想;二是超越国界中外夷夏一视同仁天下大同的天下观世界观三是“爱将众同,乐与人共”优乐天下的博爱情怀;四是“舍己从人,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的奉献精神;五是“风化行乎八荒,天地之化育”以情动天下、以文化天下、以德育天下的文明治理世界的方法范仲淹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观”和“兼爱”、“仁者爱人”思想和价值观,并以“化育天下”取代了“平天下”的思想与方法。

      其博爱天下、奉献天下的思想情怀与儒家传统“修齐治平”思想比较,境高一等,有所超越二、范仲淹博爱天下思想情怀的人生实践纵观范仲淹一生的言论著述和人生实践,都贯彻着为天下苍生献身的人生理想信念,体现出先忧后乐、博爱天下的高尚情怀 楼鈅《范文正公年譜》:“《岳陽樓記》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蓋公平日允蹈之言也”初入仕途,范仲淹就表现出刚直不阿高贵品格范仲淹27岁进士及第,就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事,职掌讼狱勘鞠事日报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公,公未尝少挠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请修捍海堰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调任泰州,监西溪镇盐仓作为盐务官管了“闲”事李涛《通鉴长编》载“泰州海堰久废不治,岁患海涛,冒民田畴公言于发运副使张纶,请修复之纶遂奏请以公知兴化县,总其役次年,仲淹丁母忧去职,犹以书抵纶,言复堰之利纶表请身自督役,发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逾年堰成,民享其利”直言敢谏 奋不顾身《宋史范仲淹传》:“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续资治通鉴长编》:“仲淹言事无所避,大臣权幸多忌恶之”范仲淹活跃于政坛,出将入相,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领袖人物,置个人仕途前程于度外,冒犯最高当权者,表现出忠直耿介的风范。

      引导了一代士风的转变一贬; 1029年,两次奏疏请刘太后还政于仁宗由秘阁校理,贬出京为河中府通判 二贬;1033年四月诏回,除右司谏,仁宗执意要废除郭皇后,与谏官集体殿外请愿,被贬出知睦州三贬;1035年十月诏回,判国子监,11月被废郭后暴毙,弹奏宦官阎文应有罪,阎流放岭南不久,因越职言事,贬知饶州宁鸣而生 不默而死《饶州谢上表》:有犯无隐,惟上则知;许国忘家,亦臣自信《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酬叶道卿学士见寄》:“一入谏铮司,鸿毛忽其身;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 六年之内,三度为京官,三度被贬出京,丝毫不后悔,依然坚守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信条• 赈灾救民1033年,安抚江、淮,开仓廪,赈乏绝1033,江淮灾,请遣使巡行,未报,仲淹曰宫中半日不食当如何?安可置而不恤?••• 1034年,知苏州,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游手兴利• 1049年,知杭州,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1051年,知青州,岁饥物贵,留军粮,开仓救济• 乐善好施 设立义庄欧阳修《范公神道碑铭序》:“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推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宋史》本传:“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 倾其所有,捐资慈善累置良田千余亩,设立义庄• 恤贫泛爱 乐于助人王辟之《渑(mian)水燕谈录》记:“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eng)敛棺椁(guǒ)皆所未具公怃(wǔ)然,即彻宴席,厚赒(zhōu)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州县兴学 发展教育在广德、苏州、饶州、润州、邠州、邓州等地方,选址建院,兴办官学• 庆历新政,大兴州县之学“诏诸路州、府、军、监除旧有学外,余并各令立学如学者二百人以上,许置县学教授入官州郡不置学者鲜矣• 积极防御 和议西夏西夏有战事,两次请赴边疆御敌,积极防御,伺机作战;设立营田,供军所需;招募兵勇,精炼士卒;收服诸羌,修筑城寨;关爱士兵,善选将领;议和西夏,元昊放弃帝号向宋朝称臣实现边疆长久和平• 《漁家傲》詞塞下秋來風景異,橫陽雁去无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年譜》:“邊上謠曰: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元昊大懼,遂稱臣• 推行庆历新政慶曆三年(1043),從西北前線詔回任參知政事,上仁宗《答手詔條陳十事》:明黜(chu)陟(zhi) 、抑僥倖、精貢舉、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朝廷多以詔書頒行1---5條,在于建設一支高效廉潔的官僚隊伍,從培養教育到科舉選拔,从考核升迁到抑制庸滥,从推荐才能突出者到均公田养廉 6、8条,是关注民生的举措 合并县份及机构,以兵士代替役户• 7条 是加强军事外交方面的政策 9、10条 意在加强朝廷的威望,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 黜 陟 考核而再升遷, 僥倖,限制恩蔭範圍和人數 庆历新政以择吏为先,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先因为触及了官僚群体的利益,而受到抵住,抓不住范仲淹的把柄,反对者污蔑范仲淹荐引朋党捏造石介疑案,促使范仲淹离京赴边• “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以将则视管(子)、乐(毅)为不忝(tian),以相则方韩(愈)、富(弼)为有余,其忠可以支倾朝而寄末命,其量可以际圆盖而幡(fan)方舆。

      《元好问全集》下,68页,《范文正公真赞》•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扶病就道,移知颍州行至徐州病逝,终年64岁葬于河南伊川万安山,谥文正仁宗亲篆其碑额“褒贤之碑”宣和五年(1123),赐庆州文正祠庙额为“忠烈”,过化之邦立祠庙祭祀者凡十八处靖康元年(1126)二月,《追封魏国公诰 》云:“清明而直谅,博大而刚方危言警世,高义薄乎云天;直道立朝,劲气贯乎金石享殿有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现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2006年,范仲淹墓作为宋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记》成为一千年来中国人教科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经成为勉励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和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格言范仲淹是北宋时期具有舍己为公之心的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品格不仅使他在当时受到了“士”阶层的推崇而获得“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的称誉,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明代高启《范魏公手书伯夷颂为其裔孙天章题》:“有宋名臣谁第一,公为国家真辅翼;丰功茂烈何煌煌,信与日月争辉赫• 清代冯梦桢(zhen)《重修湖墅文正书院记》:“宋范文正公学术则为纯儒,立朝事业则为纯臣,垂范子孙则为贤祖宗,而师表百世则为绝殊人物。

      • 1913年11月,毛泽东《讲堂录》笔记:“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所谓办事,是指建功立业所谓传教,是指建立和传播思想学说以影响当代和后世在青年毛泽东看来,成功者,圣贤者,应当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就是高举理想道德的伟大旗帜,又能以此为大本大源来经世治国平天下,并取得大功大业的人•••• 两宋处于内忧外患的煎迫之中,风雨飘摇,却能支撑三百余年,士大夫“进退皆忧”、“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发挥了极大地凝聚作用••• 成汤以德立国的道德情怀• 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 庄子的不为名利所累的超然情操• 惠子的名教思想• 戚同文老师的教育•••• 范仲淹思想情怀的当代意义• 人生使命就是实现生命的价值, 就是要承担起责任和义务范仲淹博爱天下的思想及其道德楷模的当代价值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让我们很多人在经济利益的指挥棒下找不到人生的坐标系,失去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执着追求先贤范文正公在千年以前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普遍都感到一种精神文化的需要,尤其是需要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

      而范仲淹思想情怀正是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民族复兴、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 范仲淹作为一个道德楷模,对宋代以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天下观,是世界观,也包含了心系天下、博爱天下的人生观和先忧后乐奉献天下的价值观,是道德水准最高的思想体系,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等思想体系的最高道德水平• 比任何时代我们都更需要天下观•• 范仲淹的天下观与今天地球村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已包括了他所知的所有人类族群他对盛唐以下五代十国的战乱有深刻的清醒认识,看到很多时候国家的利益经常成为统治集团的利益,所以他的天下观念要比国家观念更强烈、更突出我们今人应该有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都更强烈的天下观念,尤其是我们以解放全人类实现世界大同为己任的共产党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