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装饰常见质量通病与预防.docx
6页外墙装饰质量通病与预防现行的房屋建筑外墙装饰主要体现在油漆(涂料)墙面、面砖墙面、干挂石材墙面等方面,由于在实施过程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使外墙质量和品质不能满足要求,为减少问题出现,针对部分外墙装饰面层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供建筑行业的同仁作为参考 一、涂料工程(一)现象:漆膜皱纹与流坠油漆饰面上漆膜干燥后收缩,形成皱纹,出现流坠现象原因分析:(1)施工环境不适宜,刷漆时或刷完后遇高温、太阳曝晒,或底漆过厚,或在长油度漆膜上加涂短油度漆,以及催干剂加得过多等,使漆膜内外干燥不同步,沿漆表面先干燥结膜,内部后干燥,即“外干里不干”,就会形成漆膜表面皱纹2)涂料中加稀释剂过多,或涂刷的漆膜太厚,或选用的漆刷太大,或喷嘴孔径太大,或喷枪距离物面太近,或漆料中含重质颜料过多,或刷漆时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均会造成油漆流坠防治措施:(1)要重视漆料、催干剂、稀释剂的选择,一般选用含桐油或树脂适量的调和漆;催干剂、稀释剂的掺入要适当,宜采用含锌的催干剂2)要注意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高温、日光曝晒或寒冷,以及湿度过大一般不宜涂刷油漆,最好在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施工。
3)要严格控制每次涂刷油漆的漆膜厚度,一般油漆为50~70μm,喷涂油漆应比刷漆要薄一些;要避免在长油度漆膜上加涂短油度漆料,或底漆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涂刷面漆4)对于粘度较大的漆料,可以适当加入稀释剂;对粘度较大而又不宜稀释的漆料,要选用刷毛短而硬、且弹性好的油刷进行涂刷5)对已产生漆膜皱纹或油漆流坠的现象,应待漆膜完全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将皱纹或流坠油漆打磨平整;对皱纹较严重不能磨平的,需在凹陷处刮腻子找平;在油漆流坠面积较大时,应用铲刀铲除干净,修补腻子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分别满刷一遍面漆二)现象:涂层起皮脱落涂层与基层间失去应有的附着力,以致造成涂层成片的起皮脱落原因分析 : (1)由于工期等原因,抹灰基层未经过足够的养护期就进行涂装,其层含水率过高、pH值太大,导致涂层与基层的附着力降低 (2)基层表面有浮浆、油污等污染物而未清除,涂层与基层粘结不牢特别对于旧建筑物翻新工程,有的涂装队伍不管墙面基本情况怎么样,连基本的清洗都不做,直接进行涂装,结果完工后不久,就出现涂层起皮剥落现象 (3)没有使用与涂料相配套的腻子、腻子粘结强度低;腻子刮得太厚;涂料一道涂装太厚或两道间隔时间太短。
预防措施 : (1)抹灰基层应经过足够的养护期,一般常温下应保证2周的养护时间,基层应干燥,含水率应小于8%,pH值应小于10 (2)涂装前应对基层进行清理,把基层表面的污染物清除干净对于旧建筑物墙面,应先用水泥砂浆补平坑凹处,再用弹性腻子修补裂缝,最后把墙面清洗干净,局部刮腻子,再进行涂装 (3)不能使用由白水泥、滑石粉与107胶水现场调制的腻子,应使用由涂料生产厂家提供的与涂料配套的腻子,或使用聚合物改性水泥腻子,且腻子层不宜太厚 (4)每一道涂料应涂装均匀,不能太厚涂装溶剂型涂料时,后一道应在前一道涂料实干后进行;涂装乳液型涂料时,后一道应在前一道涂料表干后进行三)现象:漆面不光滑,色泽不一致漆面粗糙,漆膜中颗粒较多,色泽深浅不一致原因分析:(1)涂刷油漆前,物体表面打磨不到位、不光滑,灰尘、砂粒等粉尘清除不干净2)漆料本身不符合要求,或漆料在调制时搅拌不均匀,或过筛不仔细,将杂质污物混入漆料中,或误将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漆混合等均会造成漆面粗糙3)物体材质本身色泽不一致,或采用油漆品种与涂油的方法不合理、刮腻子不均匀、色差等均会造成色泽不一致防治措施:(1)涂刷油漆前,物体表面打磨必须到位并光滑,灰尘、砂粒等应清除干净。
2)要选用优良的漆料,调制搅拌应均匀,并过筛将混入的杂物滤净;严禁将两种以上不同型号、性能的漆料混合使用3)“漆清水”即浅色的物体本色,应事先做好造材工作,力求材料本身色泽一致,否则只能“漆混水”即深色,同时也要制好腻子使色泽一致对于高级装饰的油漆,应用水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光洁,最后上光蜡或进行抛光,提高漆膜的光滑度与柔和感四)现象:涂层表面污染 由于灰尘等污垢附着在涂层表面上形成污斑,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原因分析 :(1)由于建筑物檐口、窗盘底部等部位没有做滴水线,女儿墙顶、阳台压顶等部位没有做内向倾斜的泛水坡,造成下雨时雨水夹带积灰顺墙面流淌下来,由于雨水的浸泡使涂层软化,从而使污染物吸附在涂层上形成表面污染 (2)一些建筑物在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如窗套、线条等)采用了白色,使得污染的部位(如窗套、线条等)采用了白色,使得污染看上去更明显 (3)建筑物没有定时清洗,使污染越来越严重 预防措施 : (1)窗台应设计成外挑窗台,并在外窗台两侧做挡水端;檐口、窗盘底部必须做滴水线;女儿墙顶、阳台压顶应做向内侧倾斜的泛水 (2)对于易受污染的部位应设计成深色 (3)由于环境的原因,外墙涂料表面污染很难彻底避免,应对其进行定期清洗。
(五)现象:涂层不均匀,刷纹明显涂层厚薄、深浅不均匀,刷纹明显,表面手感不平整,不光洁原因分析:(1)基层材料差异(混凝土面、砌体粉刷、板材等),或基层处理差异(腻子厚薄不一、光滑程度不一、施工接槎)等,对涂料的吸收不一样(不同),会造成涂层不均匀2)使用涂料时未搅拌均匀,或任意加水,使涂料稠、稀不一,也会造成涂层不均匀3)涂料涂层过厚,或涂层厚薄不一,或毛刷过硬,或刷涂料时操作用力不当等均会造成刷纹明显防治措施:(1)遇基层材料差异较大的装饰面,其底层特别要清理干净,批刮腻子厚度要适中;须先做一块样板,力求涂料涂层均匀2)使用涂料时须搅拌均匀,涂料稠度要适中;涂料加水应严格按出厂说明书要求,不得任意加水稀释3)涂料涂层厚度要适中,厚薄一致;毛刷软硬程度应与涂料品种适应;涂刷操作时用力要均匀、顺直,刚中带柔六)现象:涂料饰面空鼓、裂缝、片状脱落普通纸巾饰面涂刷高级涂料后会使饰面空鼓、裂缝加剧;有的饰面1~2年后,出现小片状脱落原因分析:(1)普通纸巾饰面,其基层为石灰砂浆;在纸巾面上涂刷高级涂料时,往往批刮白水泥腻子厚度在1mm左右;由于表面层白水泥腻子强度高,与基层收缩变形不一致,导致局部,甚至大面积空鼓裂缝。
2)涂刷基层面潮湿,或表面太光滑,或强度太低,或涂层太厚,涂料质量差等防治措施:(1)普通纸巾饰面(软底子),不适宜涂刷高级涂料,更不得批刮形成一定厚度的掺水泥比例较大的硬腻子2)涂刷涂料的基层不能潮湿,也不能太光滑或强度太低3)涂料稠度要适中,稀释涂料时,应严格按标准,合理配制4)应严格控制分层涂刷的厚度与间隔时间,间隔时间与气温、基层材料及涂料性能有关,应视实际情况选定七)现象:装饰线与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涂料污染(1)阳台底面涂料与墙面阴角等相邻不同饰面的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2)墙面、台度、踢脚线等不同颜色的装饰线、分色线不平直、不清晰3)不同颜色的涂料分别(先后)涂刷时,污染相邻的不同饰面或部件原因分析:(1)操作不认真,贪图省力2)操作不规范,涂刷过程中没有采取技术措施防治措施:(1)必须加强对涂料涂刷人员教育,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克服涂刷的随意性与涂料污染2)涂料涂刷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与施工规范,采用粘贴胶带纸技术措施,确保装饰线与分色线平直与清晰3)加强对涂料工程各涂刷工序质量交底与质量检查,尽量减少与预防涂料污染,发现涂料污染,立即制止与纠正八)现象:涂层开裂 涂层出现大量纵横交错、不规则的裂缝;涂层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物外观,重者引起外墙渗漏。
原因分析 :(1)抹灰基层质量控制不严,由于抹灰基层开裂导致涂层开裂2)腻子强度太低或腻子层太厚,腻子层开裂引起涂层开裂 预防措施 :(1)外墙涂料施工前应对抹灰基层的平整度、裂缝等质量指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才能施工 (2)抹灰基层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主要控制点包括:砂浆的原材料、配合比;砖墙表面要清理、修补、润湿;分层抹灰的厚度和养护;分隔缝的设置;面层要用木抹子压光,不能用铁抹子压光等只要砂浆配比合理、施工工艺得当,抹灰基层开裂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应使用与涂料配套的腻子或聚合物改性水泥腻子并控制腻子层厚度 (九)现象:涂层粉化 即经过一段时间后,漆膜变成粉状原因分析:(1)涂料的耐候性差 (2)涂装时温度过低成膜不好3)涂料掺水太多 预防措施 : (1)对于气候条件差的地区要使用耐候性较好的外墙涂料 (2)涂料施工时气温要在5℃以上 (3)涂料掺水量要根据说明书确定十)现象:涂层变色或褪色 原因分析: (1)基层的含水率和含碱量太高2)涂料颜色太艳,色浆易褪色预防措施 :(1)抹灰基层要有足够的干燥和“吐碱”时间,要确保基层在涂装前的含水率和含碱量的要求 (2)涂料颜色尽量选用灰色系,少用艳丽的色彩。
十一)现象:涂层发霉 即涂层表面有真菌生长,影响建筑物外观 原因分析 : (1)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和防雨设施不良2)涂料的防霉性能差 预防措施 :(1)檐口、窗台、女儿墙顶等部位要有防雨水的构造措施;雨水管接口要严实,不能漏水 (2)尽量使用防霉性能好的涂料只要积极预防、科学施工,外墙涂料质量通病是可以避免的,外墙涂料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广阔二、饰面砖(板)工程(一)现象:粘贴不牢固、空鼓甚至脱落原因分析:(1)基层过分干硬,粘贴前未用水湿润或面砖粘贴操作不当,面砖与基层之间粘结差,致使面砖空鼓,甚至脱落2)砂浆配合比不准确,稠度控制不当,砂子含泥量过大,形成空鼓,脱落3)粘贴面砖砂浆不饱满,面砖勾缝不密实,被雨水渗透侵蚀,受冰冻胀缩,引起空鼓脱落防治措施:(1) 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 107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2)面砖粘贴方法分软贴与硬贴两种软贴法是将水泥砂浆刮在面砖底上,厚度为3~4mm,粘贴在基层上;硬贴法是用107胶水、水泥与适量水拌和,将水泥浆刮在面砖底上,厚度为2mm,此法适用于面砖尺寸较小的;无论采用哪种贴法,面砖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
3)粘贴砂浆的配合比应准确,稠度适当;对高层建筑或尺寸较大的面砖其粘贴材料应采用专用粘结材料4)外墙面砖的含水率应符合质量标准,粘贴砂浆须饱满,勾缝严实,以防雨水侵蚀与酷暑高温及严寒冰冻胀缩引起空鼓脱落二)现象:排缝不均匀,非整砖不规范原因分析:(1)排砖方法不准确,在粘贴面逐一划线计数,这种“由小到大”以几块面砖为基数逐一划线排砖的方法,极易产生累积误差2)外墙刮糙与面砖尺寸没有事先统筹考虑,在排砖中出现非整砖又没有按规范妥善处理,而是任意割砖3)操作人员在粘贴面砖过程中,没有掌握或少了一道砂浆初凝前应对排缝不均匀的面砖进行调整的工序防治措施:(1)外墙刮糙应与面砖尺寸事先作统筹考虑,尽量采用整砖模数,其尺寸可在窗宽度与高度上作适当调整,在无法避免非整砖的情况下,应取用大于1/3非整砖2)准确的排砖方法应是“取中”划控制线进行排砖3)摆门、窗框位置应考虑外门窗套,贴面砖的模数取1~2块面砖的尺寸数,不要机械地摆在墙中,以免割砖的麻烦4)面砖的压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