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反应工程课件第四章.ppt

82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537456
  • 上传时间:2017-06-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6MB
  • / 8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第3 章中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在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操作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由于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不同,即停留时间分布不同前面处理连续釜式反应器的设计时使用全混流假定,处理管式反应器问题时则使用了活塞流的假定;如果不符合这两种假定,就需要建立另外的流动模型第四章 反应器中的混合及对反应的影响,本章要解决的问题(1)阐明流动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及其实验测定方法;(2)建立非理想流动模型;(3)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说明该类反应器的性能和设计计算;(4)介绍有关流动反应器内流体混合问题,阐明几个基本概念4.1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4.2 停留时间分布4.3 非理想流动模型4.4 混合程度及对反应结果的影响4.5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计算,4.1 连续反应器中物料混合状态分析 4.1.1 混合现象的分类,混合的作用:绝大部分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分子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反应进行的必要前提是参与反应的物质首先要相互接触,因而化学反应的进行都要把反应物料达到充分混合混合的手段:搅拌1)按混合对象的年龄分类可以把混合分成两种:(1)同龄混合:相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

      2)返混:不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A、造成返混的原因:循环流动,搅拌,湍流,分子扩散,催化剂、填料阻挡等B、、返混的结果(CA降低,CL增大)a、对正级数反应:返混有害,使反应速率下降b、对负级数反应:返混有利,使反应速率上升c、对自催化反应:返混使产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上升,返混有利d、对平行反应:,若a1>a2, 返混使反应物浓度降低,主反应选择率下降若a1=a2, 返混对选择率无影响若a1

      每个微团是均匀的,微团之间的混合状态可以分为三种4.1.2 连续反应过程的考察方法,1)以反应器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的均相反应过程,因有强烈的搅作用使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各处均匀,整个反应器作为考察对象,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当物料微观混合为完全混合时,物料呈分子状均匀分散物料不存在微团对搅拌反应器,物料以反应器为边界,对于管式反应器,物料以dVR为边界,所研究的基准分别为反应器容积VR和反应器微元容积dVR 目前可以进行定量研究在连续搅拌反应釜或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如果反应物料的微观混合程度不同,则考察方法即研究方法就不同微观混合有两种极限状态,完全混合和完全不混合,它们的研究方法完全不同2)以物料为对象的考察方法 在连续反应器中进行固相加工反应过程时,物料各微团的温度和浓度不相同,就应采用以反应物料为对象的考察方法,跟踪物料的方法变的可能而且更为合理,此时唯一需要知道的是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情况以及动力学性质 当物料微观混合为完全不混合时,物料呈微团独立运动,物料的边界为微团的边界,所以以微团为研究基准结合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动力学方程可以有定量结果。

      如果微观混合介于中间状态,则几个微团可以组成微元此时,研究基准为微元,目前只有定性的认识,没有定量结果综上所述,考察对象都是物料,不同的是按照微观混合的程度划分考察的基准(范围):完全混合——反应容积VR或dVR中间状态——微元(由微团组成)完全不混合——微团,4.2 停留时间分布,(1)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越长、反应时间越长、转化率越高,反应的进行得越完全实际反应器设计存在的问题: 影响因素太多、无法准确计算,解决方法:,分析:,要讨论的问题:(1)流动系统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2)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2)间歇系统,在任何时刻下反应器内所有物料在其中的停留时间都是一样,不存在停留时间分布问题3)对于流动系统,由于流体是连续的,而流体分子的运动又是无序的,所有分子都遵循同一途径向前移动是不可能的,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存在停留时间分布问题在实际反应器中:A、同时进入反应器的物料由于 “工程因素”不可能同时离开反应器B、同一时刻离开反应器的物料中,在反应器内经历的停留时间有长有短,形成一个分布,称为停留时间分布由于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完全是随机的,因此可以根据概率分布的概念对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作定性的描述。

      4.2.1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义,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质点中,其停留时间介于t~t+dt质点占总质点的分率记作: 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依此定义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具有归一化的性质:,,,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质点中,其停留时间小于t(或停留时间介于0-t之间)的质点占总质点的分率记作: 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函数E(t)和F(t) 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问题,,,,,如果停留时间的单位为秒,那么F(180)=0.9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问题,E(t)和F(t) 之间联系,,,,E(t),,F(t),,,面积=?,,1.0,,E(t1),,F(t1),斜率=?,,,,,t1,,t,t1,t,,,,,,,,,,,面积=?,问题,停留时间小于t1质点的分率是多少?停留时间大于t1质点的分率是多少?,4.2.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存在问题:在同一时刻离开反应器的物料中物料质点的性质相同,所以不能够测到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

      解决方法:要采用应答技术才能测定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分布1)应答技术 用一定的方法在反应器进口处加入示踪剂,然后在出口处检测示踪剂,以获得示踪剂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实验数据示踪剂的选择:,(1)不与主流体发生反应;(2)示踪剂浓度与要检测的物理量的关系应有较宽的线性范围;(3)用于多相系统的示踪剂不发生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情况;(4)示踪剂本身易于和主流体溶为(或混为)一体;(5)示踪剂浓度很低时也能够容易进行检测;(6)示踪剂应具有或易于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的特点遇到问题:示踪剂如何选择?如何加入?,2)脉冲示踪法,(1)实验方法:A、调节主物料以稳定的流率V通过反应体积VRB、在某个瞬时(t=0),用极短的时间,向进料中注入浓度为C0的示踪物C、 注入同时在出口处测定示踪物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示踪剂的加入方法一,(2)测定结果对实验过程示踪物进行物料衡算,,,V/M为定值,测得的结果是E(t)因此脉冲法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代表了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实验结果,3)阶跃示踪法,,(1)实验方法:A、调节主物料以稳定的流率V通过反应体积VRB、在进口处,从某瞬时(t=0)开始,连续加入示踪物。

      C、注入同时在出口处测定示踪物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示踪剂的加入方法二,(2)测定结果对实验过程示踪物进行物料衡算,,,,阶跃法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代表了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实验结果,4)实验数据处理,,,,(5)说明A、△t相等,称为等时间距实验;B、△t不相等,称为离散型实验;C、E(t)是瞬时值,单位S-1F(t)无单位,是时间的积累值,4.2.3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 数字特征的概念:随机变量是按一定的分布规律来取值,有时并不需要了解这个规律的全貌,而只需要知道它的某个侧面,这时、往往可以用一个或几个数字来描述这个侧面,这种数字按分布而定,它部分的代表分布的性态,称这种数字为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存在的问题:采用应答技术可以获得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曲线这种曲线由物料的流动状况决定,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用函数的形式加以比较解决方法:采用数字特征来表征这些实验曲线,并加以比较其中,最重要的数字特征为“数学期望”和“方差”1组:100 70 60 50 20 2组: 62 61 60 59 58,平均成绩?区别?,(2)物料平均停留时间tm:是整个物料在设备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设进入反应器的物料流量为V,则在反应器中任取一微元体积dVR,对于任何流型,均有,积分,该式是tm的普遍式当为等容过程,V=V0, 则上式变为,(1)数学期望,:是物料停留时间t的平均值1)数学期望,对于等容过程,通过实验确定,,就可求出,或,对于离散型测定值,2)方差(1)定义:方差也称离散度,是用来度量随机变量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是E(t)对数学期望的二阶矩,其定义为:,,可见方差是物料质点停留时间t和,的偏离程度度量随机变量分散程度的方法有两种:A、离差:随机变量与平均值的差值的平均值 B、方差:随机变量与平均值的差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取平方的目的是避免正负偏差相互抵消,因为不论是正偏差还是负偏差同样都认为是分散程度大1组:80 70 60 50 40 2组:62 61 60 59 58,离差?方差?,(1)平均对比停留时间,(2),(3),,3)对比时间 为了方便起见,常用对比时间作为变量 对比时间的定义为,(4)用θ表示的方差:,平推流:,全混流:,实际流型:,思考题,4.2.4 理想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1)平推流 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相同,当为等容过程时 ,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等于整个物料的平均停留时间:t = tm 。

      问题,理想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如何得出?,解决方法,逻辑推理、计算得出,不用实验,分析,(1)平推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实验方法?,分析,结果,(2)平推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实验方法?,为什么?,分析,结果,(3)平推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的特点:,,,A、图形特点:注入曲线和应答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但应答曲线滞后tm时间2)全混流(1)全混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实验方法?,分析,曲线方程?,(2)全混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实验方法?,分析,曲线方程?,(3)全混流反应器中F(t)与E(t)的计算,,,进入量:VC0dt,离开量:VCdt,积累量:VRdC,分析,A、 F(t):物料衡算 范围:反应器 对象:示踪物 基准:dt 物料衡算方程:进入量-离开量=积累量,方法,,,B、 E(t),,分析,如何求?,方法,(4)全混流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的特点:,,,,,,4.3.1 数学模型方法 数学模型方法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由四部份组成:,4.3 非理想流动模型,1) 简化模型:将真实过程加以抽象简化成简化模型。

      例如, 平推流,全混流,均匀表面吸附理论,双膜论、缩芯模型数学模拟的基本要求,2)简化模型的等效性:某一真实过程可以用多个简化模型来描述,但简化模型必须等效于真实过程,不能失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