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古诗词中的悲悯之情.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3116729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古诗词中的悲悯之情    艾岩松Summary:古诗词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缩影,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我国古诗词不仅仅是叙事,更多的是进行情感的抒发,例如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对韶华易逝的感慨等,其中悲悯是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情感主线悲悯之情可以是抒发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可以是对社会现实的悲悯,还可以对战乱的悲悯总之,悲悯之情抒发的是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愤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亲人友人的怀念感伤之情Key:古诗词 悲悯之情 情感分析 艺术价值人的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更是拥有一颗敏感、细致的心,往往能从平凡小事中品味出不一样的情感,从而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意的文学作品古诗词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纵观我国古诗词作品,蕴含悲悯之情的古诗词作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文人有着傲骨,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对劳动人民进行歌颂,履行着文人的社会职责笔者认为悲悯之情有着细腻的一面,包含了对遭遇不公对待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逝去亲人与友人的伤怀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战乱不断、山河破碎的悲慨之情一、悲天悯人,鉴赏古诗词对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留下了很多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作品。

      例如我们熟悉的李绅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利用五言绝句描绘了烈日当天依然坚持劳作的农民,汗如雨下却依然坚持耕种,劝解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农民在我国历史上推动了社会变革,坚持不懈地耕种,养育了无数人口,自己却依然食不果腹,疲于奔命,这就是诗人同情农民的原因之一再例如我们熟悉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丝绸是我国古代主要的衣料,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养蚕人耐心照料桑蚕,采摘桑叶、清理垃圾,再将蚕茧抽丝纺织成丝,整个过程繁琐而复杂,费尽千辛万苦的蚕农却依然穿不起绫罗绸缎,依然是粗布麻衣这首诗描绘了养蚕人艰辛的劳动,丝绸复杂、艰辛的制作工程,抒发了诗人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诗仙李白在《蜀道難》中描绘了蜀道险峻地势、高低错落的羊肠小道、高耸的山脉等,在这样险峻的环境中,劳动人民依靠肩挑手扛打造了蜀道,李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他们水深火热生活环境的担忧文人对劳动人民的悲悯之情,正是中国文人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二、韶华易逝,鉴赏古诗词对时光、亲情、爱情的伤怀亲情、友情、爱情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抒情主题,悲悯之情还包括了对逝去亲人、爱人、时光的追忆,对爱人悼亡的祭奠之情,这是悲悯之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经把美好的爱情比喻为亘古不变的沧海,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挚的爱情慢慢转化为回忆,如今在回忆起美好时光,也只是徒增伤感,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着对时光不再的悲伤李清照留下了很多怀念亡夫的诗词,流露了对两人甜蜜婚姻生活的追思,例如回忆了青梅竹马的快乐时光,对青春年少热烈情感的回忆李清照中年生活凄苦,可以说是国破家亡,南宋国土沦丧,爱人离世,让李清照过上了孤苦无依、四处飘零的日子,她写下了许多伤怀之作,一人独饮就连美酒都没有办法抵挡萧瑟的深秋,自己就像是水中随意飘落的落叶,无根无依靠,这是李清照对亡夫的追思、对家国故土的悲悯之情苏轼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依然流露着细腻的悲悯之情,例如苏轼对亡妻的祭奠、怀念之情,亡妻逝世十年,时间并没有抵消他对亡妻的思念和依恋之情,十年生死难以跨越,苏轼却期盼在梦中与妻子相见,梦中再为妻子梳妆,寥寥几十字描绘出了夫妻琴瑟和鸣的生活,梦醒回首佳人却已不在,诗词中流露了苏轼浓浓的爱,对于生死的悲悯和无奈三、家国情怀,鉴赏古诗词对家国的悲悯封建社会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各国之间经常会陷入混战,所以战争也是古诗词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例如“诗史”杜甫就留下了很多感慨战争、关心国家命运的佳作。

      杜甫一生仕途不顺,几遭贬谪却依然心系百姓,对封建统治阶级剥削百姓进行了猛烈抨击,例如我们熟悉的高墙大院内歌舞升平,路边却有饿殍遍野的百姓,高官贵族衣食无忧,贪图享乐,百姓却住在茅屋之中,杜甫愤慨这样的社会现实,却又感觉到自己微薄之力难以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悲哀之情杜甫笔下的诗篇是在为国家黑暗的现实、战乱不平、百姓困苦的生活而悲悯,再为不作为的统治阶级而悲悯例如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即使在梦境中依然渴望战场厮杀,保家卫国结语总之,悲悯之情是中国文人不能放弃的一种情怀和创作情感,它在中国古诗词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是文人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ference:[1]王向峰. 古诗词中的悲悯之情[N]. 沈阳日报,2019-08-19(006)[2]郭龙海.中国古典诗词的悲情之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5):83-84作者单位: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