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学东京总部经济知识课件知识讲稿.ppt
15页东京总部经济成员:鲍燕娣、金思圆、黄露瑶、赵艳萍、沈梦婷Tokyo 极致城市视野我们将从以下四点展开: 东京总部经济的概况一、 东京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二、 总部经济对于日本国内外的影响效果三、 对于中国的影响与借鉴四、概况东京拥有世界上(财富)500强的总部数量最多,达到69家,加上作为东京都市圈的大阪,共有90家世界(财富)500强的总部设在了这两个城市相比纽约、伦敦,东京则无论是在制造业(38家)、金融业(16家)还是电信(2家)、零售(3家)以及作为总部经济城市辅助支持行业的印刷出版(2家)、广告(1家)、运输(5家,包括邮递包裹、铁路、航空)等行业的发展都更强大、更全面第一,区位条件l 东京处于地势平坦 面积广袤气候适宜的地区,并且拥有天然良港 这种区位有利于各种资源的集中与扩散,便于经济形态的形成第二,交通和通讯l任何经济中心城市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 东京是日本的航运中心信息中心,拥有国际水准的海港 航空港和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东京也是具有首脑功能的中心城市位于交通和通讯网络的中心,与周边次级都市圈联系紧密发展条件第三,要素流动l 人才资金等要素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东京所具备这种要素优势毋庸置疑 具备了人才和资金聚集潜力才吸引了众多的企业总部聚集,发挥核心城市功能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宫城中央公园涉外商圈金融中心CBD羽田机场千代田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
天皇住所、日本国会、最高裁判所、靖国神社与中央省厅皆位于千代田区内;日本诸多著名公司的本社,电器街秋叶原等也在该区 港区聚集40多个外国大使馆、国际气氛浓厚商务街,酒吧云集的六本木,高级住宅街,高级商店街,大型复合都市地带六本木新城、东京中城和汐留SIO-SITE,日本第一高东京铁塔位于此区内中央区处于东京的中心地,日本经济、信息、商业中心日本银行、东京证券交易所,银座、大型布庄、百货公司总社聚集的日本桥、以鱼货市场闻名的筑地等皆位于本区新宿日本最著名的繁华商业区,超高层建筑云集,区内含东京都厅、诸多大型企业总社、百货公司、商店街、高岛屋时代广场等,闻名海外的红灯区歌舞伎町亦位于新宿 羽田机场1931年启用,是全日本最大规模的机场,目前在机场起降的航班大多都以国内线为主,国际线航班则在成田国际机场起降,但皇族、阁僚所乘坐的行政专机、国宾外游、到访等的专用机、特别机的起降,全部都在羽田机场进行 东京都格局与项目位置东京中城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Tokyo Midtown大师云集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总指挥日建设计设计主创, Design WingEDAW Inc. (景观设计)Communication Arts.Inc.(商业设施)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商业设施)坂仓建筑研究所(住宅设计)青木淳建筑规划事务所(住宅外观设计)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Design Wing )内部效应 2.随着总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京完成了由全国性经济中心向世界城市的转型,从而坚固了日本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1.东京成为日本八 大财团下属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成为全国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和经营决策中心,完成了由制造业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过渡,为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奠定基础。
2.总部经济为日本企业寻求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重要模式东京总部经济对日本国内外的影响外部效应 1.总部经济有助于提升日本企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东京总部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一)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政府的规划引导对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三)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要注重特色和定位(四)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建设要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小组总结: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达条件下的新型经济组织模式,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将企业的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两大功能进行空间分离,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重新布局企业功能单元,不仅使有条件集聚众多企业总部的中心城市能够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空间资源紧缺的发展瓶颈,实现城市经济再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成功实现经济战略转型,同时还有利于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区域品牌形象的改善和提高, 从而使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得以加强我组以东京为例,阐述了总部经济强化了东京作为日本最大的金融、工业、商业、政治和文化中心的战略地位,助推东京成为集“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包括东京总部经济形成的条件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
思考题:东京总部经济对上海的启示第一,上海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在巩固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地位的同时紧抓总部经济发展上海目前已经处于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条件和结构上都已经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基础 而总部经济在上海也已经落地,上海应抓住这一优势,继续兼顾总部经济和都市圈两个经济形态的发展第二,上海应与长三角都市圈的次级中心加强联系,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大后方 江苏浙江为上海提供了广阔的低端制造业外迁的空间,上海应该利用资源禀赋差异 ,使低端生产企业逐渐迁往苏浙等地,而将企业总部留在本地 如此,上海可以巩固自身地位,更好的发挥都市圈首脑职能和发展总部经济,成为总部经济与都市圈联动发展的大都市之一第三,上海应为总部聚集提供良好条件,并利用总部经济的企业产业价值链和空间价值链,强化长三角都市圈网络结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必然将企业总 部聚集于上海,正好迎合了上海作为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实行首脑职能的需要而企业总部与其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系,更强化了都市圈内部的联络网 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显然是使长三角都市圈发展层次更近一步的优选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