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频电疗法2015.ppt

85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538688
  • 上传时间:2019-10-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3M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九章 中频电疗法,,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第三节 干扰电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用频率1000~100 000Hz的脉冲 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电 疗法 (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MFE)分类(多采用频率在2000-8000HZ之间) 传统干扰电疗法 1.干扰电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音频电疗法 2.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分类(多采用频率在2000~8000HZ之间)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3.调制中频电疗法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音乐电疗法 4.低频电混合电疗法 波动电疗法,,,二、基础知识 1.载频 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 2.载波 在调制波中,被低频调制的 中频振荡称为载波 3.调频 即频率调制的简称 4.调幅 振幅调制简称为调幅5.调频波 载波经调频后即称为调频波 6.调幅波 载波经调幅后即称为调幅波 7.微分波 是方波脉冲经微分电路而获得 的脉冲电流,故名微分波 8.积分波 是方波经积分电路而获得,故 名积分波。

      三、电流作用特点 1.能克服组织电阻,与低频电相比,能作用 到更深的组织 2.双向无电解作用 电极下引起电解反应,电极下没有酸碱产 物产生,电极下的皮肤也不会像直流电疗 时那样受到酸碱产物的化学刺激而破损 所以电极可以大为简化,中频电疗时即使 用比较薄的衬垫也不会损伤皮肤3.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1)作用于皮肤时——震颤感→针刺感→束缚感 (2)引起肌肉收缩——引起肌肉收缩的阈值比疼 痛的阈值低得多,4.有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5.中频电的电流频率、波形、幅度不恒 定,有的疗法可选用两种以上电流, 患者不容易产生适应性四、中频电疗的治疗作用 (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1.即时的充血反应 2.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是单次作 用的累积效应以及植物神经功能调整 的结果,(二)镇痛作用 1.即时镇痛 闸门控制学说(粗纤维) 吗啡样物质的产生 2.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产生即时镇痛作用的各种因素 轴突反射引起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三)消炎作用 中频电作用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减轻,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排除加速,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增强,免疫防御机能提高 (四)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中频电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肌纤维、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得到分离。

      除上述治疗作用外,还有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经肌肉收缩、锻炼肌肉、防止肌肉萎缩的作用,并有提高平滑肌张力、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第二节 等幅中频电疗法 定义:用1000~5000HZ的等幅正弦电流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分类: 音频电疗法(1000~20,000HZ) 音频电磁场疗法 超音频电疗法,,一、音频电疗法 (一)作用原理与作用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促进组织再 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2.镇痛作用 3.有明显的消肿作用 4.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的作用,5.消炎散结作用 6.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作用 7.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促使药物透入人 体 8.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治 疗作用,(二)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2000Hz,或为 2000Hz、4000Hz两种频率,少数为2000~ 8000Hz多数治疗机为塑胶的电极国内 有人研究用一个联合器将音频电疗机与直 流电疗机连接起来,音频交流电经整流后 可进行音频电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的联 合治疗也有人将音频电疗机与超声波治 疗机相连接进行音频与超声波的联合疗2.操作方法 (1)单纯音频电疗法: ①将电极仪连接于220v电流上。

      ②将宽约1~1.2cm,长约20~30cm的金属片或导电橡胶作为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好,安放在损害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用绷带固定,再将鳄鱼嘴夹子分别夹在两电极上,同极的夹子夹在同一电极上③打开电源开关,缓慢转动“输出调节”旋扭,使电流表指针缓慢向右移动,同时观察患者反应,直至到患者能耐受舒适为宜 ④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关闭开关,取下电极2)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开始治疗 时先接通直流电,确定直流电量,然后接 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不适治疗结束 时逆上述顺序,先关音频电,再关直流 电以上几种治疗均每次治疗15~ 30min,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治 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3.操作程序 (1)根据病变部位选择电极板及衬垫,衬垫用 生理盐水或热水浸湿,然后将电极板装入 衬垫套内 (2)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检 查皮肤是否破损,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 用沙袋或绷带固定 (3)检查仪器个旋钮是否处在“零”位,接通电 源,调节输出量4)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如局部 有烧灼感,应立即检查处理。

      (5)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触摸仪器和接 地金属物(如水管、暖气) (6)治疗完毕,将输出钮缓慢调至“零”位,关 闭电源,取下电极,检查皮肤反映然后 将衬垫用清水洗净,煮沸消毒,晾干备 用三)临床应用 1.适应证 瘢痕疙瘩(对蟹足肿无效)、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肥厚、粘连、挛缩,关节纤维性强直,肌 肉、韧带、关节劳损,颈肩背腰腿痛,狭窄性腱鞘 炎、风湿性肌炎、关节炎,周围神经病损(神经 炎、神经痛等),外伤后或术后皮下浸润粘连、血 肿机化,注射后浸润、浅静脉炎后残留硬索状肿 块、声带肥厚、乳腺小叶增生、外伤后或术后肠粘 连、内脏粘连、腔道内粘连狭窄等慢性炎症(如 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前列腺炎、腹腔盆腔感染后 残留炎性包块等)平滑肌张力低下疾病与尿路结 石2.禁忌证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 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 全,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 部,带有心脏起博器者3.注意事项 (1)中频电疗机特别是微电脑控制的治疗机应与 高频电疗机分开,分设于两室,至少应将两 者的电路分开,以免中频电疗机的工作受高 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2)使用治疗机前应检查治疗机能否正常工作, 电极、导线等是否完好,导线插头、导线夹 等是否牢固,不得将有故障、破损、接触不 良的治疗机或附件用于治疗。

      3)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不可随便活动;中频电治疗时,患者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如手表、发夹、首饰等)应予除去,体内有金属异物(如骨科金属固定物、金属碎片、金属节育环等)的部位,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0.3mA/cm2方可避免组织损伤 (4)选择适合治疗部位的电极、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尽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皮肤,以免电击灼伤;电极质地应柔软可塑,其弯度应与治疗部位的轮廓相一致,务使电极、衬垫与皮肤均匀接触5)电极不能在心前区及其附近并置和对置治 疗;有心脏病患者,电流不宜过强,并注意观察病人反映,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疗;孕妇忌用于下腹部、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佩戴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6)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 者的感觉,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瘢痕部位、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电流强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7)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如有头 晕、头痛、胸闷、嗜睡等症状发生,应及 时调节电流强度或停止治疗 (8)治疗时电极板要充分和皮肤接触,使电极 下电流均匀分布中频电流虽没有电解作 用,但在治疗时电极、导线夹等直接接触 皮肤或电极不平而使电流密集某处,可能 造成皮肤损伤。

      二、音频电磁场疗法 定义:以2~20kHz电流所产生的0.1~1.0mT(毫 特斯拉)的交变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为音频电磁场疗法 1.作用原理 音频电磁场作用于动物与人体,可以引起细胞 水平的谐振而达到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 肌肉工作能力、改善骨与软骨的营养、增加关 节活动度、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2.治疗技术 音频电磁场疗法采用线圈场法进行治疗治 疗时使病灶局部处于通以音频电流的线圈所 产生的交变磁场中 3.临床应用 适应症: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牙周 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症,骨关节病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三、超音频电疗法 1.作用原理与治疗作用 超音频电疗法治疗用的玻璃电极内充有1.33~ 2.00kPa(10~15mmHg)惰性气体氖,治疗时接 通3~5kV电压,电极与人体接触时,由于电压 差较大而产生无声火花放电,同时由于空气电 离产生少量臭氧与氧化氮人体接受火花放电 的刺激和电磁振荡作用后,神经兴奋性降低, 血管淋巴管扩张,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 改善,因而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2.治疗技术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输出 电流频率22kHz。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直径 25mm、10mm,用于体表治疗)、圆柱状电极(直 径15mm、11.7mm,用于肛门、直肠、阴道治 疗)玻璃电极插于电极手柄,接至治疗机输 出端治疗时玻璃电极与人体皮肤或体腔粘膜 接触发生火花放电时有热感,无局部达松伐 电疗的刺痛不适感每次治疗5~10min,每日 治疗1次,6~10次为1疗程3.临床应用 适应证:皮肤皮下软组织感染消散期、骨髓炎、术后浸润、血肿、早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早期雷诺病、膀胱炎(直肠腔内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硬皮病、斑秃慢性附件炎、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均可进行阴道或直肠腔内治疗)神经官能症、血管性头痛 禁忌症:同音频电疗法第三节 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intef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ICT):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半个世纪以来,为了加大干扰电流的作用范围,增强其刺激效应,人们对干扰电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技术作了不少改进和发展,先在传统的静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干扰电疗法,后来又将二维效应的动态干扰电疗法发展为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进了干扰电疗技术,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一、传统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流,又名交叉电流传统干扰电疗法,即静态干扰电疗法(static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SICT)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f=(4100+4000)/2=4050 幅度变化频率4100-4000=100HZ,,,,,,,,,,,,,f=4000HZ,f=4100HZ,(一)作用特点 1.避免了电解,频率较高,皮肤电阻明显下 降,增大作用的深度 2.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100Hz的中 频交流电(一种为4000Hz,一种为 4000±100Hz)交叉地输入人体 3. “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 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 4.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避免机体产生 适应性,(二)干扰电的治疗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 2.镇痛作用 3.消肿作用 4.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的作用 5.提高胃肠平滑肌的张力,调整内脏功能 的作用 6.对植物神经有调节作用 7.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三)治疗技术 1.仪器设备 目前国内外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为频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一组为4000Hz,另一组为(4000 Hz±100Hz)。

      采用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治疗时务必使病灶部位处于两路电流交叉的中心,以固定法、移动法或吸附固定法(吸附电极有负压装置,以每分种16~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