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PP虚拟电厂智能管控运营平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docx
16页VPP虚拟电厂智能管控运营平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一、 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电力企业计算机应用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的电力信息化初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电力信息化建设呈现规模化,2005年至今,电力信息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阶段二、 电力信息化行业未来投资战略信息化是电网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智能电网建设为电力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是电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将推动电网公司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构建连接全社会用户、各环节设备的智慧物联体系,提高全息感知和泛在互联能力,实现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监测,从而促进电网公司在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电力信息化行业的下游终端客户,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主要为央企,其投资决策、管理审批等流程等都有较强的计划性如国家电网,通常在前一年的第四季度制订下一年的项目投资计划,在来年第一季度开展供应商的资质审核、招投标工作,并逐步启动项目,而项目的验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厂商,通常表现为上半年营业收入较少、下半年营业收入较多的特征电网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投资占国网总投资额破11%,正提升2009-2020国家电网总投资达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其中,智能化占比在持续攀升,产业规模增长快于电网投资增长电网智能化投资集中在用电、配电、环节前三阶段国家电网电网智能化投资主要集中于用电、配电、变电环节,分别占比30.8%、23.2%、19.5%如果就近选择第三阶段看,用/配/变分别占比28.86%、26.06%、20.91%十四五期间电网总投入预计达3万亿元,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南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系统软件大部分由国外知名软件厂商提供,近年来,随着国内软件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软件产品价格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由于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巨大,下游电力企业数量有限,单个客户的采购金额较大,使得电力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
同时,由于电力行业固定的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电力行业客户对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的先进性、可靠性要求很高我国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逐步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三、 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市场调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截至2020年,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941.83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14.6%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未来发展前景极具看点针对2020年国家发布的《新型城镇化纲要》,未来将建立智能电网,全面推进电力智能化建设,着力推进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变电站和智能电力分布式能源等发展,以及改善电网质量,增强电网安全可靠性,提升电网的经济效益这将促进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同时,随着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企业又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客户需求,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比如,企业将开始采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根据市场调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另外,随着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因此,信息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入,从而促进行业的绿色发展综上所述,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非常乐观政府大力支持,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尤其是绿色发展等因素将推动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未来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四、 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承诺目标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主要目标近年来,我国电力能源开始向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占比稳步提升由于新能源发电易受天气影响且供电稳定性欠佳的缺点进一步突出,导致整体发电侧的供电能力波动显著加剧,对电网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压力;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生活电气化程度的快速提升,我国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持续上行,且波峰波谷间的负荷差持续变大,用电侧波动性日益加剧,这对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积极开展电厂、电网、终端用电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适应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能源基础设施发展要求,建设智能电力调度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五、 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概况一般来说,根据能源的存在形式和加工转换过程,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和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二次能源主要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生成,如电力、煤气、焦炭、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能源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7年至2021年,全国电力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度达到10,4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20%;同期,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从178,451万千瓦增至237,692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7.43%;发电量从64,529亿千瓦时增长至83,76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4%,全社会用电量从63,636亿千瓦时增长至83,12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1%。
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承诺目标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8%左右,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左右,因此,双碳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降低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近年来,我国电力能源开始向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占比稳步提升这对电力行业系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新能源发电易受外部气象条件影响且供电稳定性欠佳的缺点进一步突出,导致整体发电侧的供电能力波动显著加剧,对电网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压力因此,电力行业亟需新一代管理系统有效化解新能源发电给电网带来的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使用计划电价建立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交易机制,可以有效撮合电力供应方与需求方的匹配,提升电力资源使用效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也先后发布了多项促进电力市场化发展的政策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与模式的日趋完善,要求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实现电力现货、中长期及辅助服务等功能的实现。
综上,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能源电力行业也将发生深刻变革,刺激能源电力行业信息化系统的迭代更新六、 电力信息化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一)电力信息化电力市场交易领域发展情况1、电力信息化电力市场交易概况为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体现时间和位置特性的电能量商品价格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对我国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做出了整体设计,促进了零售竞争、增量配网、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自中发【2015】9号文印发以来,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初具规模,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达37,787.4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45.5%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电力市场架构,市场体系覆盖省间、省内两级,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3个维度,各地区年度、月度电力中长期交易常态化开展,现货试点陆续进入不间断运行,省间交易力促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2017年,全市场交易电量为16,324亿千瓦时,2021年,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电量达到37,787.4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35%。
同时,随着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市场交易电量也快速增长,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17年的25.70%升至2021年45.50%,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深入2、电力信息化电力市场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根据《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电力市场化建设需要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搭建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满足中长期、现货市场运行和市场监管要求,为电力交易提供服务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14个试点地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逐步推广和运行,电力现货市场的覆盖区域将会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目前,我国42个省级以上电力调控中心和34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现货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系统和省间现货市场交易配套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投资金额在数百万至亿元级别之间;电力交易中心负责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现货市场交易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投资金额在千万元级别此外,电力市场仿真系统、市场规则咨询、核心算法研究、应用功能研发与系统平台集成服务等未来,在我国双碳目标落实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将加速推进,除电力调控中心和电力交易中心外,大量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也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对电力市场交易的信息化需求会持续增长。
二)电力信息化电网智能调度领域发展情况电网包括发电、供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施及为保证这些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计量装置、电力通信设施、电网调度自动化设施等根据规定,电网调度是指电网调度机构为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根据规定,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在我国,调度机构分为五级:国家调度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度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调度机构,省辖市级调度机构,县级调度机构调度机构一般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进行调度运作,以国调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为例,该系统在硬件设施、基础平台的支撑下,根据相关业务应用需求,形成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四大类应用功能我国电网调度信息化与我国电网的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电网调度信息化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含硬件、软件)的软件组成部分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先后经历了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AGC(自动发电控制)、集中式EMS(能量管理系统)、分布式EMS系统、IEC61970等,相应的产品和软件也从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到智能电网发展提升阶段。
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图计算、大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