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花地丁的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论文.doc
4页紫花地丁的栽培技术与推广应用论文 紫花地丁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株型紧密低矮,开花早,花期长,色彩艳丽通过描述紫花地丁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介绍紫花地丁的培育过程,并对紫花地丁的推广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紫花地丁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堇菜科堇菜属,喜阳,在湿润的环境下能够生长,也能适应寒冷阴郁的天气对土质要求不高,任何土质都能生长,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能自播繁殖,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紫花地丁株高一般能达到7~14cm,根白色至黄褐色,根系发达且深长,无地上茎花的两侧成对称分布,堇紫色,花瓣5枚,拥有长梗,侧瓣稍有须毛或无须毛,下瓣连距一般长达14~18cm,常向顶部渐细,距管状,直或稍下弯长4~5mm蒴果椭圆形,无毛,长约1~5mm叶基部丛生,先端通常钝,叶片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舌形,基部楔形、钝圆形或截形,果期叶大,边缘具平圆齿长宽能达10cm×4cm,基部一般成微心形,上部较宽,叶柄具狭翅,托叶基部与叶柄合生 紫花地丁花一般从3月上旬开始萌动,花期长达2个月,从3月中旬一直到5月中旬。
4月-5月中旬,有可以形成种子的大量的闭锁花,9月下旬还会出现有少量的花紫花地丁盛花期一般在25d左右,开花至种子成熟30d,单花开花持续6d 2紫花地丁的培育过程 2.1紫花地丁的繁殖技术 2.1.1自然繁殖紫花地丁按分株栽植法在规划区内进行繁殖,一般每隔5m栽植一片紫花地丁自然繁能力很强,种子成熟后不用采撷,只需要任其随风洒落,就可以达到自然繁殖目的 2.1.2分株繁殖技术分株繁殖技术的特点是在同种条件下分株移植繁殖见效快,小的紫花地丁比大株的紫花地丁育苗快,成活率高紫花地丁的绿色期长,为了提升效益,如果园林绿化对绿化效果没有特别要求,则应尽量采用中小植株进行绿化紫花地丁在生长季节都可进行分株,在春季进行分株会影响开花,在夏季分株时要注意遮阴 2.1.3播种繁殖技术紫花地丁繁殖技术分为穴盘育苗和露地播种紫花地丁种子细小,一般采用穴盘播种育苗方式床土一般用1份细沙,2份腐叶土,2份园土播种前,一般可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进行土壤消毒,以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培育壮苗的目的播种时一般采用撒播法播种时间为春播3月上中旬、秋播8月上旬。
播种后温度控制在15~25℃,7d左右出苗露地播种一般是在8月份,程序是先平整土地平,然后浇水,待水下渗后将种子与细沙土搅拌均匀,撒至土里后用细土将种子遮盖严实,7d后即可长出幼苗 2.2紫花地丁的幼苗期管理对紫花地丁的幼苗进行管理时,为防小苗徒长,特别要加强对温度的控制白天温度控制在15℃,夜间温度控制在8~10℃,光照要充足,要保持土壤稍干燥促进幼苗生长,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一般来说,当幼苗叶子达到5片以上时可以定植,当幼苗长出真叶时便可以开始分苗 2.3紫花地丁的定植紫花地丁的定植,宜采用带土移植,因为带土壤移植较裸根移植缓苗快,成活率高如果选用中小苗移栽,叶片在5~10,密度可为50株/m2;如果选用大中苗移栽,叶片在15~20,密度可为40株/m2 2.4紫花地丁的生长期管理紫花地丁抵抗能力强,生长旺盛,在生长期不需要进行特殊管理如果需要突出紫花地丁景观效果,可在生长旺季,每隔7~10d加施有机肥 2.5紫花地丁的种子采收在该种子的蒴果立起以后,且种实还没有开裂以前,就必须对其加以采收,因为其种子一旦成熟干燥就会开裂,然后弹出种子在对该种子进行晾晒期间,为预防种子弹掉,可用窗纱盖住蒴果,之后进行过筛处理,最终干贮。
3紫花地丁的应用价值 3.1栽培养护简单,成本低廉紫花地丁的栽培养护并没有特殊要求,既不需要经常性的修剪,也不需要精心护理,可以减少人工养护精力紫花地丁病虫害较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宽松,只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进行肥水管理即可紫花地丁既可采用分株繁殖法,也可用播种繁殖,一次种下,多年受益,掌握好栽培季节和方法,均能成活栽培养护非常简单,而且成本低廉 3.2代替草坪,作地被植物我国城市园林绿地中,多采用草坪作为地面覆盖植物,其养护费用高,景观单调,被称为绿化中的奢侈品紫花地丁具有草坪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养护管理简单,具有美观的花色花形,不需经常修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