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外疝练习彩图解析.doc
18页第十四单元 腹外疝一、腹股沟区解剖 (一)腹股沟管结构 腹股沟管是腹股沟斜疝必经之路,位于腹前下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是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成人腹股沟管长4~5cm,由深向浅斜行由两口四壁组成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行[真题]13.成年人腹股沟管的长度应为(2004)A.2~3 cmB.4~5 cmC.6~7 cmD.8~9 cmE.10~12 cm答案:B解析:腹股沟管不是一个真正的管道,只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间的一个间隙,在成人长约4-5cm2004)【ZL】1.由腹外斜肌腱膜单独形成的结构是EA.腹直肌鞘 B.腹股沟镰 C.弓状线D.腹股沟韧带 E.腹白线两口四壁1.内口即深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真题]1.腹股沟深环位于A.腹股沟中点上方1 cmB.腹股沟中点上方2 cmC.腹股沟中点D.腹股沟中点下方1 cmE.腹股沟中点下方2 cm答案:B解析:腹股沟深环也就是腹股沟管的内口,是腹横筋膜的卵圆形裂隙,在体表的解剖位置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上1.5-2cm[真题]18.腹股沟斜疝患者疝还纳后,使肿物不再出现的压迫部位是A.海氏三角B.腹股沟韧带中点C.阴囊根部D.斜疝外环E.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 cm答案:E2.外口即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三角形裂隙。
耻骨结节外上一示指3.前壁:为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腹内斜肌[真题]21.构成腹股沟管前壁的组织结构是A.腹横肌推荐精选B.腹横筋膜C.腹股沟韧带D.腔隙韧带E.腹外斜肌腱膜答案:E4.后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内侧1/3尚有腹股沟镰(联合腱)5.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6.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大家看手画的示意图:D、E是腹股沟韧带PQC的3等分点,F是腹股沟韧带的2等分点,是腹内斜肌(铅笔线处)的起始OD是腹壁下动脉,AB是腹直肌外缘,OC是腹外斜肌腱膜的起始读图: Hesselbach三角构成 又称直疝三角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直疝在此形成推荐精选 推荐精选 (二)股管解剖 股管是一漏斗形间隙,是股疝的通道长约1~1.5cm亦有二口四壁上口即股环:有一层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陷窝韧带、外缘为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男性则有精索通过,两者均不穿过股管下口。
[真题]14.穿过股管下口的结构是(2004)A.股动脉B.股静脉C.股神经D.大隐静脉E.子宮圆韧带或精索答案:D解析:股管的下口为卵圆窝,是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的地方(2004) 二、腹股沟疝 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腹股沟疝有斜疝和直疝二类 (一)腹股沟斜疝发病机制和类型 推荐精选1)斜疝发病机制 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占腹外疝的90%,男性多见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二者根本的区别是先天性疝在精索内,后天性疝在精索外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照局解书复习一下会阴部的解剖层次,这里因为是应试,所以就不多提了 1.先天性斜疝是发育过程中开始睾丸位于腹膜后,随腹膜形成的鞘突下移,经腹股沟管至阴囊,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萎缩闭锁成纤维索带患儿如腹内压增高、过频、过强,鞘突不能闭锁,即成为先天性斜疝之疝囊,构成斜疝或鞘膜积液,或同时存在 2.后天性斜疝的发生 (1)腹股沟区解剖缺陷,腹壁薄弱; (2)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不能关闭腹股沟管深环; (3)腹内压增高A未闭的鞘状突为一条细小管道B鞘状突下段闭锁而上段未闭C鞘状突两段闭锁而中段不闭D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E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协和习题15、腹股沟疝或复发疝的发病机制l5.答案;E 协和习题16.右腹沟疝多见的原因l6.答案;D 协和习题17.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l7.答案;A协和习题9.患者,男,30岁,右腹股沟梨形肿块5年,时隐时现,逐渐增大,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查外环超过一指,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诊断最可能是A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B精索肿物C精索鞘膜积液D腹股沟斜疝E腹股沟直疝9.答案;D 腹内斜肌弓状下缘发育不全或位置偏高易发生腹股沟疝(特别是直疝)。
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鞘突闭锁也较晚,故右侧腹股沟斜疝发病多于左侧推荐精选 2)斜疝临床病理类型 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易回纳入腹腔 2.难复性疝:是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产生粘连,使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如深环较宽大、后腹壁松驰,致盲肠、乙状结肠、膀胱下移,滑入疝囊并成为疝囊的一部分,这种疝称滑动性疝 3.嵌顿性疝:在疝环狭小而腹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环和疝囊颈而进入疝囊,即形成嵌顿性疝在疝环处肠管易压迫坏死疝内容物被疝环卡住不能还纳,但无动脉性循环障碍 4.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被嵌顿过久,发生动脉性血循环障碍,失去活力,甚至坏死,即为绞窄性疝其肠壁动脉血流障碍是区别嵌顿性疝的主要表现如为部分肠管壁被嵌顿,未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称肠管壁疝(Richter疝);如小肠憩室(Meckel憩室)被嵌顿则为李特疝(Littre疝)我的记忆方法是Meckel和Littre都是6个字母,大家可以用自己更好的方法来记忆Richter疝和Littre疝,总之记住并答对是最终目的儿童疝环组织柔软,嵌顿后很少发生绞窄[真题]2.嵌顿疝与绞窄疝的鉴别要点是A.深(内)环口的大小B.有无休克C.不能还纳的时间D.有无肠梗阻E.有无血循环障碍答案:E解析:疝内容物的动脉血流发生障碍即为绞窄疝,实际上嵌顿疝和绞窄疝是一个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鉴别要点是看有无动脉血流障碍。
【ZL】2.嵌顿疝内容是小肠憩室称为CA.闭孔疝 B.Richter疝 C.Littre疝D.腹股沟滑动性疝 E.股疝推荐精选协和习题4.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根本区别是A肠壁动脉血流障碍B肠壁静脉血流障碍C疝囊内有渗液积累D疝块迅速增大E发生急性机械性肠梗阻4.答案;A 5.滑动性疝:滑动性斜疝疝块除了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约为1:6滑动疝虽不多见,但滑入疝囊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在疝修补手术时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应特别注意 [真题] (5~8题共用备选答案)(2002,2003)A.疝内容物易回纳入腹腔B.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C.疝内容物有动脉性血循环障碍D.疝内容物被疝环卡住不能还纳但无动脉性循环障碍E.疝内容为部分肠壁5.绞窄性疝为答案:C解析:绞窄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发生动脉性血循环障碍(2002,2003)6.易复性疝为答案:A解析:疝内容物易脱出,易还纳定义为易复性疝(2002,2003)7.嵌顿性疝为答案:D解析:嵌顿性疝定义为疝内容物脱出被卡住不能还纳者(2002,2003)8.难复性疝为答案:B解析:难复性疝定义为由于粘连造成疝内容物不能完全还纳者。
(2002,2003)[真题]10.中年妇女,剧咳后右大腿卵圆窝部肿物突然增大、变硬,疼痛难忍一天后用手法还纳后,出现剧烈的持续性下腹痛,并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最可能的诊断为(2002)A.难复性疝B.嵌顿疝C.绞窄性疝D.易复性疝E.急性腹膜炎答案:E(2002)解析:据女性,大腿卵圆窝部肿物突然增大、变硬,疼痛难忍,考虑为嵌顿性股疝,还纳后,出现剧烈的持续性下腹痛,并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考虑肠管破裂所致急性腹膜炎[真题]12.男性,59岁,因右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疝囊壁的一部分由盲肠组成,此时的诊断为(2003)A.Richter疝B.Littre疝C.滑动疝推荐精选D.难复性疝E.易复性疝答案:C解析:腹膜后器官随疝囊一并脱出,成为疝囊的一部分,定义为滑疝(2003)2006-3-058.疝囊壁的一部分为腹内容物时称A.嵌顿性疝B.Litter’s疝C.Richter’s疝D.滑动性疝E.绞窄性疝答案:D解析: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的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致盲肠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属于难复性疝。
(二)直疝发病机制 经直疝三角突出形成,都由于腹壁松驰,腹压增高所致因疝囊颈宽大,一般直疝不会嵌顿,也不进入阴囊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 [真题]20.自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为A.股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脐疝E.白线疝答案:B【ZL】17自Hesselbach三角向外突出的疝称为BA股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脐疝E白线疝【ZL】18.老年人较青年人发病率更高的疝是 BA.脐疝B.腹股沟直疝C.腹股沟斜疝D.绞窄性疝E.嵌顿性疝 (三)斜疝与直疝的鉴别表45-1 股腹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鉴别点斜疝直疝手术前发病年龄段各年段均有发病,青壮年居多基本于老年疝突出途径经内环、腹股沟管、外环至阴囊经直疝三角由后向前,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半球形推荐精选回纳后压住内环不再出现仍然突出嵌顿机会较多极少手术中疝囊位置在精索前方极在精索内后方腹部下动脉位置在疝囊颈内侧在疝囊颈外侧[真题] (16~17题共用题干)(2004)男性,74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8年查体: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有一4 cm×4 cm半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后自行消失。
16.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股疝B.隐睾C.交通性鞘膜积液D.腹股沟斜疝E.腹股沟直疝答案:E(2004)解析:腹股沟突出半球形包块易还纳考虑为腹股沟疝,老年人多见直疝,不进入阴囊,进一步确定为直疝17.该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内环口B.禁烟、控制呼吸道感染C.注射硬化剂D.疝修补术E.疝囊高位结扎术答案:D(2004)解析: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疝修补术[真题]9.7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