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docx
4页浅谈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者: 杨万勇摘要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方式, 弥补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不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创设历史场景,陶冶学生情操关键词 多媒体 历史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快,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而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提供了条件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图、文、声并茂甚至具有视频影象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历史教学中表述简单、枯燥、缺少情境等一系列的问题一、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什么是“多媒体”?这一词汇译自英文“ Multimedia ” ,是指这样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Lippincatt , Byte 1990 年)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直观性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
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 可以更好的再现过去历史的生动情景, 为学生直接观察和认识过去塑造了有价值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2、图文声像并茂图文声像并茂, 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 注意力和兴趣情境的复现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历史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复现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势, 多媒体功能齐全强大, 采用某种多媒体软件把历史图片、 照片、 地图、 文物、 电影和录像等制成历史教学软件,复现或再现历史情境3、大信息量、大容量性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容量大,可以存放大量的信息数据;兼容性强,它可以把照片、各种图片、动画、 VCD 、电影和录象带等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硬件里配合历史教材随时选取加以应用二、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
例如在讲授《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用 Flash 动画制作一幅秦、韩、赵、魏、楚、燕、器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 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 统一天下的过程, 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 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的神韵和气势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 学 史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 历史知识具有广博性特征, 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 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 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象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
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 板书、 绘图的时间, 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例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 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 "在我们的记忆中,凭直觉得来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概念,也可轻易地巩固地揉在已往嵌入我们脑中的图册上 "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 地域空间的变迁、 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 ;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 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 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 得出结论: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通过不断的思考,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 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历史场景,陶冶学生情操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初高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 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例如讲《鸦片战争的烽烟》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 战斗力削弱; 政府白银外流, 出现银荒; 人们吸食鸦片, 造成家破人亡。
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 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综上所述,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应用并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对历史教学,它更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观古今于一瞬” 能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使 “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确立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多媒体立足于教学需要,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历史教学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前景将无限广阔2013 年 3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