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校本课程教案.doc
6页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 合唱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训练内容:听音〔练耳〕模唱 训练目的:加强学生的音高概念,进步学生的音准 训练过程:老师先弹奏C大调音阶一次,接着给学生一个音〔标准音〕a,然后分别让学生听出10个单音:1、3、5、6、7、4、2、3、5、1,第二步,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弹三组,让学生先用“啦”模唱,最后要求学生唱出唱名,如第一组1 3 5 ,第二组2 4 6 ,第三组3 5 7 第二、三课时 训练内容:乐理教学 训练目的:学生对和声有个初步的理解 训练过程:采用有讲、有练、有问、有答的启发式进展比方讲解音程时,可用生活中两地之间的间隔 叫做路程进展导入,接着讲音程——两音之间的音高间隔 ,并说明这个间隔 使用“度”来做单位计算的还可结合音响效果,区别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大小七度等不同音程 第四、五、六课时 训练内容:发声训练 训练目的: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训练过程: 用元音“u”、“yu”进展发声练习,唱单音,让学生体会声音放松,高位置的感觉 1、 5 4 3 2 1 U ———————— YU ——————— 2、 分声部演唱 12 3 34 5 56 54 32 1 17 1 12 3 34 32 17 1 U—————————————— 〔一〕合唱中的呼吸训练 1、单纯的呼吸训练; 2、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 〔二〕合唱中的发声训练 1、正确的起声训练; 2、硬起声和软起声; 3、起声与气息的配合; 〔三〕合唱训练的根本内容 1、根本母音的训练; 2、头声的训练; 3、扩展音域及换声训练; 4、几种根本唱法的练习; 〔四〕合唱的音准训练 1、影响合唱音准的各种因素; 2、在一定调式内音准倾向关系处理; 3、变化音的倾向关系及音准处理练习; 4、二部合唱的音准处理; 5、合唱中的和声音准问题的解决。
〔五〕合唱音响平衡的练习 1、合唱中和弦的平衡关系; 2、处理和弦音响平衡与力度变化的练习; 3、各声部及织体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第七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要唱准音、调整好气息、二声部的演唱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注意声音的位置,口腔的位置,气息的运用〕 2、 学生自己按自己的声部演唱歌谱 3、 老师用琴弹奏歌谱,学生对照自己的演唱看看哪个音没有唱对,急时改正 4、 跟琴用唱名唱歌谱 5、 用“U”唱歌谱 第八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参加歌词的演唱,音准、气息、二声部要演唱好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 2、 音高的练习 3、 用“U”分声部演唱歌曲 4、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 加上歌词演唱全曲注意唱的时候声音要统一,气息要均匀 第九、十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花非花》的排练 训练目的:歌曲感情的处理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 2、 和声练习 3、 完好演唱歌曲《花非花》 4、 老师讲解歌曲的情感,并给学生讲解对歌曲的处理。
5、 学生按照歌曲和老师的要求演唱歌曲《花非花》 第十一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初步学唱歌曲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 2、 学生按声部自学歌曲的旋律 3、 听范唱,找出自己唱的不对的地方 4、 分声部用“U”唱歌曲旋律 5、 用“U”完好的演唱歌曲 第十二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参加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 2、 和声练习 3、 有“U”演唱歌曲 4、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 填入歌词分声部的演唱歌曲 第十三、十四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按歌曲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很好的演唱歌曲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 2、 学生演唱歌曲《雨花石》 3、 老师讲解歌曲的意境和对歌曲要做的艺术处理 4、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演唱歌曲《雨花石》 第十五课时 训练内容:歌曲《雨花石》的排练 训练目的:能带表演的演唱歌曲《雨花石》 训练过程: 1、 发声练习 2、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雨花石》 3、 老师教演唱歌曲中的队形变化及动作 4、5、 学生学习动作和队形的变化 能边表演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 页 共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