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社会和谐的消费伦理观(一).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11846276
  • 上传时间:2023-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社会和谐的消费伦理观(一 )摘要 ]文章指出,消费伦理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消费主义泛滥使人类面临重重危机追求公正性与可持续性, 在消费活动中遵守适度消费准则,实现可持续消费是社会和谐消费伦理观的应有之义关键词 ]消费主义;社会和谐;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消费伦理观是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包括消费道德意识、 消费道德规范、 消费道德观念,对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看来,消费伦理观制约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均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并直接影响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探索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消费伦理观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传统消费伦理的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消费伦理多以节俭为美德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几乎都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倡导节欲甚至禁欲孔子在评论晏子过于节俭而管仲不事节俭时说:“与其奢也,宁俭 ”老子认为俭能长久,提倡俭朴反对浮华:“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2墨’子认为节用方能强国,告诫统治者“节俭者昌,奢侈者亡 ”,节用才能消除“饥则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状况《左传》则将节俭与奢侈作为善恶对立的两极: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的道德观明显地表达了俭是天理,奢是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 ”就是要尚俭去奢节俭不仅被视为美德,而且是达到至善至德境界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使人清心寡欲, 克制而谨慎 子贡评价孔子: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传统消费伦理观之所以贯穿节俭之风有其历史必然性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我国古代生产力低下, 生产技术不发达, 绝大部分产品依靠手工生产,这种原始落后的自然经济为社会提供的物质资料非常有限, 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消费需要,社会的消费需求长期停留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层次, 解决人的温饱问题一直都是人们的追求目标在生产力水平无法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状况下,节俭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满足消费需求的消费方式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看,古代社会实行专制统治,统治阶级不受监督,生活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

      然而,这种挥霍是建立在大肆盘剥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 不仅破坏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原始经济结构,更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政权频繁更替,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从统治阶层的角度来看,也需要节俭以规范消费行为,平衡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地位因此,在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 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下,节俭强调对物质需求节制、对消费欲望抑制,体现了自觉、自主、 自律的理性精神,是与当时社会实际相适应的消费伦理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二、现代消费主义的伦理缺失然而,当社会步入商品经济时代,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这时,长期被社会颂扬的节俭反被视为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节俭是导致 20 世纪 20~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相信,要改进局势,他们本国和邻邦所能尽力的是,比平常更多地节约些 但是目前环境下这样做却是一个重大错误 节约的目的是使工人解除工作,使工人不再从事于房屋、工厂、公路、机器之类的资本货物生产 如果可以用于这类生产目的的上述资金, 已经有了很大剩额没有使用,这时进行节约的结果只是扩大这种剩额,因而使失业人数格外增加。

      还有一层,某个人在这一方式或另一方式下失去工作时, 他的花费能力就有了萎缩, 这就会进一步造成失业, 因为别人原来为他生产的事物,他现在买不起了 这样就使情况一天天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猛烈抨击节俭的同时又极力宣扬高消费, 鼓动人们负债消费, 尽情享乐于是, 现代消费主义取代了节俭成为了时尚并迅速风靡全球 与节俭相反的是, 现代消费主义的道德准则是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把人生价值定位在物质财富的享用之上, “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价值观念, 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 ”单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消费主义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因经济居世界首位的美国在消费主义号角下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消费对其 GDP 的贡献达到 70%左右,很好地满足了资本扩张和资本家财富爆炸式增长的贪欲然而, 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 消费主义是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价值目标相冲突的, 是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物质主义, 是导致贫富悬殊、 社会失衡的畸形消费伦理观1 消费主义对自然的毁灭性破坏在消费主义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消费观念主导下,人们为消费而消费, 不断淘汰款式陈旧而性能良好的物品, 不断追逐时髦, 追求舒适,时尚消费、一次性消费泛滥。

      然而,在方便、快捷、舒适、时尚的背后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英国人每年抛弃 25 亿块尿布;日本人每年使用 3000 万 ‘可随便 ’处理的一次性相机 美国人每年抛弃 1.83 亿把剃刀、 27 亿节电池、 1.4 亿立方米包装 ‘花生果 ’的聚苯乙烯塑料和 3.5 亿个喷油漆的罐子,再加上足够供给全世界人每一个月一顿野餐的纸张和塑料制品 ”挥霍、浪费使自然惨遭毁灭性破坏, 温室效应、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 消费主义使人异化消费主义使人物欲至上,片面追求物质享乐,把人生价值定位于享受豪华、舒适、时尚生活之上然而,人的需要是多维的,除物质需要之外还有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消费主义使人类本质上的多维性简化为单一的物质性物本为人所创,服务于人,但在消费世界里,物包围人,困扰人,使人成为了消费物品的机器,被物所异化 这种异化导致人的本应追求超越物质生活的高尚精神消费被物质消费所取代,致使社会畸形发展 ——物质文明丰富而精神文明匮乏,突出表现在人们的责任心不足,进取心减退,幸福感下降,精神颓废,道德堕落,游戏人生,赌博、性乱、吸毒等社会问题频繁出现,体现出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严重失调。

      3 消费主义使社会失衡消费主义鼓吹高消费的实质是为了资本的迅速增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民主、 自由、平等的旗号, 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不断占领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然而在资本退去之时,剩下的是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贫病交加,致使穷人与富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加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