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61489229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2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刘克庄《忆秦娥》宋词鉴赏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值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渐渐转暖了吧?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疆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示意着国境线的南移另外鸿归原来早于燕归,晁冲之在《汉宫春》一词中写道:“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准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鸿雁带着多少人的故国之思,越过那冰雪初溶的“塞垣”,飞往沦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于孝宗乾道六年为“祈请国信使”去金国索取河南“陵寝”,一路有诗,其中《州桥》诗写他在汴京州桥看到父老们切盼复原中原的心情,“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而杨万里那么用不同的写法道出中原百姓过着水深炽热的生活,只能忍泪吞声,“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初入淮河四绝句》〕好不简单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遗民父老才能倾吐亡国之痛鸿雁虽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无法为他们倾诉苦情本词作者将盼望寄予于鸿雁,想象它能作为来自南方的问候使者,使遗民父老见雁如同见到江南故人,从而得到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思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安静无战事:宁宗曾于开禧二年〔1206〕发动北伐,战败求和而金国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国力日益衰微,无力攻宋这里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软弱腐败,只图屈服苟安,一再失去复原中原的时机  “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原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如今淮河已成为宋、金两国的国界,淮河以北就是敌国土地,令人不胜感慨,“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际〔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有,生活艰辛,呈现出残缺荒芜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照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雄伟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

      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哽咽〔韩元吉《好事近》〕唯恐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复原中原,而这也是作者的心愿〔潘君昭〕 第3页 共3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第 3 页 共 3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