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分期治疗脑梗死68例.doc
3页1针刺分期治疗脑梗死 68 例【关键词】 脑梗塞 针刺疗法2006-01—2007-10,我们运用针刺分期治疗脑梗死 68 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 2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颅脑 CT 确诊为脑梗死均有肢体肌力下降或面瘫症状排除标准: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腔隙性脑梗死,经检查被证实为脑肿瘤、脑外伤、代谢障碍,心脏病合并房性颤动引起脑栓塞者1.2 分期方法第一期:急性极期(脊髓休克期),肢体瘫软,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有或无病理反射第二期:急性期(脊髓苏醒期),肌张力开始增高,腱反射开始增高,出现病理反射第三期:亚急性期,肌张力高,肌力开始恢复第四期: 恢复期,肌张力更高,上肢屈肌占优势,下肢伸肌占优势1.3 一般资料本组 68 例均为本院康复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 42 例,女 26 例;年龄42~72 岁,平均 62 岁;肢体肌力Ⅲ级 30 例,Ⅱ级 20 例,Ⅰ级以下 18 例1.4 治疗方法21.4.1 西医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控制颅压、神经保护剂、抗感染、控制血压等,连续 21 日1.4.2 中医针刺治疗1.4.2.1 分期选穴第一期:督脉为主,辅以手足阳明经,穴取百会、四神聪、水沟、曲池、手三里、合谷、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
第二期: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手足少阴经、手足厥阴经、足太阴脾经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合谷、极泉、通里、阴郄、曲泽、内关下肢取伏兔、足三里、丰隆、解溪、内庭、太冲、太溪、照海、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第三期:手足少阴经、手足厥阴经为主,辅以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上肢取极泉、通里、阴郄、曲泽、内关、 腕骨、肩贞、天宗、阳池、天井下肢取太冲、太溪、照海、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委中、承山、阳陵泉、丘墟第四期:手阳明及手少阴经,足厥阴及足阳明经上肢取合谷、曲池、通里、阴郄下肢取曲泉、中都、太冲、足三里、解溪、内庭 1.4.2.2 操作方法根据分期选取穴位,毫针刺,每日 1 次,留针 30~40 min选用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用连续波,频率 600 次/min1.5 评定方法分别在患者发病开始与第 3 周进行康复评定应用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推荐的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1]32 结 果治疗前 NIHSS 评分(21.5±8.3)分,治疗第 3 周(9.7±9.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讨 论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是以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或不省人事,痰鸣不语等为特征的暴急之病。
针灸在治疗脑梗死,既往治疗只是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选取 2 组穴,分别隔日针刺,没有分期指导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的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 Fbg 水平一方面可以导致血黏稠度的升高,引起血栓形成;另一方面 Fbg 是促进血小板聚集的最主要的血液蛋白质,血小板膜上含有数万个 Fbg 黏着受体,Fbg 通过分子含有的结合位点与毗邻的血小板 Fbg 受体结合而使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形成因此,予阿司匹林抗聚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和增大一旦脑缺血形成,中枢神经受损,配合中医辨证分期,以挽救残存功能,促进功能的恢复脑梗死的形成,中医学认为风、火、痰在一定诱因下,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阳夹痰上扰,蒙蔽清窍;风痰流窜经络,致经络失常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中风急性极期,取督脉穴位为主,治以平肝熄风、清热豁痰、开窍启闭,辅以手足阳明经,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以扶助正气,促使机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当机体出现肌张力开始增高、反射开始增强、病理反射等征象时,我们认为是机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应遵4缓则治其本,穴取手足阳明经,治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辅以手足阴经,乃阳病取阴。
《灵枢·终始》曰:“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 ”我们分第二期治其阳而第三期治其阴乃取其之意第四期时,上肢屈肌占优势,下肢伸肌占优势时,上肢穴位针刺补阳经泻阴经,下肢穴位针刺补阳经泻阴经,促进阴阳协调,达到相对平衡参考文献】[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