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书法教材课堂PPT.ppt
91页第一章 文房四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在学习书法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所用到的工具:笔、墨、纸、砚笔:传说《蒙恬造笔》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楚国交战,,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写大量的军情,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兔尾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11狼毫(硬毫笔)羊毫(软毫笔)一只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尖、齐、圆、健」四德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22墨: 墨的种类:分为石墨和松烟墨,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 墨的使用方法: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现在为了书写的方便,已经不需要同学们磨墨了,有了现成的“一得阁”、“曹素功”、“中华墨汁”等33纸:纸: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同学们还知道其他三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即为生宣、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即为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为半熟宣我们书法、中国画用到的就是生宣,而工笔画用到的就是熟宣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
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四川出的夹江纸也非常出名哦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赞曰:“宣夹二纸,堪称二宝44砚: 也称“砚台”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干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55第二章第二章 毛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毛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正确的书写姿势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那么怎么来确定正确的书写姿势呢?毛主席爷爷,正确的姿势,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哦!我们先来看下握笔姿势:我们先来看下握笔姿势:五指执笔法66书写姿势一般分为三类:坐势、站势、蹲势坐势、站势、蹲势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坐势书写平时使用最多坐势书写要求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也就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774、细腰横、细腰横•1、向左逆锋起笔、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稍、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提锋•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笔•5、提笔回锋收笔、提笔回锋收笔88第三章第三章 基本笔画基本笔画(一)横的写法(一)横的写法99•1、逆锋起笔、逆锋起笔•2、向下顿笔、向下顿笔•3、提笔右上行、提笔右上行•4、中锋行笔、中锋行笔•5、稍向上提笔、稍向上提笔•6、顿笔向右下回锋、顿笔向右下回锋1、长横、长横10102、短横、短横•1、向左逆锋起笔、向左逆锋起笔 •2、向右下顿笔、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右、提笔折锋向右•4、蓄势后向右行笔、蓄势后向右行笔•5、提笔向右下顿笔、提笔向右下顿笔•6、提笔回锋收笔、提笔回锋收笔11113、凸横、凸横1212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与《兰亭序》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
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或灾祸,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卓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到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诗集》,公推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据说王羲之后来再写正稿时总不如意,最后还是决定将涂改过的草稿作为正稿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你知道被后人尊为书圣的人是谁吗?13136、右尖横、右尖横•1、逆锋向左起笔、逆锋向左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折锋向右下顿笔笔•3、挫笔后向右偏、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上边提边行笔1414(二)竖的写法(二)竖的写法15151、垂露竖、垂露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向下中锋行笔•5、向右下稍顿转笔、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作圆角•6、回锋向上收笔、回锋向上收笔16167、横钩、横钩•1、向左逆锋起笔、向左逆锋起笔•2、折锋右下顿笔、折锋右下顿笔•3、折锋向右中锋行、折锋向右中锋行笔笔•4、作钩时提笔向左、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下重顿•5、转锋回收至画中、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后挫笔向左下出钩17172、悬针竖、悬针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向下中锋行笔•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针尖状18183、右弧竖、右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向下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提笔回锋向上收笔笔19194、左弧竖、左弧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折锋微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提笔回锋向上收笔20205、细腰竖、细腰竖 •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5、向右下稍顿笔•6、回锋向上收笔2121勤奋学书的王献之勤奋学书的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人们都尊称他为“王大令”。
王献之自幼喜好书法,十来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一天,他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口大缸说:“你呀,先写完这样的十八缸水,再来问我吧!”王献之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显点本领给父亲看于是他天天刻苦练习,整整练了两年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字给父亲看,王羲之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便成了“太”字献之又把他写的字送给母亲看,母亲仔细看了三天,看后,叹道:“我儿写了两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不知又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写尽了整整十八缸水,书法大有长进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2222 7、上尖竖、上尖竖•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5、向右下轻顿•6、回锋向上收笔23238、竖弯、竖弯 •1、逆锋向左上起笔、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向下偏左中锋行笔•5、底端处向右圆转、底端处向右圆转•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回锋收笔笔向回锋收笔2424(三)点的写法(三)点的写法2525智智永永的的““退退笔笔冢冢( (z zh hǒ ǒn ng g) )””与与““铁铁门门槛槛”” 隋代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
他住在绍兴永欣寺时,年复一年地练习书法,锲而不舍,仅写秃的毛笔头就有好几瓮后来,他把这些笔头埋起来,称之为“退笔冢”,并亲自为它写了铭文智永的字写得很好,人们争相前来求他的墨宝求他字的人多得像赶集一样,结果把他家的门槛都踏坏了,智永只好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26262、下点(杏仁点)、下点(杏仁点) 27273、左点、左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微提笔向右上回笔•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回锋至中部后稍驻•5、向右上出锋、向右上出锋28284、右点、右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笔、转笔向右下行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回锋收笔29295、右上点、右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逆锋向左上角起笔笔•2、折笔向右下顿笔、折笔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笔端30306、左上点、左上点 •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转笔向右下行稍驻•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31317、左下点、左下点•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逆锋向右上角起笔•2、折笔向左下顿笔、折笔向左下顿笔•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提笔折向右下作顿•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微微提笔回锋收笔32328、右下点、右下点 •1、顺锋起笔、顺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提笔折锋向下顿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3333(四)撇的写法(四)撇的写法 34341、竖弧撇、竖弧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笔后再向左下、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笔后再向左下方写方写 弧状的撇,力至笔端。
弧状的撇,力至笔端35352、细腰撇、细腰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6363、兰叶撇、兰叶撇•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2、边行笔边按笔、边行笔边按笔•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锋,力至笔端37374、弯头撇、弯头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折笔向右下方顿笔、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折笔向右下方顿笔•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撇出锋,力至笔端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8385、弧钩撇、弧钩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笔蓄势向左上出钩、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笔蓄势向左上出钩39396、长曲撇、长曲撇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 邓散木、林散之、费新我三位老人是大家公认的当代著名书法家。
他们每天都坚持挥毫作书,豪情溢于笔端三位老人从青年时代就热心艺术,但在他们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邓老六十三岁时,左脚因疾病截去,此后右手伤筋不能握笔,胃又切除三分之二他身带病残,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住笔就练左手,他这时的作品,不但不减当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气,把他的崇高品德融汇在杰作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林老在年近七旬时,全身严重烫伤,无名指和小指残废书法家失去手指该是何等不幸!林老坚持用三指握笔作书,终于大成他那神采飞扬的行早书,是我国书苑的一朵奇葩费老原是江苏画院的著名画师,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残废,他痛苦万分,从此改用左手写字志之所向,无坚不摧经历十多个寒暑,费老终于以崭新的面目,异峰突起,他的佳作驰名国内外书坛著名书法家:邓散木著名书法家:邓散木•1、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将横画与长斜撇连在一起书写•2、起笔写横、起笔写横•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然后提笔、顿笔写折•4、然后行笔写长斜撇、然后行笔写长斜撇40407、短曲撇、短曲撇•1、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将短横与短斜撇连在一起书写•2、起笔写短横、起笔写短横•3、然后提笔、顿笔写折、然后提笔、顿笔写折•4、然后行笔写撇、然后行笔写撇4141(五五)捺的写法捺的写法424243431、直捺、直捺 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 2、折锋向右顿笔、折锋向右顿笔 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 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 44442、弧捺、弧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顿笔、折锋后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545 3、方头捺、方头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6464、长捺、长捺•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向右顿笔、折锋向右顿笔•3、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4、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747 5、尖头捺、尖头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8486、短捺、短捺 •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顺势转锋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捺脚处顿笔后,提笔向右出锋49497、反捺、反捺•1、自左上角顺锋起笔、自左上角顺锋起笔•2、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起笔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3、捺脚处向右下顿笔、捺脚处向右下顿笔•4、提笔回锋收笔、提笔回锋收笔5050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连接而成 2、先逆锋写撇、先逆锋写撇 3、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撇的末端处驻笔后写反捺 4、角度应大于、角度应大于90度度8、曲反捺、曲反捺5151(六)钩的写法(六)钩的写法52521、竖钩、竖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转锋蓄势向下中锋行笔•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
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5353 2、弯弧钩、弯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转锋蓄势向下中锋写弯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转笔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54543、横折钩、横折钩•1、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横折钩是由横和竖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竖钩、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竖钩•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55554、横折弯钩、横折弯钩•1、横折弯钩是由横和弯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再转笔蓄势写弯钩•4、出钩的方向指向起笔点56565、横折斜钩、横折斜钩•1、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横折钩是由横和斜钩组成•2、先逆锋写横、先逆锋写横•3、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横的末端处提笔、顿笔后•4、再转锋写斜,再写钩、再转锋写斜,再写钩57576、竖钩(向右)、竖钩(向右)•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转锋蓄势后中锋行笔写竖•4、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提笔转锋再向右下挫笔•5、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提笔转锋挫笔蓄势向右上挑笔出锋58587、弧钩、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转锋蓄势向右下写弯弧•4、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末端处向右下挫笔后提笔转锋,蓄势向左上挑笔出锋59598、卧钩、卧钩•1、自左上方顺锋起笔、自左上方顺锋起笔•2、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写弧、顺势向右下中锋行笔,边行边按写弧•3、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左上出锋、末端处向挫笔转锋后,蓄势向左上出锋60609、右弯弧钩、右弯弧钩•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转锋蓄势后中锋向右偏上行笔•4、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再提笔、顿笔,蓄势写弧弯钩6161(七)挑的写法(七)挑的写法•1、左下方逆锋起笔、左下方逆锋起笔•2、右下顿笔、右下顿笔•3、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稍提折锋后向右上挫笔•4、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蓄势向右上边提边行出锋,力至笔端62622、上向挑、上向挑•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向下偏右顿笔、折笔向下偏右顿笔•3、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转笔回锋后扭锋挫笔,蓄势后向右上方挑出,力至笔端力至笔端6363(八)折的写法(八)折的写法646465656666•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
横折时,竖画粗重有力,折部形方,大而外突•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竖折时,竖画宜轻,折部较小,可方可圆日日”字外形方正,右竖微弯,短横粗壮字外形方正,右竖微弯,短横粗壮自自”字,字,窄长,两竖微弯成窄长,两竖微弯成“()()”形67671、横折斜、横折斜•1、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横折斜是由横和斜组成•2、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3、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斜,力至笔端68682、横折折撇、横折折撇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横2、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提笔轻顿,转笔写小撇,3、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再折锋边行边按,后转锋写撇69693、横折撇弯钩、横折撇弯钩•1、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写上挑横•2、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提笔、顿笔后,转锋蓄势写撇•3、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提笔折锋顺势写弯钩70704、撇折提、撇折提•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转锋蓄势向左下写撇•4、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提笔向下顿笔转锋后,挫笔蓄势向右下写提,力至笔端力至笔端7171第四章第四章 笔画的应用笔画的应用•汉字由各种不同的笔画组成。
在字中,由于笔画之间相互搭配的需要,尤其是在字中所处的位置和主次的不同,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一字之中,不同的笔画其轻重、长短不同,同一笔画在字中所处位置不同,其轻重也不一样同时,笔画在搭配时,应分清主次,有长短、有伸缩•若是相同的笔画在字中同时出现时,就更应该强调其变化,有的甚至其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以避免重复而显得呆板当然,这些变化,以突出主笔为原则•笔画在应用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轻重搭配;主次分明以下分别说明7272一、轻重搭配一、轻重搭配•1、横轻竖重、横轻竖重•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被包一字之中,横画一般较轻,尤其是长横和被包围部分的横画宜轻围部分的横画宜轻•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折中竖画(包括竖钩)要重,尤其是中竖及横折中的竖画要重如的竖画要重如“寸寸”、、“寺寺”7373•2、撇轻捺重、撇轻捺重•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一字之中,如果撇捺左右相对,或相交,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重,这一般是指长应该使其撇画轻,捺画重,这一般是指长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撇与长捺而言的如“来来”、、“史史”7474•3、短重长轻、短重长轻•一字之中,长笔画宜轻,短笔画宜重,不论一字之中,长笔画宜轻,短笔画宜重,不论笔画是否同一类型,都如此。
笔画是否同一类型,都如此土土”、、“者者”二字中,长横、长撇都轻,短横、短撇都二字中,长横、长撇都轻,短横、短撇都重7575•4、左轻右重、左轻右重•左轻右重是指在同一字中,左右相对的两竖,左轻右重是指在同一字中,左右相对的两竖,左边的竖要轻,有边的竖要重,以分清主次左边的竖要轻,有边的竖要重,以分清主次如如“田田”、、“甫甫”二字它们各自左右两竖在二字它们各自左右两竖在写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写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7676•5、内轻外重、内轻外重•一字之中,处于字的中间部分的笔画,因一字之中,处于字的中间部分的笔画,因其多而密集,宜轻处于字的四周,特别其多而密集,宜轻处于字的四周,特别是上下两端的笔画,因其空疏,则宜重是上下两端的笔画,因其空疏,则宜重如如“尊尊”、、“尘尘”7777•6、多轻少重、多轻少重•合体字中,字中各部分的笔画多少不等时,笔画合体字中,字中各部分的笔画多少不等时,笔画多的部分,笔画宜轻;笔画少的部分,笔画宜重多的部分,笔画宜轻;笔画少的部分,笔画宜重如如“且且”、、“殿殿”7878二、主次分明二、主次分明•1、主笔宜长•一字之中,笔画因其位置以及在整个字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主次之分。
对字的结构形态有重大影响的笔画为主笔如“”重、“年”的主笔为长横、中竖7979•“丈”字的主笔是撇、捺•“或”字的主笔是斜钩8080•2、同画求变•一字之中,连续出现同一笔画时,其笔画应该有长短、轻重、正斜、曲斜、方圆等的不同变化事”字六横,“而”字四竖则各不相同8181•“为”字三个横折,上面两折,形方外突,竖部内斜,下折外形圆转,竖部正而微曲•“承”字三撇则曲直、长短、轻重各不一样8282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张旭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第五章第五章 永字八法永字八法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正楷”楷”含楷模、规矩之意,是汉的一种主要书体初学写字最好先学楷书,以奠定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字形端正,法度严谨的书写基础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相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以后,王羲之的孙子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传给虞世南,再后来,经过很多书法家一直传了下来8383你们觉得永字八法像不像武术的动作啊?8484第六章第六章 名家作品欣赏名家作品欣赏858586868787888889899090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