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尾双音节名词与其对应单音节形式的功能差异研究.docx
18页“子”尾双音节名词与其对应单音节形式的功能差异研究 苏琴 高再兰[摘要]名词的句法功能是做主语、宾语、定语,少数可做状语双音节名词的名词功能基本齐全,而其对应的单音节形式通常做为通名语素或量词使用子”尾双音节名词即后一构词语素为“子”的名词将“子”尾双音节名词与其对应单音节形式的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子”尾双音节名词的句法功能基本齐全,其对应的单音节形式则出现去名词化的发展趋势文章对单音节名词去名词化的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关键词]“子”尾;单双音节名词;句法功能;去名词化[]H146.3[文献标志码]A[]2095-0292(2021)05-0067-06[基金项目]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词长与词语功能的关系研究”(16BYY141)引言为描述方便,下文将所考察的“子”尾双音节名词(特指由单音节名词语素加上词缀“子”构成的双音节名词)称做N,其对应的单音节形式称做N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共筛选出100组N和N,例如“杯子-杯”“本子-本”“被子-被”等名词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少数可做状语N和N都具有名词的功能,但基于CCL和BCC语料库对100组N和N的句法功能进行考察,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N的名词性更强,N则出现明显的去名词化趋势一、N与N用作名词性句法功能的差异朱德熙(1985)指出,名词的语法性质包括:1.做主语、宾语2.能受定语修饰3.能受数量词修饰其中,名词做主语、宾语、被定语修饰的情况较为常见,受数量词修饰是名词和动词才有的语法性质[1](P4648)一)N做主语受到更多的限制在100组N和N中,大多数N和N,如“杯子-杯”“被子-被”“本子-本”等,N可出现于主语位置,而其对应的N出现语素化趋势,不能光杆做主语,它们往往需要与其他语素构成多音节词或短语才能做主语据考察,只有21组N和N可在主语位置及分句主语位置进行自由替换例如“车子-车”“钉子-钉”等,以事物名词居多车子-车”“钉子-钉”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满足[+日常性]、[+常见性]、[+高频性]、[±工具性]的语义特征1)随着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车子(车)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2)这时,哗啦一声!绳子(绳)断了,轻气球丢下了她,升到空中去了例(1)(2)中N和N在主语位置有着相同的句法功能,能够自由替换但剩余79个N所对应的N均不能光杆做主语:(3)杯子(*杯)被我打破了4)病床整个倒向一边,被子(*被)一半还在床上,一半在地上。
例(3)(4)中N都可做主语,而对应的N不可做主语,只有当N前面出现描写性定语或表示领有者、时间、处所、环境、范围、用途、质料、数量、性质、属性、来源等的限制性定语时,才能做主语[2](P66)5)可热水瓶是空的,蒙了垢,茶叶听则生了锈,打不开6)德国人认为,是最理想的保健用品之一例(5)(6)中小句主语“玻璃杯”“鸭绒被”来自于“杯”“被”语素化后置构词由表1可以看出,100组N和N中,可以光杆做主语的N占到了100%,而只有21%的N能光杆做主语,绝大多数N需要语素化后置构词才能做句子或分句的主语据考察发现,即使57个N前都可以加限制性定语做主语,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拿“管子-管”来说,通过CCL语料库对“管子”做主语的情况进行统计,找出“管子”在分句中做主语的例句47句,其中“管子”前加限制性定语的例句16句,且16个例句全部出自出自具有口语色彩的语境中例如:(7)(管)顿时碎成好几截8)(管)虽然不粗,但连续发射起来,火力相当猛烈上述例句中的“水管子”、“炮管子”是“水管”“炮管”的口语化形式,例(7)(8)中的“X管子”均可换成“X管”,意思不变,但不是所有的“X管”都能换成“X管子”,其余56组N和N均符合该规则。
N和N在做主语时的差异明显:通常情况下,N不能光杆做主语,其出现了语素化的发展趋势,往往语素化后置构词之后才能做主语;N则呈现出与N相反的发展趋势,即不需要语素化后置构词做主语二)N单做宾语受到更多限制100組N和N中,有23组N和N可在宾语位置自由替换,同样以事物名词居多,满足[+事物]、[+常见性]、[±工具性]的语义特征,例如“锤子-锤”“锯子-锯”“筐子-筐”等9)瓦达曼急匆匆地走上堤岸,拿起锤子(锤)10)锯了一会儿,看见爷爷出门了,小正就扔了锯子(锯)例(9)(10)“锤子-锤”“锯子-锯”不仅能在宾语位置自由替换,同样能在主语位置自由替换但是,能在宾语位置自由替换的N和N不一定能在主语位置自由替换,如“鸭子-鸭”“屋子-屋”:(11)又是种烟叶,又是养鸭子(鸭),没少折腾,结果都砸了锅12)他放下锄头,进了屋子(屋)13)鸭子(*鸭)见到我们,嘎嘎地叫着,似在表示欢迎,使我们感到格外亲切14)屋子(*屋)质量尚好在例(13)(14)中,N“鸭子”“屋子”对应的N“鸭”“屋”不可做主语,只有当N前面出现描写性定语或限制性定语时,才能做主语由此可见,能光杆做宾语的N不一定能光杆做主语。
由表2可以看出,N做宾语的情况与做主语的情况高度吻合,N可自由出现于宾语位置,而绝大多数N不能光杆做宾语,它们往往需要与其他语素构成多音节词或短语才能做宾语,再次证明N出现了语素化趋势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57个N可以加上限制性定语做宾语,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也不常见拿“扇子-扇”来说,据统计,共有175个例句中的“扇子”在句中做宾语,其中“扇子”前加限制性定语做宾语的例句只有12个,仅占总数的7%,且12个句子全部出自文学做品或报纸的口语语境中例如:(15)看这公子哥,穿着鲜丽的衣服,手里摇着(扇)16)王夫人正坐在涼榻上摇着(扇)上述例句中的“鹘毛扇子”“芭蕉扇子”即“鹘毛扇”“芭蕉扇”的口语化形式例(15)(16)中的“X扇子”均可换成“X扇”,意思不变,但不是所有的“X扇”都能换成“X扇子”,其余56组N和N在宾语位置同样符合该规则可见,通常情况下,N不能光杆做宾语,往往语素化后置构词之后才能做宾语;N则呈现出与N单相反的发展趋势,即不需要语素化后置构词做宾语三)N做定语受到更多限制袁毓林(1995)将名词性定语分为领属定语与属性定语[3](P244-245)刘永耕(1999)指出领属定语和属性定语的区别:领属定语通常是有指的,属性定语通常是无指的[4](P87-88)。
据考察,N通常做领属定语,做领属定语时可加“的”也可不加“的”,如“杯子(的)颜色”,N通常做属性定语,做属性定语时一般不加“的”,如“屋顶”“绳结”等;也可加“的”做领属定语,如:(17)但立在铁塔之巅,和树的颜色都分辨不清了18)他在草坪中央一根铁柱上绕结了一条绳,结住他的刈草机名词做定语是汉语名词的特征之一N和N都可做定语,N做定语的能力比N单强文中排除名词后加方位词的情况,只考察100组N和N是否可以光杆做定语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由表3可以看出,100个N在做定语时不受限制,能光杆做定语也能加“的”做定语而能光杆做定语的N只有54个,可加“的”做定语的N只有44个,如“稿”“竹”等19)是文字,包括大标题和诉求性的内文及广告主的名称、商标20)寥寥数笔,已道出了其余56个N均不能加“的”做定语,且N在做定语时多修饰单音节名词,表领属或属性但也有少数N在做定语时不受限制,可光杆做定语也可带“的”或不带“的”做定语,如:(21)吱嘎直响,到服务部去修,一看是车圈不圆22)绘有相同的三人舞蹈人纹图案与例句(21)(22)的“车”“盆”一样不受限制的N还有“钉”“鞋”“罐”等,这些N的名词功能完备,在主语、宾语位置同样可与N相互替换。
综上,N具有较为完备的名词功能,可光杆做主语、宾语、定语,往往不受限制,而N充当名词性功能时受到较多限制二、N的通名—语素化通过以上考察可以看出N基本满足名词的句法功能,名词性较强,而N则有语素化倾向,语素化意味着单音节名词作为词的独立性丧失并开始具备一定的构词能力[5](P97-101)陈练军(2012)指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人工物”名词语素最容易语素化[6](P97)如N“鞋”,“鞋”作为语素与其他语素复合成词:胶鞋、高跟鞋、皮鞋、布鞋、运动鞋、塑料鞋、拖鞋等等,分别代表不同材质的鞋子N前通常不加表示用途、质料的限制性定语,一般单独做主语、宾语即使57%的N前可加限制性定语,但这些N多用于口语、文学做品及报纸等非正式语体中,极少用于正式语体中如我们通常说“鸭绒被”“太空被”而不说“鸭绒被子”“太空被子”;通常说“羊角辫”“朝天辫”而不说“羊角辫子”“朝天辫子”等等这充分说明,N的名词性较强而N普遍出现语素化通名”又称“类名”,既是某个单独事物的名称,同时又是他们所属类别的名称通名命名的着眼点只在于事物的类别性(种属性),任何分类等级的事物类别的名称都是通名[7](P23)。
高再兰(2016)指出,“通名”用于“定类”,如地名的通名则指出属于哪一类地域,现代汉语中的通名多为单音节形式我们把通名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域通名;一类是物体通名地域通名如后置构词的村、乡、县、岛、店、国等以上单音节形式可以单独充当名词,但其重要功能是置于词后充当构词语素表示通名[8](P176)如:村:前进村、建华村、小岗村岛:台湾岛、舟山岛、巴厘岛物体通名如后置构词的鞋、车等如:鞋:松糕鞋、高跟鞋、皮鞋车:房车、日系车、敞篷车据统计,高达90%的N出现通名-语素化单音节名词去名词化的主要特征是用做通名语素大量用做通名语素后,N的构词能力变得强大,有的基本不再独用,名词的功能让位给相对应的NN指称的事物和概念古今都存在,而通名语素化使得这些N在表义上不再指称具体个体而指称类别,表示更为抽象的类别义[6](P95)有些N虽然可用做通名语素,但同时还保留名词用法,光杆N和N可在主语、宾语的位置相互替换,如“车子-车”“虫子-虫”“鞋子-鞋”等,这些名词具有[+日常性]、[+高频性]的语义特征三、N和N用做量词的差异(一)N和N做量词概况据考察,只能由N做量詞直接修饰名词的有15个,一部分发展成为准量词,如:本、册、粒等,一部分做修饰性临时量词使用,如:帘、轮、叶等,这15个N做量词的情况较为常见。
而只能由N做量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只有8个且使用率低,如:裤子、帽子、房子等N通常不做量词使用,当它们的语义特征满足[+实用性]、[+有一定的容积(平面或内部)]、[±住所]时,才可做量词,例如“铲子”、“勺子”、“杯子”、“柜子”等,以容器量词、工具量词和承载量词[9](P204)为主N通常可以做量词使用,有的甚至已经发展成了准量词,例如“本”“册”“捆”等有些N还可充当带有修饰性做用的临时量词,例如“叶→一叶扁舟”“帘→一帘屏障”“柱→一柱瀑布”等,以摹状量词和比喻量词为主这些N所对应的双音节形式不能做临时量词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韵律的约束:汉语以四音节为主,四音节有两个二音步,语音段落是2+2,念起来节奏匀称,琅琅上口,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10](P61)当某些组合高频率反复出现容易形成固化的表达习惯,进而出现语法化[11](P20)名词量词化正是名词功能进一步虚化的结果,体现了名词的语法化过程,也体现了单音节名词名词功能的进一步弱化二)N做量词比N受限更多本文筛选出48组满足至少一项量词功能的N和N共48组,48组N和N出现量词化的数量呈现不对称性:其中,出现量词化的N有33个,N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