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探张爱玲的感情世界.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38899591
  • 上传时间:2018-05-0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1.6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1 / 6 篇名 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作者 楊茹絜國立台中二中二年二十二班楊茹絜國立台中二中二年二十二班 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2 / 6 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壹●前言壹●前言 在看完《她從海上來》 (註一)時,突然有一種心動想好好的研究她的感情世界 這樣的才女擁有是怎樣的生活,然而,生活這個題目太過廣大了要作深入的研 究,題目是很重要的主軸,因此,選擇了與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感情世界,作為這 的研究題目對於一個人而言,生活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想要了解一個人,從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發覺出、感覺到 張愛玲的感情是如此的淡薄,也許與她從小出生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聯,也許是 因為人、事,進而改變了她的一生人的本能是有情緒的,不像後期的張愛玲, 一切都是那麼的無所謂、無關緊要大家對她的印象,大都是認為她很冷淡,對 一切事物不關心,為什麼會使一位才女變成如此呢?想知道嗎?繼續看下去,將 會告訴你這一切喔! 貳●正文貳●正文 一、由活潑到沉默一、由活潑到沉默 01. 年幼到第一次戀情 幼年愛玲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小女孩,不管是誰她都不怕,就如她的小語錄裡所 提及的「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後,懷疑一切的眼光。

      」 (註二)此話證實了她從小 對每件事的好奇心,但在經過母親的離去,她的心境有了重大的改變,她開始與 人隔離,對周遭事物漠視,彷彿她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與世隔絕,唯有寫作與閱 讀才能引起她的注視,她常說「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 但還是值得的」 (註三)因此在學習的旅程中,她的感情是一片空白她的學 習歷程因為家中的阻擾,以及戰爭的阻擋,有了短暫的停頓在經過戰爭的壓迫 以及生活的艱困,她放棄了學業,投身入寫作生涯在此她遇到了第一個男人- -胡蘭成 02. 胡蘭成和張愛玲結識 A. 心動 根據胡蘭成晚年的自傳《今生今世》裡〈民國女子〉中,顯示胡蘭成是由於欣賞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3 / 6 張愛玲的文采,而主動想和張愛玲結識的1943 年 10 月,當時的大膽女作家馮 和儀(筆名蘇青,1914∼1982)創辦了《天地》雜誌,她寄了創刊號給胡蘭成 胡蘭成就在陽光午後,在院子草地上的藤椅悠閒地看了起來,其中一篇〈封鎖〉 (後收入《傳奇》一書)吸引了他的目光,也鎖住了他的心,然而作者的署名正 是「張愛玲」 (註四) B. 相見 至「天地第二期寄到,又有張愛玲的一篇文,這就是真的了。

      這期且登有她的照 片」 (註五)在胡蘭成尚未認識張愛玲之前,先有照片讓他配合著文章讀,依 照胡蘭成標準的「風流彩帳」性格,一定是想要與她在一起了對於張愛玲愈來 愈有興趣的胡蘭成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與張愛玲開始接觸,漸漸的張愛玲打 開心中的門窗,接受胡蘭成如火球般的熱情,四月份在《雜誌》月刊發表的小品 〈愛〉 ,正是張愛玲當時的代表作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 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 沒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 『噢,你也在這裡嗎?』 」 (註六)這篇文章 顯示出了她與胡蘭成的巧遇,與時間的碰巧,一切就像上天安排好的一樣,那麼 的剛好 C. 相處 a. 結婚 經過一年的相處,由於胡蘭成顧及自己敏感的身份(在汪精衛偽政府任職) ,擔 心日後時局有變連累了張愛玲,所以低調地沒舉行婚禮,只寫了這樣的婚書為 證: 「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爲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頭兩句 是張愛玲寫的,後兩句則是胡蘭成寫的 (註七) b. 離異 但本性風流的胡蘭成,又有了另一位女子,依照張愛玲的個性,她一定會選擇離 去,也不會與人共夫,就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 來。

      」當然事實也是如此,根據胡蘭成在《今生今世》寫道,他在 1947 年 6 月 10 日收到張愛玲寄來這樣的一封信: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 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 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編按:小吉意指 小劫) 後來張愛玲果真和胡蘭成不再見面,連信都未曾通過胡蘭成的多情風流, 卻也肇始了張愛玲年輕生命裡最動盪、傷懷的一段人生 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4 / 6 03. 這段情對張愛玲的影響 經過胡蘭成的背叛,張愛玲再次將心中的大門緊閉對於這段感情,胡蘭成在 《今 生今世》中可說是洋洋自得、夸夸其談而相對於胡蘭成的喋喋不休,張愛玲對 於自己的感情始終未發一言 二、到美國的生活二、到美國的生活 01. 張愛玲如何去美國 1952 年張愛玲以完成抗戰時中止的學業為由,申請去了香港離開內地時,她 連自己的弟弟都沒有告知,只是同姑姑告別了一下由此可以知道,張愛玲拋棄 了一切的情感以及她對弟弟的冷淡從此,她就像一衹孤雁四處漂泊她在香港 生活了三年,就當她覺得香港似乎已沒有她的前途,於是決定移民美國尋求發 展,在此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位丈夫--賴雅。

      02. 賴雅認識張愛玲 A. 認識 在美國有一個叫文藝營的組織,這是向一些有才華的藝術家提供免費住宿和創作 的地方張愛玲被允許進入這個文藝營,在集體活動的時間裡,張愛玲認識了一 個叫賴雅的老頭 B. 結婚 他們第一次相遇是在 3 月 31 日,兩個月後,這一對不同國籍的老少作家戀愛了 這時賴雅 65 歲,張愛玲 36 歲張愛玲與賴雅的關係發展出乎預料地快文藝營 是有期限的,而賴雅的期限到了,因此,他申請了別所文藝營過了不久,他突 然收到張愛玲的來信,得知張愛玲已經懷了他的孩子經過一番的思考,當天下 午向張愛玲寄出了一封求婚信張愛玲與賴雅會面,賴雅對於他們的小孩,給了 點意見思考過後,張愛玲接受賴雅的意見,不要這個孩子 03. 這段情對張愛玲影響 賴雅與張愛玲的結合充滿了傳奇色彩雙方各有情感、生活和經濟上的需要,也 許是促成這次婚姻的重要原因在與賴雅相處的日子,張愛玲從賴雅那裡得到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5 / 6 愛,享有過一段短暫的清靜而平和的家庭生活但是年老多病的賴雅也帶給她心 理上和精神上的重大負擔經濟上的窘迫,生活中的壓力,更使她增添了憂愁 這些都成了阻礙她才能發揮與展現的重要因素。

      在與賴雅共同生活的日子裡,張 愛玲的寫作幾乎都是為了錢,以此來維持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英文裡有句諺語: 「沒有人是座孤島」而張愛玲說: 「我有時覺得,我是一座島」她又說: 「人 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或許這就是她對自己人生與婚 姻的一種回答,是對她與賴雅的愛所作出的註釋 (註八) 三、張愛玲與胡蘭城、賴雅比較三、張愛玲與胡蘭城、賴雅比較 也許你會問:張愛玲對這兩位男子的情意,何者最深呢?何者意義最重呢?在筆 者看來,無論是胡蘭城亦或是賴雅,對她而言,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壞處, 但比較總是需要下個定論,筆者認為是--胡蘭城,雖然他是傷愛玲最深的,但 如果沒有了他,愛玲就不會到美國去,而現在的論壇上,她許許多多的佳作,也 不能遺留在我們的心裡,而她也不會認識--賴雅,人總是說「逆境,是成長的 起點」因為胡蘭城的背叛,導致愛玲的灰心, 「沒有愛!哪來的恨呀?」因為 傷的最深,所以斷的最狠、走的最乾脆對愛玲來說,賴雅是她在胡蘭成之後, 找到能陪伴她的,也許是孤單的心情,也許是內心的迫切,她與賴雅結成了夫妻 她與賴雅生活的時間少之又少,極大部分她都是在寫作,在那毫無空閒的日子, 能與賴雅接觸更深,那是多麼的困難,都快不能生活了,哪有時間談情說愛呢? 常有一句話「愛情與麵包,你要選擇哪一個?」愛玲選擇了麵包,她長期處在國 外,極多的時間都是在寫作,有此可知她選擇了麵包。

      四、張愛玲歸西四、張愛玲歸西 張愛玲的一生就與這兩位男子結婚,先是多情的胡蘭城,而後是年老多病的賴 雅在她的感情世界裡,經過多番的波折,也經歷過喜、怒、哀、樂最後,她 還是一個人獨自的於一九九五年中秋前夕,以她獨特的方式,告別人世 「臨水 照花人不見,滿城爭說張愛玲」 ,整整一兩個月的時間,報章雜誌、電視電台爭 相報導憑弔才女--張愛玲 參●結論參●結論 因為無意的一眼,因為滿心的好奇,使得我寫下這篇論文也許這不是最佳的論 文,也許這不是最完整的論文,但卻是我最努力的作品,是我第一次的創作期 望往後的日子裡,能有更佳的作品出現 在寫這篇論文時,讓我發現了許多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讓我知道,人非聖賢,孰淺探張愛玲的感情世界 6 / 6 能無過,一定要努力,才會有好的創作,一定要多看書,才會有好的語辭,人要 滿腹詩書,寫出來得文章才會動人,一定要不斷的修改,才能有更佳的作品,我 相信在繼續的修練,我能寫出更棒的文章! 肆●引註資料肆●引註資料 註一、由公視主演的戲劇,演的是張愛玲的傳記 註二、莊雨琳 「傾城才女:張愛玲語錄 淺嚐張氏冷」 2004 年 1 月 11 日東 森新聞報:紫禁城。

      2004 年 8 月 23 日,取自: < 註三、同註二 註四、李明遠 「傾城才女:滾滾不盡紅塵 胡蘭成與張愛玲的愛情故事」 2004 年 1 月 11 日東森新聞報:ET 色區2004 年 8 月 23 日,取自: < 註五、魏可風 《張愛玲的廣告世界》 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2002 年 註六、王蕙玲著 《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 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4 年 註七、同註四 註八、司馬新 《張愛玲與賴雅》 台北市:大地出版社,1996 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