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522245
  • 上传时间:2018-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隋隋大大兴兴唐唐长长安安城城遗遗址址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 于开皇二年 (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 83.1 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 倍唐建国后 ,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 ,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 320 余年,至此全部废毁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 ,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因此 ,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 《两京新记》,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其后北宋宋敏求所著 《长安志》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北宋吕大防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此图仅残存一部分 ,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南宋的程大昌、赵彦卫等所著的《雍录》和《云麓漫钞》,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元代李好文作有《长安志图》清代学者徐松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 《唐两京城坊考 》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邻国、特别是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因此,日本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20 世纪初,足立喜六曾对长安城进行了研究 ,著有《长安史迹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 1957 年对城址进行了初步勘探; 1957 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大兴唐长安城进行了全面勘查和部分发掘从而对城址的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勘测所得的有关都城布局上的许多关键性的数值,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隋大兴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

      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外郭城 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 米,南北长 8651.7 米,周长 36.7 公里城墙遗迹保存在地面上的,仅北城玄武门附近和南城安化门处尚各有一小段,残高仅 1~2 米其余则仅存城基部分城墙全用版筑夯土,仅在城门处内外表面砌砖壁墙宽一般在 12 米左右,有的仅存 3~5 米据记载外郭城高一丈八尺 (约 5米多)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的城壕外郭城每面 3 个城门,除北面的芳林门 (隋称华林门 )、景耀门、光化门和西边的开远门已被现代建筑所压或破坏外,其他各门址均已探查清楚城门的形制除明德门是5个门道外,其余各门都是 3 个门道明德门是南面正门,北对皇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 ,规模宏大壮观经发掘实测 ,门址东西长 55.5 米,南北进 17.5 米门墩为版筑夯土,表面砌砖壁门道宽均5 米见彩图 [陕西西安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 ])宫城 南连皇城,北接禁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92.1 米,东西宽 2820.3米,周长 8.6 公里多宫城南面正门隋名广阳门,唐改为承天门,北面为玄武门。

      承天门遗址东西残长 41.7 米,进深 19 米,3 个门道,门基铺石条或石板,这是其他门址所未有的设置宫城的中部为太极宫 (隋名大兴宫 ), 正殿名太极殿(隋称大兴殿),是皇帝的正衙,位于宫殿区的南部,与承天门南北相对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据记载东宫分中、西、东 3 部分,依此复原东宫宽度应是830 余米宫城西部是掖庭宫,为宫女居处 ,东西宽 702.5 米据记载掖庭宫之北有太仓,南有内侍省皇城 亦名子城,位于宫城之南 ,北与宫城相接,中隔横街,无北墙东西两墙与宫城的东西墙相接平面亦为规整的长方形,南北长1843.6 米,东西宽与宫城同,周长 9.2 公里皇城南面 3 门,西面 2 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北对宫城的承天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东面2 门虽未探得,但据西城 2 门的位置可以确定皇城内的街道除北面横街之外,只探得安上门内的南北大街,街宽94 米,两侧均有 3 米宽的排水沟据文献记载,皇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 条,南北向街 5 条“皆广百步”各街之间设置中央衙署及其附属机构街道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 11 条,东西向大街 14 条,其中通南面 3 门及东西6 门的 6 条街,是主干大街。

      6 条街除南面通延兴门和延平门的东西大街宽55 米外,其余 5 条街宽皆百米以上 ,特别是明德门内的南北大街 ──朱雀街宽达 150~155 米,是现今北京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宽的2 倍,这样宏伟的大街在古今世界都城中 ,是绝无仅有的其他不通城门的各街宽在35~65 米之间;顺城街宽为 20~25 米各街路面均起拱 ,两侧建有宽 2.5 米左右的排水沟,惟朱雀大街两侧沟宽3.3 米,深2.1 米坊 是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述南北11 条和东西 14 条的街道,纵横交错 ,将城内划为 110 个坊(隋炀帝时称里),其中城东南隅 1 坊被划入芙蓉园内各坊面积不一,朱雀大街两侧的 4 列坊最小,南北长 500~590 米,东西宽 550~700 米;在上述 4 列坊之外至顺城街的 6 列坊,南北长同前,东西宽 1020~1125 米;皇城两侧的 6 列坊最大,南北长 660~838 米,东西宽 1020~1125 米坊四周都筑有坊墙,墙基宽 2.5~3 米除朱雀大街两侧的 4 列坊只开东西 2 门、设东西向的一条横街外,其余均是四面开门,中设十字街,街宽皆15 米左右十字街将一坊划分为4 区,据在永宁坊东部的发掘所知 ,在坊的东北一区内还设十字形小巷 ,巷道残宽近 3 米。

      可能每个区都有十字巷,则一坊即为16 个小区,出入交通比较方便这些坊内分布着居民住宅、官衙、寺观等坊门早开晚闭,并设兵看守,宵禁后禁止开门出入,以便于控制和管理近年来在各坊中常发现隋唐时期的遗物,如在启夏门内昌乐坊中出土隋开皇四年(584)董钦造鎏金铜佛 1 铺;在平康坊发现唐大中十一年 (857)鎏金茶托 7 个;在兴化坊发现窖藏 1 处,其中有造型工艺极为精致的金银器多件[隋开皇四年鎏金铜造像 ]佛寺和道观几乎遍布长安各坊如西南隅的总持寺和庄严寺各占1 坊之地,朱雀街左右的兴善寺和玄都观分别占靖善坊和崇业坊的全坊,其建筑均极豪华、壮丽慈恩寺占进昌坊的一半,有十余个院,房屋多达1987 间,僧人有 300 之多慈恩寺著名的大雁塔(见慈恩寺塔 ),至今犹为游览胜地荐福寺占开化、安仁两坊之地,寺在路北的开化坊内,塔在路南的安仁坊内,当时称为别院,即今之小雁塔(见荐福寺塔)著名的密宗道场青龙寺,在东城延兴门里街北的新昌坊内,有塔、殿等遗址多座(见青龙寺遗址) (见彩图[陕西西安 唐 青龙寺 3 号殿遗址])东市、西市 是长安城两个商业区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经过勘查、发掘,已究明其形制和布局,平面均呈长方形,四周有版筑夯土墙,每个市的面积占两坊之地。

      西市的范围 ,实测南北长 1031 米,东西宽 927 米市的北、东两面围墙的基址宽 4 米许围墙内有沿墙街道,宽皆14 米市内有宽 16 米的南北和东西向平行街道各两条 ,各街两端开门 4 条街交叉呈井字形,将市内划分为9 区,每区都四面临街,店铺临街而设已发掘的店铺面阔4~10 米不等从出土遗物判断 ,有饮食店、珠宝店和手工业作坊等可证当时的商业相当繁荣,所以西市素有“金市”之称东市的形制与西市相同,实测其范围南北长1000 余米,东西广 924 米,大小几与西市相等部分围墙基址宽6~8 米街道经勘探仅发现西街的北部和南街的西部各 1 段,街宽近 30 米,较西市宽近 1 倍市东北隅有不规则椭圆形池址1 处,东西直径 180 余米,南北 160 米池周岸经夯筑,据发掘所知,池深3~6 米此池东南80 余米处,尚有一较小的椭圆形池址,两池之间有渠道相连大池的引水渠道在该池的东北隅,渠道的方向与兴庆宫 “龙池”的西南部对照,池水很可能是由龙池引入这一池址,当是文献记载中的东市 “放生池”长安城内的商业大都集中在东、西两市,但在各坊中亦有分散的小饮食业、邸店和手工业作坊等大明宫 在太极宫东北面禁苑内的龙首原高地上。

      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高宗龙朔二年 (662)又经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听政,终于取代了太极宫,成为唐代的主要宫廷(见大明宫遗址)兴庆宫 在外郭东城春明门内街北开元二年 (714)因兴庆坊(旧称隆庆坊)是玄宗藩邸置为宫,十四年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竣工,玄宗即常在此听政天宝十三年(754,旧唐书作十二年)又筑兴庆宫城 ,并起城楼兴庆宫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长1250 米,东西宽 1075 米,周长 4.6 公里多宫城四面设门 ,正门兴庆门在西城偏北部宫内南部有东西长 915 米、南北最宽处 214 米的水池,名龙池龙池以北为宫殿区,南为皇帝宴游之园林区著名的勤政务本楼与花萼相辉楼即在宫城的西南隅勤政务本楼东西长 26.5 米,南北宽 19 米,面阔 5 间,进深 3 间在发掘中出有琉璃瓦及大量莲花纹方砖等 ,表明其建筑相当豪华壮丽 唐玄宗时期除修建兴庆宫外,还先后于兴庆宫东侧附外郭东墙建筑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曲江池的夹城作为复道,以便皇帝往来潜行,夹城的遗迹已勘查和发掘渠水 通长安城内的主要渠水有 4 条 隋建大兴城时,开掘了龙首、清明、永安3 条渠,分别从城东和城南引水、水、水入城 ,以解决宫苑环境等用水。

      3 渠的部分渠道已探查清楚龙首渠从东南引水北流,分为2 支,南支至通化门北侧入城 ,然后南折入兴庆宫注入龙池;北支至郭城东北隅西折入禁苑,注入大明宫东内苑北部之龙首池清明渠从城南引水由安化门西侧进城,经大安坊东折,沿安化门大街东侧北流,至太平坊断缺据记载 ,此渠经过皇城进入宫城内注为三海 (南、西、北三海)永安渠引水从安化门以西 1000 余米处进城,其断续的遗迹沿大安坊之西的南北大街东侧向北,经过西市以东至北城景耀门东侧入禁苑出城后偏向东北行,渠宽 10 米多,至大白杨村东北分为 2 支,一支北去入渭河 ,一支向东从九仙门以北 130 余米处进入大明宫,然后向东南注为太液池在太液池东端引出一渠东出大明宫东墙偏向东北行,可能是流向鱼藻宫内唐天宝元年 (742)又于西城开了一条漕渠 ,引水自金光门北侧入城,然后南折过金光门大街再东折,至西市东北隅又沿市之东墙向南,至西市南街东端北侧入市在西市内的一段长 140 余米,宽 34 米,深约 6 米芙蓉园、曲江池 芙蓉园位于外郭城东南隅,地势高亢,向南起伏伸延形成丘陵地带,因筑城不便,隔于城外经勘查,知芙蓉园周围有墙,其东墙北端接外郭城东墙,向南 1000 余米又西折 400 米而断缺。

      西墙在曲江池西侧的山脊处发现有南北长80余米的一段,向北与外郭城南墙北折处相对照未发现南墙遗迹据文献记载,在曲江池南建有紫云楼及彩霞亭等,可知芙蓉园的南面肯定也有围墙据实测,芙蓉园东西广1400 余米,南北长约 2000 多米,周长约 7 公里芙蓉园本是秦汉之宜春苑,隋建新都名芙蓉园,并建有离宫曲江池隋名芙蓉池 ,位于芙蓉园的西部 ,处于东西二丘陵之间的峡谷中南北狭长 ,两岸屈曲极不规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