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的演变历程.pptx
26页曲水流觞的演变历程吴熙、周艳、王之翔、刘帝谷The evolution course of song water renovation of works 综述■“ 曲水流觞” 在园林中有两层含义 : 其一指一种特定的文人游戏 , 即文人雅士坐在弯曲的水流两旁 ,在上流浮置酒杯 , 任其飘 流而下 , 酒杯停在谁的面前 , 谁就得饮酒赋诗 , 著名的如王羲之等人的“ 兰亭 雅集” 其二指中国传统园林中专门为举办此种活动而设置的程式化景点 ,一般以 “ 流杯池 ” 、 “ 流杯亭”等水景为中心 ■中国园林的“曲水流筋”景观源于传统的上巳节习俗 这种以洁身拔除,攘灾祈福为 目的的上古习俗发展到春 秋时代,已逐步演化为一种带有踏青郊游和聚会宴饮性质的“春楔”民俗其祭祀性、 神秘性逐步被 民俗性、游赏性所取代这种直接来源于上古 民俗活动的“修楔”活 动,大约在东汉时期开始进入宫廷和文人生活,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 的风雅之举■曲水流觞活动有三个源头 一、兰亭集序所言的修楔,源于古代临水沐浴洁身以消灾驱邪的巫祭仪式 二、曲水流觞的饮酒方式 三、文人的盛会,饮酒与赋诗并行产生拔楔或修楔----最早的巫祭仪式祓禊 ——曲水流觞活动历史之源生产力水平低下----敬畏自然、图腾崇拜-----礼乐文化兴起----宗教仪式和巫术祭礼在中国古代 , 上巳节是一个重大的民俗节日 , 原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 曹魏后固定为三月初三 。
届时人们在水滨举行 祭礼 , 祓除不祥 , 称为“ 祓禊” 在这里 , “祓” 意指巫祭除邪 , 《说文解字》 称 : “ 祓 , 除恶祭也 ” 禊 , 又称“ 禊事” , 为一种洁濯祭礼 , 东汉应劭 《风俗通义》 中“ 禊” 条称 : “ 禊者 , 洁也” 简单地说 , “祓禊” 就是人们在水滨洗涤 、 祭 祀 , 以避邪求吉的一种民俗 上巳祓禊之俗 , 隋以前史书“ 礼志” 部分多有记载 , 《宋书》 、 《南齐书》更对此详加考证 《宋书· 志第五 》引《韩 诗 》称 : “ 郑国之俗 , 三月上巳 , 之溱 、 洧两水之上 , 招魂续魄 秉兰草 , 拂不祥 ”可知至少在春秋时代中原一带已流行 此俗 祓禊之俗有浓厚的原始崇拜色彩 , 一般认为 , 阳春三月万物萌动 , 上巳节源于企求生育繁衍 , 即尚子祈农民俗 《南齐 书》称“ 三月三日 , 清明之节 , 将 修事于水侧 , 祷祀以祈丰年 ”昔南京一带人们这天要采荠菜花煮鸡蛋 , 并有民谣道 : “ 三 月三 , 荠菜花赛牡丹 ……女人一戴粮满仓 ” 今壮 、 苗族等少数民族视三月三为婚配节日 祓禊之俗也有巫祭避邪的意义 。
两汉以来 , 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学说盛行 三月正值春季 , 如《宋书 》所称 : “ 阳气布畅 , 万物讫出” ,所以要在水滨洗涤祈 禳 , 以躲避疾疫 恰与此相对应的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登高避邪习俗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 , “ 天” 和“ 人” 是一个互相影响 , 有机变化的整体 , 人们通过自我调整实现“ 人与天调 , 天人共荣” 的理想 祓禊:古代汉族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 垢,消除不祥朝代时间行为方式史料记载活动类型周代 大约在暮春 时节的三月 上 巳日洗浴 除灾 , 女巫还 要在祈 雨的台子 上舞蹈祈福《 周礼 · 春官 》 “ 女巫 掌岁时拔除 、 衅浴 、旱咦 , 则舞零 祭祀活动东汉时代三月上巳日 已成为固定 节日大家都聚集东流水上进行 洗 浴 , 称之为 “ 洗灌拔除《 后汉书 》 “ 是 月上 已 , 官 民皆萦 洁 于 东流水上 , 曰洗灌拔除 、去宿垢疚 , 为大絮洁 巫祭礼仪淡化,演绎 为世俗性的游乐盛事魏晋夏历三月初 三为春禊临水 浮卵 、 浮枣 、 浮筋 漱清源 以涤秽兮 , 揽绿 藻 之纤柯 , 浮素卵 以蔽水 , 洒 玄醉于中河 … … 《 洛楔 赋 》群众性游憩活动南北朝 三月上巳节园林游赏的形式 皇帝幸 于华林 园 , 千乘 雷 动 , 万骑云 屯 , 落花与芝盖 同飞 , 杨柳与春旗一 色 , 乃 命群 臣 , 陈大射 之礼 。
中土文人----喝酒吟 诗、谈玄论道 民 族融入,走马射箭唐朝三月上巳节重要节日皇帝大宴群臣,赐钱给文武 百官、官修游船画舫以助兴游赏宴饮,引进《拔 楔曲》《回波乐》祓禊 禊游 禊游----曲水流觞产生■上巳节也是古人踏青游春的盛会 文人士大夫中上巳节巫祭色彩逐步淡化 , 品赏自然 、 饮酒赋诗 、 进而体味人生成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魏晋时期 , 文人 士大夫的集会及因此产生的 “ 游宴诗” 成为此时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 , 在此背景下 , 魏晋曲水流觞也产生了新的特点 , 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等人的“ 兰亭雅集” — — —以此为标志 , 曲水流觞活动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 , 并逐步成为我 国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程式化景观■曲水流觞景点的确切产生时间则有多种说法 :比较可信的是《南齐书》 中的记载 , 根据“ 马融《梁冀西第赋》`玄石承输 , 虾蟆吐写' , 即曲水之象也” , 在汉恒帝永寿 ( 公元 155 —158 年) 之 前 已经 产生 又《 宋书》载“ 魏明帝天渊池南 , 设流杯石沟 ,宴群 臣”, 可 见 曲 水 流 觞 景 点 在 魏 明 帝 ( 公 元22 7 —26 0 年) 时已确凿存在 , 并走进御苑 , 成为中国 古代皇家园林的组成部分 。
■ 晋穆帝永和九年( 公元 353 年) 三月初三 , 王羲之与名士谢安 、 孙绰 、 支遁等 42 人 , 会于山阴县兰亭修禊 , 引溪流为“ 流 觞曲水” , 饮酒赋诗 , 编 为《 兰亭集》 此次集会 “ 群贤毕至 , 少长咸集” , 士大夫们品赏了“ 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 , “ 清 流急湍” 的山水风景之美 , 体察了春天蓬勃的生机 — — —“ 籍芳草鉴清流 ,览卉物观鱼鸟 , 具类同荣 , 资生咸畅 ”, 进而有感 而发 ■和其他游宴集会不同 , 兰亭雅集把民俗活动 、 自然审美和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 借春色宜人之天时 , 融山水 环境之 优美 , 行曲 水流 觞之风 雅在这里 , 风景园林与文人生活紧密地交融在一起 , 并相得益彰 — — —在自然风景引发诗兴的同时 , 风景 也因诗人的题咏更具文化韵味和美感 兰亭雅集之后 , 因为王 、 谢等人之风雅 , 也因为名动天下的《兰亭集序》书法 , 曲水流 觞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 所谓景物因人成胜概 , 从而“ 文藉景生 , 景藉文传”兰亭雅集---曲水流觞文化之源兰亭集序 ( 晋)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景观要素一弯曲水是整个兰亭中的灵魂曲水:清流激湍山石:崇山峻岭林木:茂林修竹羽殇文人: 列坐其次 一殇一咏 畅叙幽情曲水流觞的意义“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曲水流觞,任觞波行何处,便由何人咏诗曲水流觞,看似随波逐流,实则随遇而安曲水流觞,明为以文会友,实则以诗交心曲水流觞,去水肿流的不是羽觞,而是一腔诗情、一世惆怅、一生豁达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南梁昭明太子流觞曲水正是因为其简淡悠远的自然气息而感人,自然山水园文人气质融于其中,山林不休, 风雅永存曲水流觞自身便是一个很好的风景,其自身便可为丝竹音乐,足以怡人小结:——千年风流曲水间,万古流觞非等闲“曲水流觞”是一个让文人进行精神交流与灵魂游历的空间 “曲水流觞”是一种纯精神层面的活动■流觞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羽觞虽是实物,但对于参与活动的文人来说,各自的精神与思想才是最真实的■曲水间,静则动之,动则静之 文人虽未移步,但他们的心却已随那一弯曲水流淌,畅游于山川湖海之间演变和表现形式中国园 林“曲水流觞”样式 大致经历了由自然曲水形向规则化曲水形的过渡早期曲水流觞---定型化的水景观样式中国现存的曲水庭院多为规则的人工石梁形式,如汉初南越王赵佗的宫苑曲水和四川宜宾的宋代曲水遗迹等。
现存西汉南越苑遗 址 ( 广州 ) 就有一 座 构筑十 分精 细、规整的流杯石梁,这座大型水梁以块石驳岸、卵石铺 底、其有早期庭园的用材特点 早期中国园林的自然形流杯粱样式还可见于日本平城 、韩国庆州等地的曲水园 林遗 存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流杯的样式由中国传 入朝鲜,后由朝鲜工匠传入日本北宋的( 营造法式 ) 记 载了早 期官式流杯梁的其体样式 图,称为“国 字流杯梁.和“风字流杯果’现存此类石刻流杯 梁的典型 实例如滋山山趁的宋代泰福宫 曲水遗址和宋代文帝黄庭坚所 凿宜宾流杯架宜宾流杯池建于怪石林立 的峡 谷之 中,山下一巨石中 开.形成天然峡谷,谷深 2 0 余 m,谷底有清泉级级流 出,绕谷底没入石中,小溪从 谷 中流 出,水 流经人工石台作九折回环之状,已明显呈 现出宋代 ( 营造 法式》所述的规则流杯梁形式此类流杯梁多为整块石板雌凿拼合而成,从造型上已经属于定型化的水景观样式四川宜宾曲水流觞遗址■将曲水引入园 林的最早记载见于魏华林苑曲水庭据《 宋书·礼志》记载, “魏明帝于天 渊池南设流杯沟,燕群 臣” “曲水流篇“一类 的景观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进入皇家宫苑,只是称 之为流杯而非 曲水。
用“石窦流于地下” ,让 园 中 的人工流杯 渠与园林外面的天 然水体相 通,可 使曲水长流不竭,并能 自 如地调节 水位,保持 园林水体清 洁当时园林营 造曲水景观的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华林园流杯渠是利用 两山之 间的一段 谷地,加 以人 工 整修形成园林 东面为景阳 山,西面 为垣娥峰,曲水通过暗管、 窦穴被导 向适 宜的地 形,再 加 以人 工砌筑,形成 适合的宽度与深度 充分利用了自然地 形高差,疏源引流,形成半人工、半自然的地形,与 明清园林中高度人工化 的“曲水流筋”景观 情趣迥 异■发源于北 方宫苑的流杯景观传 入南方以后,逐步演化成为更加精致的“曲水流觞”景观,其人工趣味更浓据《南齐书· 礼志上 》:“天渊池南石沟,引御沟水,池西积石 为楔 堂,跨水,流杯饮酒陆机曲水庭,是以积石累缀池岸,坐石临流的妻饮 场所引曲水入园林-----半人工、半自然的地形隋代西苑的曲水宴是 中国 园林 曲水流觞“活 动的转折点 首 先,园林 曲水之 间加入了大量人工建筑;其 次,曲水宴的世俗享乐成 分 明显加重,宴饮妓乐与文人诗酒唱和相 混杂,雅俗 兼备比如,隋西苑十 六 院的溪流 曲水景观就 是以艳丽娇媚 为特 色。
御苑的 曲流 即使在冬季也要用 剪彩做成荷花,模 仿春夏草木丰茂 的意境整个宫苑充斥着 人工机巧 和矫饰柔媚之气,与魏晋时代 曲水园林的自然质朴风格迥异 太平御览 ) 卷二百五十七 “流杯段 东西廊段 两头、两 边皆有亭子,以间山池,此殿上 作漆渠 九 曲 有 一 段记载,很 能说明隋代曲水庭的布局风 格建筑在高度人工化的宫苑之间,人工 趣味性大大增强曲水与建筑宫苑结合广东南越王宫苑曲水庭院引曲水进入园 林建筑内部曲水景观的形式由早期的大尺度的池渠,转向小型抽象化的刻石曲水较早 的室内曲水景观见于唐长安禁苑的临 渭亭据 ( 旧唐书·中宗本纪 ), “景 龙四 年,三 月早 寅,( 中宗 ) 幸临渭亭,修楔 饮” ,从 亭子的命名看,这种“曲水”景 观, 还只是在曲流边建筑亭台,或建筑横跨于曲流之上,类似于隋西苑中的凉段文人园林中的室内曲水景观见于叶梦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