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doc
2页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txt 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 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 亿人口 寒假,作为金院学生,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社会实践,看了看老师发的表格,种类不少,有社会考察,项目调查,创业项目调研,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志愿者工作等等要知道,当了 18 年人,我还从来都没干过这些事,就在这时,街道办事处打来,说我在他们那里登记过,问我要不要去酒店打工,听他们的口气,完全是把我当成了待业青年(后来我才想起来,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闲着没事干又懒得出去找地方打工,就去街道登记了一下,结果他们说我未满 18 岁不行,因为我生日是 7 月 14 号,高考是 6 月份结束的,杯具) 领了一张通知后我就去面试了,没想到是宝安大酒店,离我家还蛮近的,走过去只要一刻钟原本心中还有些不安,再怎么说这也是我第一次面对这种事,没想到因为过年外地人都回老家去了,他们那边严重缺人,我也就非常轻松的过了在酒店的自助餐厅当服务员,做早餐时间段,一天 3 小时就这样,我干了一个寒假......要说的话,这大概应该算是挂职锻炼吧......要说这次打工的心得体会,想想也有很多。
毕竟是我第一次打工,感慨多也正常,限于篇幅以及我太懒的缘故,挑几点说一下第一点,虽然很俗,但一定要说,那就是通过这次锻炼,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和赚钱的不易虽然我当的是服务员,而且又是自助餐厅,一般人都会认为应该很轻松,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等上班后我就认识到错了,每天我五点三刻就要起来,因为六点半就要上班加我一共两个服务员,站台,收盘,摆桌,菜没了要去厨房加,酒精灯灭了要点,垃圾桶满了要去倒,餐具桶满了要搬去洗碗间......一个上午少则四五十人,多则两百来人,加上有的人用酒店的餐券,有的人签单,有的人付现金......非常乱,非常忙常常弄得一身汗九点半,大多数同学刚起床时,我下班了...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想着反正我也做过几天了,让酒店帮我在社会实践表上敲个章应该没问题吧,这种想法也有过好几次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想来,我坚持下来也就那么几个原因吧,领班告诉我,现在客人还算少的,午餐和晚餐时间段人还要多,而且世博会期间,即便是早餐时间段也有四五百人听后我觉得轻松多了,自己还抱怨忙,明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一点,就是另一个服务员,她是个女的,只比我大 2 岁,但不像我是临时打工,她是长期做的。
想想她这个年龄,也应该只有大二或大三,而她高中毕业后没再读大学而是来酒店打工,应为是全职,所以早午晚三个时间段都要工作,这里工资是一小时 10 元,对我这种没事干来打工的人来说算是不错了,但对她,要靠这份工作来生活的人来说,就是另一种境地了想着只比我大 2 岁的人已经在为生活每天起早摸黑而只赚一点钱,而上着大学,接受着高等教育的我每天却无所事事浪费生命,出来打工还嫌这工作累再想想自己的父母,他们又何尝不是想那个大我 2 岁服务员那样呢?他们每天这样又都是为了谁?这样想来我不就是个标准的废人吗?所以我要改变自己,我要先适应这份工作现在我们没能力去挑选工作,四年大学毕业后,面对无数的就业大军,如果还挑选工作,那等待我的也许就是失业我不想成为那种待业青年,更不想成为受人鄙视的啃老族,那么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以上是第一点,是对于自己的心得体会;接下来是第二点,是对于外界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个假期的打工,我深刻感觉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人的素质,真的很差!这不是我想贬低自己的同胞,因为我也是中国人,但对于这一点,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因为打工地方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人,如果要把他们按素质高低排序的话那应该是欧美人,日本人,黑人,韩国人,中国人。
(我不是说所有中国人素质都不好,素质好的也是有一些的)我打工的酒店是四星级的,要说的话,出来出差,办事,旅游等等,能入住四星酒店的话,不说家境富裕,收入很高,但至少也应该还不错,然而,这些看到这些中国人,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看到他们的素质,会让我想到三个一直被我们提起的字,那就是“暴发户” 外国人,不管人再多,都两人一座(我们餐厅内桌子都是两人一座的) ,每人都只用一个大盘,他们吃完后桌上仍然很干净,我们只要把餐具收走再放上新的就行而中国人就不同了,总喜欢四人一座,每个人都像来吃大餐一样,大盘小盘杯子拿老多,吃饭时喜欢大声谈话说笑,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多有钱,吃完后桌上一塌糊涂,基本每次都要换台布这也就算了,因为作为一个服务员,这是我应该做的更让人不爽的是,中国人来了餐厅就把你当家里的佣人用,让你端这拿那,还嫌你不够快,好像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样,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里是自助餐厅吗?外国人,由于交流上的问题,他们有的东西需要服务员帮忙,这我可以理解,而且他们都会非常真心地站起来感谢你,有些外国人会说一点中文,他们也会尽可能的用中文和我们交流,我这么说不是说为了得到别人的感谢才去帮助别人,但是这一句微不足道的谢谢会让我有工作的动力,会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对于老外一句中文的“谢谢”更会让人有一种尊严感。
而这种感觉,这个寒假我还没在中国内地人身上找到过(港澳台倒有不少) 我想说的就是,大家都知道在中国 90%的财富是掌握 10%的人手中,那若这大多数作为长辈的 10%都是如此,那他们的还孩子都会怎样?我们凭什么来保证中国下一代的质量?也许我的观点有些偏激,这我承认,但是预料多往坏处想也没什么不对吧?也许还不晚,从现在开始的话......这次我寒假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这两点另外,上文中提到的外国人,均不包括韩国,从某些方面讲他们的素质比中国人还差棒子们,你们还以为自己是人么?开玩笑,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