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物资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8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物资学校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工程在实际中应用的是( )A.培育工程菌使之产生人生长激素B.将甲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乙植物细胞内C.将番茄茎尖培养用于植物脱除病毒D.动物细胞培养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参考答案:A【考点】R2:细胞工程的操作水平、对象、条件及手段;R3: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原理;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性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培养结果植物体细胞株、细胞系培养目的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分散处理无有脱分化有无【解答】解:A、A、培育工程菌使之能产生人生长激素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A错误;B、将甲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乙植物细胞内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B正确;C、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C正确;D、将细胞培养在含有毒物质的溶液中,可通过变异细胞的百分率判断有毒物质的毒性,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及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区分,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 A. 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 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发生转移C.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 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参考答案:D3. 下列哪种激素的分泌或释放不受下丘脑—垂体系统影响( ) A. 甲状腺激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抗利尿激素参考答案:B4.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参考答案:B5. 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B.突触后膜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的膜C.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被酶水解而迅速灭活D.神经元间传递信息方式与精子和卵细胞间相同参考答案:C6. 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有性生殖是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参考答案:D7. 右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参考答案:A8. 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组成核酸的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AT4噬菌体B烟草叶肉细胞C烟草花叶病毒D碗豆根毛细胞碱基5种5种4种8种核苷酸5种8种8种8种五碳糖1种2种2种2种参考答案:B9. 某地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二者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B.甲物种基因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突变 C.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D.乙物种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灭绝,反之亦然参考答案:C10. 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 )A.生长素 B.酶 C.植物激素 D.环境信号参考答案:C略11.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②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④ 该人肝细胞中的DNA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参考答案:C12.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C.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辐射诱变D.培育无籽西瓜可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参考答案:D13.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有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参考答案:D14. 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参考答案:D15. 取健康人的血液若干毫升,加入抗凝剂后静置,再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并加入适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内试管液体中的葡萄糖含量A.逐渐减少 B.基本不变 C.不断增加 D.先增后减参考答案:B16.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参考答案:B17.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参考答案:B18. 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参考答案:A19. 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
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其它性状均为显性纯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品系①②果皮③节长④胚乳⑤高度⑥胚乳颜色性状显性纯合白色pp短节bb甜ss矮茎dd白胚乳gg所在染色体IIVVIIIIVVIVI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分离定律,选择的亲本组合可以是品系①和②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C.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D.玉米的高度与胚乳的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参考答案:C20. 云南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野生猕猴中发现了一只极为罕见的白色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成一种白色的猕猴群,下列设计方案中,那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A、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 ,以利从 F1中选出白色猕猴 B、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 ,再让 F1中雌猴与常色猕猴 亲本交配 C、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 ,再让 F1中雌猴与白色猕猴 亲本交配 D、让其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 ,再让 F1中雌、雄猴 近亲交配参考答案:C21. 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CO2对呼吸活动的哪种调节方式(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反馈调节参考答案:B22. 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以下关于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卵子从输卵管中冲出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 B、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C、体外人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算成熟D、冲出的卵子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由小变大参考答案:D23. 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子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C.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D.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参考答案:D24.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
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情况①能生长能生长②能生长不能生长③不能生长能生长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参考答案:A25. 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那么在该细胞有丝分裂结束后,在每个子细胞中,其染色体和DNA含量数各为多少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参考答案:C26. 右图是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控制白眼和红宝石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该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可能表现不出隐性性状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保持一致参考答案:B27. 右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可以直接进入A、C 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参考答案:A28. 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能够双向进行的是( )①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②生长素在枝条中的极性运输③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④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