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差异对新闻评论写作技巧.doc
18页提交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论文思维方式差别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影响——对《新京报》与《纽约时报》的比较研究 作者:巩向飞 于文单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07级博士研究生3月25日思维方式差别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影响—— 对《新京报》与《纽约时报》的比较研究巩向飞 于文 内容提纲:本研究通过度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其对写作形式的影响,运用跨文化传播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中美主流评论媒体《新京报》与 《纽约时报》在新闻评论写作形式方面的差别研究以直线性写作构造、段落开头主题句、连贯性和客体事物做主语四个变量,考察并揭示了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导致的新闻评论写作的篇章构造、句法和词法方面的差别关 键 词:思维方式差别 新闻评论写作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east and west thinking patterns and its influence upon the news writing patterns. Then it adopted the methodology of content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ews review writing patterns between the mainstream newspaper media in China and 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took the samples from the two influential newspapers in China and US, xin jing bao and New York Times and took each news review as the unit of analysis. By comparing four variables: namely linear writing structure, topic sentence, coherence and abstract words acting as subject,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review writing patterns. It raised four hypothes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assage structure, syntax and diction i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 review writing.Key Words: different thinking patters, news review writing 一、引言新闻传播是跨文化传播中常用的一种传播方式。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新闻传播在特定的文化中成长,传承一定的文化,又受制于一定的文化,其中不同文化新闻采编人员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对新闻写作的内容,也对不同文化中的新闻写作形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比较新闻学的分支的中西新闻写作的比较研究其宗旨是比较中西新闻的写作现象,发现其写作措施的异同,分析不同的因素,研究不同的体现形式和体现效果,找出其互相区别的写作规律 包重威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 《记者摇篮》11月,52页其中新闻评论的写作是新闻写作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丁法章先生在《新闻评论教程》中把新闻评论定义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急切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传播工具常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丁法章 新闻评论教程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5页中西新闻评论存在很大不同,因素来自于中西新闻在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观等多方面的差别,其中思维方式的差别更是直接对新闻评论写作的篇章构造、句式体现、以及词汇运用等各方面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对思维方式差别及其对写作的影响做了不少研究,从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方式差别对写作的影响。
但总的来看,过去的研究较少波及到思维方式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实证研究,并且缺少被广泛认同的、可操作性强的中西新闻写作方式比较的内容分析编码表,本研究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别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影响,采用内容分析的措施比较中美两国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写作,探讨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影响与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实证研究二、思维差别影响新闻评论写作的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国内外文化人类学、跨文化交流学以及语言学等领域的学者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及其对写作方式的影响做过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结论构成了研究思维方式差别对新闻评论写作之影响的基本理论根据1、中西思维方式差别研究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的程式,简朴的说就是人们考虑问题、结识事物的习惯方式荣开明等觉得“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方式、思维措施、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荣开明等 现代思维方式探略[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由于生产方式、历史老式和哲学思想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既有的人类学和跨文化传播理论绝大多数观点觉得:东西方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思维、直觉思维、具象思维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区别。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例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Beyond Culture 》一书中将东西方人的思维辨别为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她觉得,西方人把逻辑当作是真理的等同,只有逻辑才干理解世界,她们的思维是单向式的思维模式;而东方人则强调节体、人的参与性和过程, 其思想为多向式思维模式Edward T. Hall,1976)国内出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是分析的转引自陈安定1998)乐黛云也觉得“东西文化差别之主线因素在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之不同,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乐黛云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Y.Y. Kim (Kim, :439) 也指出:“东方观点注重综合地观测和理解事物,而不是分析的 她觉得东方思维倾向于整体的和直觉的方式,而西方思维强调清晰的分类和三段论的线性逻辑关世杰(1995)在《跨文化交流学》一书中,总结了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差别,指出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立”。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思维注重整体性、具象性、直觉性、有关性、主体性和归纳思维而西方文化思维注重分析性、抽象性、逻辑性、二分法、客体性和演绎思维2、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对写作的影响思维方式和语言紧密有关,思维依托语言体现,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中西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主题的体现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思维特性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语言事实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基本上的构造体吕叔湘,)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别而导致英汉在词法、句法、篇章机构等方面的不同跨文化传播中,信息的内容传播是诸多从事传播的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而信息的传播形式同样会对文化间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由一种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一套语言信息发出后,接受者以另一种思维方式去解码,就也许会发生歧义或误解,减少传播效率甚至导致传播失败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措施摸索思维方式差别对写作的影响研究文化思维模式与写作关系的美国学者卡普兰在1966 年刊登的《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一文中, 概括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5种类型的段落发展模式,汉语被纳入了东方语言的螺旋型文化思维模式, 而英语则属于直线式(Kaplan,1966)。
在英汉比较研究方面,许多研究者论证了思维方式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和语篇差别的影响(周丽娜,;戴聪腾,;杨芹,许秀霞,);窦卫霖和董继荣以《中国日报》和《金融时报》为例,以新闻导语和背景信息两个变量,对思维方式对经济新闻写作方式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研究成果表白东西方思维综合性倾向与分析性倾向的差别影响了经济新闻写作的措施(窦卫霖,董继荣,)吴海生从比较修辞学的角度出发,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措施,以直线性写作构造、开篇点明文章主题、引用权威语言和使用对立观点为四个变量,研究了中美主流媒体社论的写作方式,研究成果表白英语的社论更倾向于直线性写作构造、开篇点明文章主题,汉语的社论则更倾向于引用权威语言,在使用对立观点方面差别并不明显(Wu Haisheng,)概括而言,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别导致了写作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文章在篇章构造、句法和词法方面的差别1)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对议论文写作逻辑构造的影响中国文化是整体性、归纳性思维,而西方文化是逻辑性、演绎性思维这样的思维差别会影响到文章的谋篇布局美国的语言学者卡普兰(Kaplan, 1966)总结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思维特点,并用图形描绘了这些特点她觉得,中国人和韩国人的写作和思维方式是曲线式的,类似涡轮线。
而英语为母语的人,其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如图1) 汉语与朝语 涡轮型 英语 直线型图1 不同文化的不同的写作方式(Kaplan, 1966)国内学者也指出(周丽娜,,)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 或称兜圈子, 而操英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 汉语的篇章发展 “螺旋式”的逻辑使得中国人常运用间接的交流方式, 在语言体现上, 一般是一方面论述事情的背景, 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 或阐明问题的因素, 或摆出事实的证据, 最后再作出结论, 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英语是一般特殊型思维模式,她们习惯于开门见山, 先阐明重点, 表白态度,往往采用直线推动的方式戴聪腾()觉得英语的语篇生成,往往从问题的中心开始,一层层展开,即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最后有回到问题的中心,整个语篇的生成模式为纺锤型。
如图2) 图2. 纺锤型(2)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对句法构造的影响中国人注重整体,侧重综合思维,西方人关注部分、具体细节和因素,侧重分析由于这一思维差别,汉语的句子构造是散构造,重意和,不重形和,不重逻辑性,强调节体效果;而英语句与句之间有连接词,重形和,脉络清晰连淑能(1993)指出“英语造句常用多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 注重显性接应, 注重句子形式, 注重构造完整,注重以义显义”汉语重意合,汉语常用散句、短句来体现一定的意念,线型构造灵活流畅, 没有过多的“关联词”不用任何连接符号, 而靠语义上的联系结合在一起戴聪腾,;周丽娜,;杨艳,)(3)中西思维方式差别对词汇层面的影响中国文化强调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