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移动公有云砥砺前行.pdf
3页营.赢/ 2014.0314中国移动:公有云砥砺前行文/郭俊公有云的现状和问题《营赢》:您如何评价全球公有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张军山:全球公有云市场非常大,Gartner的预测显示,到2017年,全球公有云市场将超过2370亿美元从整体来看,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互联网公司,比如亚马逊、阿里云、百度和盛大比较而言,美国公有云市场最为成熟,中国市场还处于培育期中国三大运营商从2010年开始规划公有云,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电信2012年成立了云计算公司,天翼云目前在试商用,中国联通也类似,中国移动2011年开始在南方基地建设公有云一期试点,已完成部署并开展友好客户试用《营赢》:早前有评论称,公有云在中国要真正落地很困难您怎么看?张军山:在中国,公有云的市场参与者与竞争者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为了发展,电信运营商为了转型,设备商和政府出于不同考虑也都在抢公有云这块蛋糕这证明大家都看好公有云市场,但没有形成合力我们再来看成熟市场的玩法,美国公有云市场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各路玩家都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就其位,比如亚马逊的强项是IAAS、微软做PAAS、谷歌做SAAS但在国内,大家都在做IAAS,征地抢市场,欠缺的是合力和侧重点。
国内用户对云计算感兴趣的多、使用的少,出现“光有云不下雨”的发展怪圈《营赢》:运营商建设和运营公有云的先天优势是什么,又能如何善加利用?张军山:作为电信运营商,在基础设施上具备天然优势,包括机房、带宽及配套,而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把IT设备托管在运营商的机房第二,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电信运营商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的队伍和流程第三,运营商最大的优势是客户群与客户拓展渠道,面向政企客户,中国移动具有成熟的客户拓展与服务渠道,而且大型政企客户基于政策、网络资源、企业合作等方面的考虑,会倾向于选择电信运营商;面向公众客户,中国移动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业绩表明已有接近7亿用户,存量客户非常大此外,公有云的很多增值业务是用终端去实现,这样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推广上也有优势战略价值及成功实践《营赢》:中国移动的南方基地及其公有云平台的战略价值是什么?张军山:中国移动把基地分成两种类型:一类叫业务基地,包括音乐、阅读等9大业务基地;另外一类是实体基地,比如南方基地,是底层IT基础设施集中化基地中国移动的战略规划是把广州和北京建成南北两大实体基地,目标是先从公有云的新型业务实现IT集中化,同时把9大业务基地的IT基础设施整合到南北两大基地。
公有云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益,如果中国移动能做到体系化、规模化的成熟运作,则可以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比如,火车订票系统如果使用公有云,可以把所公有云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中国国内市场却似乎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作为电信运营商的领头羊,中国移动对于公有云有着怎样的战略与实践?又是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砥砺前行?对于未来怎样规划?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公众服务云建设与运行负责人张军山,分享了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的公有云建设蓝图和成功实践营.赢/ 2014.0315有的IT硬件整合在一起并错峰使用,这样效率更高、效益更大、成本更低《营赢》: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移动公有云的建设规模和现阶段进展张军山:中国移动南北两大基地正在同时建设北京基地正在进行土建,南方基地是先行先试,从2012年开始建设部署,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公有云的一期试点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引进友好客户南方基地一期试点投入了1000台服务器,按照以一虚十的做法,可以虚成10000台虚机我们目前的定位是首先做好公有云底层的IAAS服务,主要用于云存储、云主机、云备份,后续再延伸到PAAS和SAAS2013年3月,IT规划部门牵头召集了集团相关部门,举办中国移动云计算三年规划大会,明确了南方基地的二期和三期建设,会再增加2000台服务器。
另外,我们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建设了超大数据中心,大概是3000台的规模试点中国移动计划到2015年整个公有云达到10000台服务器的规模,到2016年争取达到40000台《营赢》:就中国移动的实践来看,南方基地的公众服务云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挑战?是如何克服的?张军山:第一个挑战是核心软件开发存在技术难点我们使用的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大云”软件(底层虚拟化软件),目前南方基地和集团研究院正在联合攻关,力争强化该软件第二个挑战是体制问题公有云更多承载的是互联网类业务,在营销、推广和整体运营方面对信息化程度要求非常高,很多业务需要线上营销,用传统线下发展友好客户的方式虽然也取得过好的效果,但远远不够运营商需要加强线上营销能力与服务能力第三个挑战是内部人才缺乏中国移动大部分人员是做传统CT出身,缺少ICT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人才我们正在大力进行人才培养,希望通过几年的沉淀,中国移动内部包括各省市都能培养出自己的云计算技术专家《营赢》:在公有云的生态系统建设和业务定位方面,中国移动与互联网厂商有何不同?相应的业务策略是怎样的?张军山:这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从生态系统来看,公有云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必须形成产业链,发挥合力作用。
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需要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比如机房、网络、带宽、市场和客户等但硬件设备和平台集成肯定需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做,中国移动公有云中国移动南北两大基地正在同时建设北京基地正在进行土建,南方基地是先行先试,从2012年开始建设部署,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公有云的一期试点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引进友好客户中国移动南方基地营.赢/ 2014.0316一期的运营管理平台就是由华为协助开发的从业务形态来看,传统运营商在公有云市场和互联网公司的侧重点不一样从用户维度,我们可以把公有云市场分成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市场,按照中国移动的定位,企业客户是重点,互联网公司则更重视消费者或个人客户为了遵循公有云的发展路径和中国移动自身的业务发展规划,我们把当前的重点放在标准化的中小微客户,后期将结合中国移动的基础设施、大客户营销及市场优势,重点拓展大中型客户,争取能满足其定制化需求从已有优势来看,中国移动的公司级VIP大客户有1500家,涵盖医疗、金融、教育各行业可以说,与业界所预测的公有云发展方向一致,行业云也是我们未来的重点具体从南方基地一期在广东的试点效果来看,我们已发展了29家客户,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国京证券在金融云方面进行了合作,能将传统的通信CT能力打包形成行业云的定制化业务,是比较成功的实践另外,我们与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进行了教育云的试点《营赢》:金融证券业对安全要求更高,中国移动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客户放心呢?张军山:中国移动做传统CT的时候已经树立了很好的品牌,因此,银行、证券等公司对我们的信任度相对更高另外,云计算的核心是虚拟化,虚拟化之后保障安全的难度也在增加,我们正在和合作伙伴一起加强技术方面的能力,力争不断完善对此,中国移动有一个显著优势,即大中型客户的市场营销体系化、流程化,有专门的客户经理和技术经理做支持,保障了服务水平和新业务拓展效果同时,我们也在加强线上的内容运营能力未来的发展与合作《营赢》:基于中国移动的业务发展策略,公有云平台在技术和架构方面如何匹配?如何与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合作?张军山:中国移动集团有专门的研究院,根据南方基地友好客户引入的效果,评估存在的问题,规划后期技术和架构的优化方向,后续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将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加强软件开发能力另外,由于云计算架构的开放性,业界普遍采取开源的开发方式,我们也遵循这个趋势,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同时,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参照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标杆企业的做法,根据客户需要来实现服务器的定制化我们与很多合作伙伴尝试技术创新,也包括华为在内例如,SDN虚拟化网络技术能通过软件实现网络功能,提高后端管理能力和信息化程度,有利于降低成本华为跟中国移动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在南方基地负责开发集成了公有云一期试点的运营管理平台,后续在管理平台这方面可以加强合作交流从硬件层面来说,中国移动做定制化服务器选择了华为等公司一起联合开发合作按照中国移动集团的目标,我们会在2014年做定制化服务器的试点,在2015年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华为会有更多合作另外,据了解华为在桌面云方面也做得很不错,中国移动内部也在推广使用桌面云新技术,以后可以开展合作责任编辑:薛桦 xuehua@由于云计算架构的开放性,业界普遍采取开源的开发方式,我们也遵循这个趋势,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我们和合作伙伴一起,根据客户需要来实现服务器的定制化。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