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III).doc
11页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III)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N 14 Fe 56 Cu 6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请把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卷上1.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选项中不会对表中3个空气质量指标产生影响的是( ) 项目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52Ⅱ良 二氧化硫7I优 二氧化氮24I优A.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B.汽车排放的尾气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焚烧垃圾【答案】C【解析】A.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A错误;B.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B错误;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C正确;D.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D错误;故选C。
2.关于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B.I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有8个副族 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答案】D【解析】A.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故A错误;B.IA族的元素还有氢元素,故B错误;C.元素周期表有7个副族,故C错误;D.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故D正确;故选D3.Na+、Mg2+、F﹣、O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 )A.Mg>Na>F>O B.O>F>Na>Mg C.Na>Mg>O>F D.O>F>Na>Mg【答案】C【解析】Na+、Mg2+、F-、O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Mg>Ma>F>O,Na、Mg同周期,F、O同周期,且Na、Mg处于F、O的下一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Mg>O>F,故选C点睛】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K+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Al3+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Fe2+<Fe,H+<H<H-5)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可通过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如比较A13+与S2-的半径大小,可找出与A13+电子数相同的O2-进行比较,A13+<O2-,且O2-<S2-,故A13+<S2-4.下列各组物质及粒子性质变化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F2>Cl2 B.碱性:Mg(OH)2>Al(OH)3C.金属单质置换出氢的能力:K>Na D.酸性:H2SO4>HClO4【答案】D【点睛】(1)元素金属性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5.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B.在共价化合物里,可能存在离子键C.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答案】D【解析】A.非极性键不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如H2O2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故A错误;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故B正确;C.在离子化合物里,肯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D.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物质的类别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6.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下图的是( )A.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 B.镁和盐酸的反应C.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D.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内容: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A.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正确;B.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7.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遇铁都发生钝化 B.常温下都能与铜反应产生氢气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不变 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不变【答案】A【解析】A.常温下,Fe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A正确;B.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反应,铜常温下能溶解于浓硝酸,但均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挥发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增大,故C错误;D.露置于空气中,浓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浓度均降低,故D错误;故选 8.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A.两电极的活泼性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B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D.该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题关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9.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燃烧原理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当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 B.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 D.反应时负极附近pH增大【答案】D【解析】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工作时OH-向负极移动,故A正确;B.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总反应为2H2+O2═2H2O,故C正确;D.根据负极反应:2H2+4OH-+4e-=4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反应时负极附近pH减小,故D错误;故选D点睛】明确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解题关键,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工作时,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产物为水,对环境物污染,由此分析解答。
10.对于A2+3B2 = 2C+D(均为气态物质)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A2)=0.4 mol·L-1·s-1 B. (D)=6 mol·L-1·min-1C. (C)=0.6 mol·L-1·s-1 D. (B2)=0.8 mol·L-1·s-1【答案】A【解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A.=0.4 mol/(L•s);B. (D)=6 mol·L-1·min-1=0.1molmol/(L•s),=0.1molmol/(L•s);C.=0.3 mol·L-1·s-1;D.= 0.267 mol/(L•s);故反应速率v(A2)>v(C)>v(B2)>v(D),故选A11.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NaOH B.元素的金属性:Mg>AlC.酸性:HNO3>H2CO3 D.相对原子质量:Ar>K【答案】D【解析】A.金属性K>Na,对应碱的碱性KOH>NaOH,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选;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则元素的金属性:Mg>Al,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C.非金属性N>C,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NO3>H2CO3,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D.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K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不能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选;故选D。
12.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H4Cl B.MgO C.HNO3 D.CaCl2【答案】A【解析】A.氯化铵中存在离子键和N-H共价键,故A选;B.氧化镁中只含离子键,故B不选;C.硝酸中只含共价键,故C不选;D.CaCl2中只含离子键,故D不选;故选A13.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平衡时的特征的是( )(1)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2)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3)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4)A、B、C的浓度不再变化A.(1)(2) B.(3)(4) C.(1)(2)(3)(4) D.(1)(3)【答案】B【解析】(1)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故(1)错误;(2)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分子数之比可能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