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扬州慢公开课课件.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9553489
  • 上传时间:2019-05-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3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瘦西湖的五亭桥,,个园何园 水石花木,,二十四桥的明月,白塔的风影摇曳,,,扬州慢,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走 进 扬 州,走进词人——姜夔,江湖雅士,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南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词人自汉阳出游,途经扬州所作虽已时隔十五年了,扬州依然四顾萧然、疮痍满目关于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在词中有何作用?,序,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hao)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黍离之悲” 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黍、稷:两种农作物 离离:禾苗成行的样子 靡靡:行步迟缓的样子 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 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 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请带问题自己读读本词,设问一: 上一片有哪个词可以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设问二: 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请用红笔画出来 设问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思考: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尽荠麦青青 景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声 —— 清角吹寒,昔日的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面对今昔完全不同的扬州的,作者感受如何?,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可是面对今日的扬州,杜牧极度的惊讶,再有才华也难赋深情的诗文来了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胡马窥江去后,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精读: 赏析名句,艺术手法和感情佳句赏析,“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何在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明确: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景色,看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思考三:词人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抒发这份感慨的?,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尽荠麦青青 杜牧诗句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虚实结合,用典,借景抒情,拟人,对比,,夸张,实写,“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虚写,“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繁华 热闹,破败 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虚实相生,化用诗句,对比鲜明,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空城”,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词句,诗句来源,用典,艺术手法,课堂小结,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