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14力的作用效果.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40305212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1.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11.4 力的作用效果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重 点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难 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力的图示学 情 分 析力的常见现象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所以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将不是大的问题,但 学生把这种生活认识上升到理论的时候,尤其是力的图示将会给学生造成障碍教 学 目 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知道力的三要素 以及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并能举例; 2. 过程与方法:用模型法来描述力的三要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显示引引入入新新课课用列举生活中常见 的实例来引入本课列举生活中扛水、举 杠铃、射箭等来引导 学生学生举例 图片展示讲讲授授新新课课(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2.力可以引起物体的 形变 3.力的单位通过演示实验,启发 学生描述力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的实例启发学生描述力可以 引起物体的形变的实 例介绍牛顿的事迹,加 强对力的单位的认识学生通过已有的 生活常识来描述 一些现象,通过 讨论和交流来开 阔学生眼界。

      学习科学家勇于 探索的精神 体会 1 牛顿的大 小二)力的三要素提问:用同样大小的 力推门,手的位置不同, 推门市的效果是否一 样?思考演示起子、 扳手的工 作过程讲讲授授新新课课(三)物体间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探究:力的作用是相 互的思考、距离、讨 论展示挂图小小结结 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力的三要素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练习习见目标和同步训练作业列举本节课有关知识的实例课题10.5 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重 点牛顿第一定律难 点同上学 情 分 析本节课主要主要讲授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中应通 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确信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 学 目 标4. 知识与技能: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5. 过程与方法: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中物体运动情况改变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养成在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认识其科学道理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显示引引入入新新课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所 学的内容,提出问题: 正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 火车,在运动方向上受 到什么力的作用?如果 在运动中二力突然消失, 火车将会怎样?引入新课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 受力的作用,将会怎 样?讨论猜想回答板图讲讲授授人们很早就关心这个重 要问题,在科学界上引 起争论,启发思考:运动的物体 要保持运动,就必须受 力吗?介绍: 亚力士多德的错误观 点 伽利略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行比较、分析展开辩论、猜想新新课课探究实验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 响 目的:研究运动物体受 力越小,运动距离如何 变化?相同的:同一小车,让 它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 以保持小车在三种表面 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实验前,向学生交待 清楚实验目的、实验 条件、和做法,使学 生认识到:物体受到 的阻力越小,速度改 变越慢渗透研究方 法动手做实验填表格分析结论讲讲引导学生总结结论,继续猜想否定亚力士多德的观点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 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 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更 加重视科学实验,伽利 略认为,实验可以帮助 我们认识真理,击溃愚 昧,进一步推力得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 动的距离越(长) ,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 擦力越(小) ,速度 减小的越(慢) ,如果物体不受力,它 将(永远运动下去)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 速度不会减慢,将以 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 下去 (匀速运动)1、思考授授新新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的贡 献如果物体在运动中, 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它既不会向左偏、也 不会向右偏,将永远 沿直线运动下去(直 线运动)运动物体不受力的作 用,将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仍保持静止板书内容2、讨论回答学生记住课课 让学生总结伽利略和笛 卡儿的结论2、原来静止的物体不 受力将会怎样?牛顿第一定律小结3、 理解“保持” 、 “或”的含义 4、 确信力不是维持 运动的原因,而 是改变运动状态 的原因。

      5、 牛顿第一定律是 在实验基础上推 理归纳出来的课题课题11—5 惯性惯性课型:新授课课型:新授课 课时:课时:1教学方法:透镜式教学教学方法:透镜式教学重点重点惯性现象难点难点解释惯性现象学情学情 分析分析惯性现象司空见惯,学生能举出很多实例,真正要准确解释惯性现象,难度很大,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体的惯性 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利用惯性、惯性危害及防止惯性危害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用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增强把物理 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步骤步骤教师教师 活动活动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学生活学生活 动动媒媒 体体复习复习 提问提问 引入引入 新课新课启发 学生 回答 问题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问题:1、你坐在静止的车里,当车突然开动时,身体 会怎样?2、你坐在运动的车里,突然刹车时,身体有什 么感觉?作为主 体,回 答老师 的提问讲讲 授授 新新 课课引导 学生 总结说明1、 原来静止的物体,愿意继续保持静止 2、 原来运动的物体,愿意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一、一、 惯性的定义:惯性的定义: 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1、 所谓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仍静止,原来运动 仍运动 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惯性只能表现,不能说“产生惯性” 、或说“受惯性 作用” 归纳启发 学生 回答 并动 手做 实验二、二、 惯性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三、惯性现象:三、惯性现象: 实验:快速打击棋子、惯性小球、快速抽钢笔帽、小车 载木块(快速拉小车运动、运动中遇到障碍物) 举例:如①坐在车上的人,当车突然开动时人的身体向 后倾倒②当人在急速奔跑的时候,脚下遇到障碍物,身 体倒向前方③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④人站在地球表面,竖直向上跳起,仍落在原地学生动 手做实 验,并 解释现 象步骤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学生学生 活动活动媒媒 体体解释现象:让学生讨 论自己解 决应注意:1、明确研究对象 2、出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还是运 动) 3、 分析研究对象(或其中的某部分)在题目所述过 程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受到力的作用则物体的 运动状态要改变,没受力的物体(或某部分)则 表现出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四、惯性的利用、危害及防止措施: 1、 举 5 个利用惯性的实例 2、 惯性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举例说明 学生 思考 之后 抢答小结-1、 记住惯性概念 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 能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利用惯性的实例以及惯性的危害、防止危害的实例会解释站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的人,竖直跳起,回落在原地达标 练习目标及同步练习布置 作业课本 p39 动手动脑学物理课题11.5 二力平衡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学方法透镜式教学法重 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 点同上学 情 分 析本节课主要讲授二力平衡的条件,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研究起来有一定的 困难,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应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①记住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②能举出日常 生活中二力平衡的现象,③能判断二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增强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识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创造情景引入新课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力的实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常常不只是一个,而是同时受到两个或几个力的作用。

      如:提在手中的水桶,放在桌上不动的书,停在公路上的汽车,正在运动火车讨论分析板图讲授新课讲述启发归纳问题: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一、一、什么叫二力平衡什么叫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才平衡呢?理解领会讨论、确定答案思考、找办法讲讲授授新新课课学生动手 做实验总结强调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拉力,在 什么条件下互相平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 己得出结论学生开始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完整, 逐渐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 平衡1、 二力平衡要具备 4 个条件:同体、等大、反 向、共线 2、 静止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仍保持静止 状态;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仍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两种情 况:①物体不受力②物体受平衡力(此情况常见)三、应用:三、应用:列举生产生活中物体受平衡力保持平衡状态的 例子。

      动手动脑 做实验记住小小 结结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教师补充达达 标标 练练 习习目标、同步练习课题课题第十一章复习课型课型复习课课时:课时: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透镜式教学重点重点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长度;能用速度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理解惯性;表述牛顿第一定 律难点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知道惯性概念;知道二力平衡学情学情 分析分析机械运动最普遍,学生熟悉;速度计算学生小学有过训练;相对运动、惯性生活中 也比较常见,本章可以在基础上逐步展开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学生应当会选择仪器, 会用、会估测.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知识目标: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运动是相对的;能用 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使用 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概念;知道二力平衡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 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运动是相对 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 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教学教学 步骤步骤教师教师 活动活动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学生活学生活 动动媒体媒体提问提问 复习复习用投 影的 形式 逐层 提出 问题一、简单的运动参照物 定义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 定义分类 曲线运动直线运动 匀速 定义速度定义公 式单位变速 定义速度定义公 式单位1 学生 甲:上 黑板写 出“简 单的运 动”的 知识结 构。

      2 学生 乙等: 回答具 体定义,将具 体内 容投 影, 逐层 揭示教学教学 步骤步骤教师活教师活 动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生学生 活动活动媒体媒体达标达标 练习练习提问纠正船上的船员看到岸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船员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船正向 运动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 ,54m/h= ,2、5m/s= km/h 只有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 ) 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汽车行驶 B 苹果丛树上落下 C 运动员跳高 木柴燃烧作 练 习 思 考 讨 论投影复习复习发散 提问激励 学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