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部对比中谈加快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思路.doc
7页东西部对比中谈加快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思路(2005-08-12 17:34:50)未来十到二十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我国东部地区已进入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西部地区进入大开发的背景下,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南,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客观分析湖南经济目前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定位及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探寻湖南经济发展的崛起之路,对于湖南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现实的差距1、经济总量在全国靠前,但经济实力不强,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湖南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 年湖南生产总值为 4638.73亿元,增长9.6%,为 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 886.47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1794.21亿元,增长 12.4%;第三产业 1958.05亿元,增长 9.7%经济总量在全国居第 12位,在中部地区居第 3位,低于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上海、辽宁、福建省和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从人均 GDP看,2003 年湖南省为 7554元,在全国排第 18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519元;低于东部地区的所有省份;低于西部地区的新疆、重庆、内蒙古。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湖南省 2003年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西藏除外)居倒数第 4位,低于东部地区所有省份,也低于除云南、西藏以外的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2、工業实力较弱,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农产业比重不断下降2003 年,湖南一、二、三产业结构为 19.1∶38.7∶42.2,第一产业比重比 1995年下降 12.8个百分点但与全国比较,湖南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而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低,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仍须进一步加快2003 年,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低 1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 9.1个百分点从湖南省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第三产业比重高的背后就是因为第二产业的比重过低与东部地区比较,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除了低于海南省以外,高于其余所有东部省份;第二产业比重除了高于北京、海南以外,大大低于其余东部省份;第三产业比重除了低于北京、上海、天津以外,则高于其余东部省份与西部地区比较,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但高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第二产业比重除了高于广西以外,低于所有其他西部省份;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所有西部省份。
从工业看,2003 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 886.5亿元,增长 20.7%,增长速度在全国排第 13位但是,从规模工业总量看,湖南省在全国排第 15位,工业实力远低于东部发达省份,也低于西部的四川省3、经济外向度过低,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湖南省虽然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但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南,由于自然地理、思想观念、政策环境的因素影响,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尚处于较低的水平2003年,湖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37.33亿美元,其中出口 21.46亿美元,进口 15.8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 18位,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 GDP的比重)为 6.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53.6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低 75.9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低 3.4个百分点2003 年,湖南省协议利用外资 23.76亿美元,增长 43.3%;实际利用外资 17.9亿美元,增长 30.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 14.89亿美元,增长 44.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国居第 12位,虽高于西部地区的所有省份,但实际利用外资额只及东部地区江苏的 9.6%、广东的 13%。
4、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一是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排位靠后2003 年,湖南省财政收入在前几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较快增长,财政总收入达到 489.75亿元,增长 15.3%;地方财政收入 268.6亿元,总量居东部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浙江之后,高于西部所有省份但是,从人均财政收入水平看,湖南 2003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只有 404.2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60.28元,居全国省市区排位的第 24位,不但低于东部的所有省份,而且低于西部的内蒙古、重庆、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广西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67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 798元,低于东部的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天津、福建和西部的广西、重庆、西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532.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 89.3元,低于东部的所有省份,但高于西部的所有省份三是工业经济效益虽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及东部、西部的效益水平2003 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列入全国考核的 7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达 121.6%,但仍低于东部除辽宁省以外的所有省份和西部的内蒙古、重庆、云南、陕西、新疆、广西、四川。
二、面临的压力1、享有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如东、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既有其自身的努力,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如经济特区政策、开发上海浦东政策等而近年来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及振兴“东三省”重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也使得西部地区及东北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大大增强,经济迅速发展作为东、西部地区接合部的湖南由于不具备多少国家的政策优势,极易落入所谓的中部“经济陷落区”,在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中扮演“配角”2、区位优势不明显,市场发育不全,城镇化水平不高从地理位置看,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干流与东部沿海对外开放经济带 T型交汇的结合部,发展腹地溯长江流域而上,横跨九省,航运可达川黔,沿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好,市场极为广阔;珠江三角洲紧临港澳,从珠江支流西江上溯云南、贵州、广西,腹地空间也较大;西部地区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具备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广阔发展空间而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圈结合部的湖南,经济腹地相对狭小,内陆地区特征非常明显,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在市场建设方面,湖南省大型商场、大规模专业批发市场也不多,对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出现资金大量流出、货物大量流入的状况。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湖南省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弱,城镇规模效益不高,与湖南经济发展的阶段不相适应2003 年湖南省城镇化水平为 33.5%,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7个百分点3、思想观念有待创新,体制改革滞后从思想观念方面看,湖南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差距,经济发展偏重于总量的扩张,而忽视从根本上培育经济发展的后劲如在培育市场主体上,比较注重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在产业安排上,注重发展能源、原材料等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而较忽视以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轻重工业比例还不协调在市场开拓上,比较注重省内市场,而对外省市场、国际市场开拓不够在宏观管理上,对改善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重视不够从体制方面看,政府自身的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投资软环境亟待继续改善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到位,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和监督体系还不健全金融政策在促进民间资金集聚、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4、当前东、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现实压力今年以来,在政策驱动与市场拉力的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经济呈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趋势。
一季度,全国东部地区增长 14.2%,继续领跑全国的经济增长;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呈现高于中部地区的态势,增长 12.9%;中部地区增长 12.2%东北老工业基地,除黑龙江外,辽宁、吉林均增长较快,分别增长 12.5%和 14.7%而湖南省一季度增长速度不但低于东、西部地区,而且比中部地区平均增长速度还低 1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仅高于黑龙江 0.7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仅高于西藏、海南、黑龙江、云南、贵州因此,湖南省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各省、市经济快速增长趋势的现实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实施“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情况下,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难以显现,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比如在国土用地政策方而,东部地区的工业园区现大多已经成形,开始发挥效益;而湖南省各地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工业的热情虽很高,但在国家“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作用下,很多欲进入工业园区的内、外资项目用地不能落实三、崛起之路面对差距和压力,湖南既要有奋起直追的拼搏勇气,又要有协调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要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就必须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才能走出一条加快湖南经济发展的新路子1、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上存在差距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观念的落后。
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才能带来经济发展上的大跨越在工作中,我们要坚决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内陆封闭意识的束缚,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思维方式,探寻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当前,从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上看,沿海省市经过 20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程度、城市化高度、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湖南,已经出现明显的产业转移、要素向外扩散的趋势近几年来,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格局这一重大变化态势中,湖南要充分利用处于承东启西的特殊位置和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低成本优势等后发优势,吸引沿海技术资金、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加“泛珠江三角洲”的构建,培育竞争优势,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主动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发展,实现与“泛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对接与联动,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与各周边省市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努力实现“多赢”目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分享现代区际分工利益,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中实现湖南的崛起2、突出发展重点,加速工业化进程湖南省与东部省市的差距,主要是工业上的差距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工业化摆在首位。
同时,根据“克拉克法则”,产业结构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演变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依赖工业化程度提高到相当水平而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以后,逐步向“三二一”型演变升级目前湖南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这就必然要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一是在产业发展上,必须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项目来重点扶持和发展在去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已经明确在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把加快制造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即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扶持三大新兴产业即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即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造纸工业特别是把销售收入率先过 1000亿元的机械装备制造业、财政收入贡献最大的卷烟制造业、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走一条优势带动、重点突出、全面兴旺的工业化之路对于符合湖南经济发展的决策,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二是实施名牌和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提升湖南制造业工业品竞争力目前湖南名牌产品的数量、名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与省外的海尔、长虹、红塔山等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要结合制造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高新技术加快发展的新形势,运用现代资本运作、市场营销、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争取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名牌产品群。
规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流,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经,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使之成为湖南省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