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深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10页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深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25.07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是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殷墟遗址还出土了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等下列解释,与这些证据关联密切的是( )图1A.礼乐教化文物实证 B.夏朝驯化并役使牛C.商代可能出现牛耕 D.农牧文明开始交融2.公元前196年,为纪念国王托勒密五世对神庙的慷慨奉献,古埃及神庙祭司用古埃及圣书体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古希腊文分别记录同一个内容(雕刻于纪念碑上),留存于今世这件文物能够( )A.证明古埃及是政教合一国家 B.说明环地中海地区贸易发达C.成为古希腊征服埃及的证据 D.反映当时当地文化交流盛景3.唐代杜佑历时36年撰写的《通典》是一本记录研究历代各种制度的典籍他说:“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由此看来,他撰写《通典》目的是( )A.以史为鉴实现唐制创新 B.研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道理C.检讨反思安史之乱根源 D.满足邻国社会制度建设需要4.元代取士,把蒙古人、色目人分作一类,汉人、南人分作一类,所考科目、难易程度均有区别录取亦分两榜,元代尚右,故蒙古人、色目人为一榜,揭于中书省门之右,称“右榜”;汉人、南人为一榜,揭于中书省门之左,称“左榜”这种制度( )A.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B.固化了封建经济结构C.推动元杂剧等艺术繁荣 D.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5.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A.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B.“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崇C.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D.“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6.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 )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7.19世纪60年代担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蒲安臣承认:“合众国的威权曾经被人嘲笑过,并且我们的国旗曾经被用来掩护所有在中国的流氓……从那时起,外国人经常从中国溜走了。
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A.英国攫取协定关税权 B.法国攫取了片面最惠国待遇C.美国攫取领事裁判权 D.列强攫取了通商口岸传教权8.中国人对是否修筑铁路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甲午(战争)之前,且“中华隆于道、外夷长于器”的说法是当时大多数人对中西关系的基本认知下列选项中,最贴近担忧“器”(修筑铁路)可能向上侵犯“道”的理由是( )A.敌乘我路的资敌 B.平庐毁墓的扰民C.夺民生计的失业 D.引敌入室的屈辱9.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10.清末,“(湖北新军)各兵士每每读《猛回头》《警世钟》诸书,即奉为至宝,密藏不露,思想言论,渐渐改良有时退伍,散至人间,则用为歌本,遍行歌唱其效力之大,不可言喻而文学堂之青年,亦时以偷看《猛回头》为乐”结合所学,这段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末新政目标达成 B.收回利权运动影响广泛C.革命党人宣传成效 D.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1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将“耕者有其田”写入党纲。
对此,合理解释是( )A.孙中山已经认可共产党“一大”主张B.确立了彻底摧毁封建经济基础的目标C.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农民阶级成为主力D.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的政策体现12.美国于1934年通过了《购银法案》,要求政府扩大在国内及国外购买白银的数量同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据粗略估计,1935年从中国流出的白银仍有1.5亿元到2.3亿元之巨材料表明( )A.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赔款 B.传统金融不利于抵抗外来冲击C.美、日联手控制中国金融 D.政府借外债、镇压革命的罪恶13.1942年,在美苏等盟国的压力下,伊朗政府加入同盟国阵营,宣布中断两国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判断,文中被伊朗“中断”的国家是( )A.英国 B.印度 C.以色列 D.日本14.“一五计划”实施后,广东省政府强调:农业税征收的动员工作,要广泛进行交纳爱国公粮支援国家工业化的教育,运用各种生动实际的事例和算账对比等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使农民深刻理解向国家交纳粮食是自己的光荣任务这一举措( )A.能够增进广东人民的主人翁意识 B.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物资需求C.确保了全国农业税征收工作完成 D.满足了“一五计划”的资源需求15.“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上缴利润,来自国外的贷款仅占总收入的2.7%。
即使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仍担负设计工作量的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的30%~50%,并重视加强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学习和吸收由此看来,中国经济建设强调(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摆脱苏联经济控制C.以国内力量为主 D.打破美国经济封堵16.针对城市人口过快增长等问题,1962年7—8月,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并起草了《关于当前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指示》结合所学时代背景分析,这次会议顺应了( )A.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重点城市的方针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要求C.“上山下乡”“三线建设”运动需要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17.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干扰下,中国依然在短短七年内完成对发展中国家的470个援外任务1978年,大部分非洲国家接受了中国援助结合所学判断,中国此时期的对外援助( )A.源于反对霸权主义的需要 B.建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C.为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D.推动非洲民族独立高潮18.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
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A.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B.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C.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D.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19.2006年我国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从经济协调发展角度分析,这些措施还有利于( )A.恢复自由市场,实行消费品计划供应B.建立农贸市场,取消定量定价的供应C.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人民消费升级D.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开拓世界市场20.下图为1990年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统计图图中数据反映出( )A.私人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车制造业成为新型支柱性产业C.人民群众对自驾游兴趣日益增长 D.市场经济改革推动了交通现代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散曲是元朝时期主流诗歌形式,以新型的“俗”达到融合多样的灵活自由……在元代新型天下观中,多民族互动融合的直率快活,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核心的时代性,体现为多民族一体中“一体”的“圆”的执着和“多”的“夸耀”——张法《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诗歌新型去理解元代散曲》材料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觉醒的一幕。
缘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成了坚定的民族信念毛泽东因之宣告:“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郑师渠《“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前觉醒》材料三图3为“1999—2023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论文年度发表分布统计表”——汪金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 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影响元曲特色的历史背景4分)(2)解释材料二中“宣告”的含义,概述中国共产党为之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4分)(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图3中数据迅猛增长的原因综上,分析指出本题呈现的研究角度,并列举其它研究本主题的角度6分)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摘引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结合材料,任选一个结论,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785年,剑桥大学举办了一项主题为“奴役他人是否合法?”的论文竞赛神学专业学生托马斯·克拉克森因此深入收集资料研究大西洋奴隶贸易,目睹了大量贩卖黑奴的暴行证据(如铁链、烙铁实物),深受震撼他的论证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论文在竞赛中获奖他想,“若我论文所述为真,则我有责任立刻行动为此,他撰写了数千封信件,组织请愿行动,并且帮助发起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跨国救奴行动后来,罪恶的奴隶贸易暴行被终结,奴隶制在环大西洋地区得以废止——摘引自查尔斯·蒂利西德尼·塔罗《抗争政治》等材料二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1969年中国政府设立疟疾防治“523”项目,成立屠呦呦(北京大学毕业,时任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团队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截疟的记载)影响下,团队终于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青蒿素抗疟药价格低廉,每个疗程仅需几美元,适用于疫区集中的广大贫困地区人群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摘编自侠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与青蒿结缘用中医药造福世界》(1)依据材料一,概括克拉克森这位历史人物的特点,分析指出奴隶制在环大西洋地区得以废止的历史背景6分)提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积极思考,大胆作答,初中都学过的……(2)据材料二,概括青蒿素得以研究发现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屠呦呦、袁隆平等中国科学家共有的精神8分)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深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