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课件分享范文.docx
15页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课件分享 第五篇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又可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的结果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民主既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又是政治发展的手段人权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管是政治现代化,还是政治民主化,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第十四章政治现代化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政治革命政治改革 本章重点:政治现代化既是一国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历程,又是后发达国家政治发展应该趋向的目标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含义、政治现代化的道路、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 第一节政治现代化理论 一、政治现代化的概念 1.一般认为,现代化开始于16世纪,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 2.现代化研究兴起的原因 (1)二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立 (2)二战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变迁,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与历史学等都开始了现代化研究。
2.政治现代化的涵义 (1)沃德与拉斯托所说的现代政治特征: 第一、政府职能的专门化与分工; 第二、政府组织的统一性; 第三、政治决策的理性化与世俗化; 第四、政治决策的范围广与效率高; 第五、国家认同; 第六、人们的政治参与; 第七、政治职务分配依据个体成就; 第八、独立的司法制度 (2)派伊认为,民族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成功处理五种危机之后才能成为现代化国家,即:认同性危机、合法性危机、渗透性危机、参与性危机、整合性危机 (3)亨廷顿认为的政治现代化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第一、权威的合理化; 第二、政治功能专门化; 第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政治 亨廷顿认为,实现上述三个方面有赖于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强,不断推进社会的经济改革;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有赖于政治参与,合法性政治才能保证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有限政府或宪政是政治参与的保障。
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1.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主要是欧美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基本上是历史自然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其政治统治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代议制的自由民主制度,奠定了政治现代化的基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不断完善资本主义道路具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英国式道路这是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英国自光荣革命之后总是通过改革而完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人民的长期斗争迫使统治者适时让步,由此完成了由专制王权向寡头政治、进而向民主制度的过渡旧的制度外观得以保留,而被注入新的内容渐进道路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民的长期斗争;统治者的适时让步 (2)法国式道路这是一条不断革命的道路法国自1789年开始,经历了数次革命,造成激烈的社会动荡,政治现代化在历次革命中跳跃式发展但从第三共和国开始,法国也开始通过合法政治和渐进改革的方式推动政治现代化法国的 道路表明,当人民坚决斗争,而统治者顽固不化时,社会进步就在革命中实现但任何民族都不可能长期处于革命中,最终走向改革 (3)德国式道路。
这是一条民族失败道路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旧的专制势力大量存在,最终倒向法西斯统治,使自己和世界蒙难德国道路的特点是:旧有的专制势力对政治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国家灾难国家在民族大失败之后才走上真正的民主道路 无论是法国模式还是德国模式,最终走向了英国模式 2.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特点是:国家政权在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是现代化的倡导者、计划者、推动者和实现者由于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和传统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现代化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而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3.新兴民族国家的道路 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现代化道路上表现出多样性但这些国家很多都出现了政治衰败:暴力迭出,政权更迭频繁,政府领导不力,贪污腐化严重,新旧价值观冲突严重,政治动荡这些国家要实现政治现代化,必然要经历前述的五种危机而东亚的一些威权主义国家或地区最终走向了英国式的民主改革道路 第二节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涵义和类型 1.革命与政治革命的涵义 革命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政策及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发生了迅速的、根本的、暴力的全国性变革。
根据列宁的解释,政治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与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上层建筑 2.革命的特点 (1)革命是一种暴力行为 (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3)政治革命仅仅是社会革命的开端 3.革命的两种类型 (1)西方型革命西方型革命通常直接针对绝对君主制度或由土地贵族支配的传统政权首先是就整体瓦解,然后是动员新兴集团参与政治,然后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 (2)东方型革命东方型革命的对象是具有现代性质的政权,它不会自行崩溃,需要动员力量去推翻首先,新兴集团参与政治并建立新型制度,最终以暴力推翻传统的政治制度 二、政治革命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往往发生于经济发展的同时,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要求国家家政权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2.社会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 3.在严重冲突时期,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衰败 4.大批知识分子远离了革命前的政权 三、政治革命的作用 1.革命实现了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因而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2.革命建立的新制度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中国革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独立,为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4.革命不应该是永久的,最终将转向改革道路 第三节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涵义 1.改革的涵义 改革是那些范围和速度受到限制的社会和政治体系变革改革同时还意味着向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平等、政治参与扩大的趋向相对于革命而言,改革是对革命后社会有条件的扬弃,体现着社会变化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2.政治改革的涵义 狭义的政治改革是统治者自觉健全和完善政治统治体系的过程广义的政治改革与改革同义,任何方面的改革都是政治性的,都会对政治体制产生影响 3.政治改革与改良主义 二者不同后者是19世纪下半叶历史时代产物,主要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所采取的一种政策,以及在当时工人运动内部滋生的一种既会主义思潮 4.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民众的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压力 5.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政分开; (2)选举制度的改革; (3)立法机关的改革; (4)司法制度的改革; (5)政府工作机构的改革; (6)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7)人事制度的改革。
二、政治改革的实施战略 1.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1)改革应当采取弹性政策,防止分裂,既防止保守,又防止激进;而革命则竭力使政治两极化,分清敌我 (2)改革是一场渐进变革,需要精心设计与控制;而革命是一场暴烈的社会运动,其任务是破坏秩序 (3)改革无论是以经济结构变革还是政治体系变革为开端,最终是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体系均衡发展;而革命则是进行政治动员以促成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2.政治改革实施战略的类型 (1)全面的闪电式改革这种改革试图在各个领域同时推行一系列改革,以求彻底变革传统秩序但是这种改革容易激起社会各方面旧势力的全面反对,造成改革失败 (2)分项的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将改革项目相互分开,逐步推进,将社会的反对势力分散化 3.后发达国家政治改革成功的影响因素 (1)后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权威扮演了关键角色要取得改革成功,前提是政权合法性的存在 (2)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民富裕损害人民经济利益的任何改革都不会成功 (3)后发达国家要要选择适当的改革次序,通常是采取由经济改革向政治改革过渡的顺序。
三、政治改革的条件与作用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 (1)政治改革是社会迫切需要的结果 (2)经济发展这既为改革提供了充足资源,也为改革提供了社会支持3)社会稳定是政治改革的前提条件 (4)这些条件是相对的,因为有的改革成功并不必然以经济改革为先导,而是政治改革为经济改革铺平道路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 (1)改革者必须牢牢控制国家权力 (2)改革者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3)改革者要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系统计划 (4)改革者要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3.政治改革的作用 (1)成功的政治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涉及面广的全局性改革实际上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途径的影响,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改革有利于维持统治阶级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秩序 (3)改革的失败则会导致政权的瓦解和社会动荡 思考题 一、简述政治现代化的涵义 二、简要比较几种政治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关系 三、简述政治革命的涵义 四、简述政治革命的实施战略。
五、简述政治革命的条件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