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范文——雁门关关城主体及附属建筑保护修缮设计.doc

46页
  • 卖家[上传人]:wo7****35
  • 文档编号:60519420
  • 上传时间:2018-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9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天津城建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雁门关关城主体及附属建筑保护修缮设计Yanmenguan Principal and Subsidiary Buildings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Design摘 要 雁门关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有很高历史意义和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雁门关日益破败修复雁门关,恢复其历史上的光彩成为了建筑工作者的责任文章先介绍了官署建筑的损毁情况,并结合修复工作进行分析;然后以建筑遗址、文献资料作为突破口,推敲雁门关官署建筑历史风貌并进行详细计算;最终提出合理的修缮设计方案关键词:雁门关;官署;古建筑修复;明代官式建筑; ABSTRACT Yanmengu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ng dynasty Great Wall defense system, its construction has a high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valu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in the history of yanmenguan increasingly dilapidated. Repair of yanmenguan, restore its history glorious beca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government office building damage, combined with the repair work is analyzed; Then to construction site, litera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deliberate yanmenguan partners look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detailed calculation; Eventually the repairs to the reasonable design scheme is put forward.Key words:Yanmenguan;Yamen;Ancient building repair;Official buildings in the Ming Dynasty目 录第一章 历史沿革及价值评估报告 11.1项目概况 11.2雁门关诞生的历史背景 2第二章 现状勘察报告 42.1雁门关关城的总体布局及修建沿革 42.2本案主要勘察范围及内容 42.3残损分析 52.4勘察结论 6第三章 修缮设计方案 73.1项目设计依据 73.2设计原则和方法 73.3历史风格研究 83.4修缮研究工作--以本案正堂的推敲过程为例 103.6成果检验 24致 谢 25参考文献 26附 录 27附录 外文资料原文及译文毕业设计任务书第二章 现状勘察报告2第一章 历史沿革及价值评估报告第一章 历史沿革及价值评估报告1.1项目概况1.1.1名称 雁门关关城主体及附属建筑保护修缮设计——官署部分1.1.2地点 现在的雁门关在山西省的代县,县城以北大概20公里的雁门山(句注山)中,据记载现在的雁门关修建于明洪武初年,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山古称句注山,其大体位于北纬39°线,气候上恰好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中原农耕文明及北方草原文明长期混居于此地加之其地形险要,外连大同盆地,内接忻定盆地,使得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官署位于雁门关城中部的山坡上,其东面的牢房紧邻地利门和城墙,西面不远处为天险门,北面高地上有雁塔一座这样的位置便于守备处理政务和指挥作战1.1.3概况 历史上雁门关位于明朝在西北的四大军事政治重镇之一,也是明朝北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战乱和年久失修,雁门关日益破败 官署又名为守备衙署,原建筑有署门面宽3间,门前设石狮一对、照壁一座正堂面阔5间,东西亦各有配房,是守备处理公务及下榻处官署建筑毁坏比较严重,修缮前仅剩台基和柱础等部分1.2雁门关诞生的历史背景1.2.1长城防御体系概况 春秋时代中期,楚国在其领土的北边建筑了一道长达数百公里,称为方城的城墙,而 列国见状也起而效尤,开始在国境建构长城到了秦始皇时代,更投入30万军民建设西起甘肃、东至辽东万里长城,用来防备匈奴与东胡入侵在汉朝时还有把这座长城扩大,藉此跟匈奴对抗,不过之后的朝代则没有再继续积极把守长城 到了宋朝之后,由于国土陆续被女真族与蒙古人蹂躏,因此汉民族又重新开始重视边境防防守。

      明朝遂以国家力量重新构筑起坚固的长城这座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约73000公里的长城,可说是将整个中国本身变成了一座城塞1.2.2雁门关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雁门关连接北面的大同盆地,和南部的忻定盆地恒山山脉阻隔了这两大盆地,只有雁门关附近的山脉收细,高度较低,可以通行,因此这里设关卡自然是可以把控南北因为忻定盆地是太原大门,二者唇亡齿寒,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北宋时,由于一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雁门关于是成为了宋人面对辽人的第一道防线,开始真正成被中原王朝当做军事重镇经营 明代,为了抵御北元袭扰,在北方经营长城防御体系其中西北方向的军事政治重镇有: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四镇(明朝的四大防区:宣府、大同、蓟、辽东)长城的建筑方法会因地理条件而有所差异在甘肃省与陕西省等沙漠地带中,是以版筑与日晒炼瓦来筑城,而在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山岳地带则使用石头当作建材在北京的八达岭可看到的是属于典型明朝长城,以切削过的石块当作基座,在上面堆砌砖头,是砖石并用的城牆构筑于要地的敌台常驻有士兵,在战时会成为守城的重要据点在长城之外设置有烽火台,可以尽早察觉威胁国境的敌军动向,并将情报传达至城内。

      在塞内的要塞会建造支援敌台守备的堡城,街道的交叉点上则会设置关城 然而到了清代,由于版图的扩大,雁门关的防御价值对于满汉蒙回藏大一统的清朝来说已经丧失 抗日战争时期,雁门关对阻碍日军的进攻还发挥了一定作用如1937年雁门关伏击战,对当时正在进行的忻口会战产生了积极影响 6第二章 现状勘察报告第二章 现状勘察报告2.1雁门关关城的总体布局及修建沿革 现在的雁门关是于明洪武初年移址修建的,明景泰、正德、嘉靖增修,万历三十五年复筑历史上的雁门关包括西陉关与东陉关,修建于不同年代,其中西陉关(铁裹门)湮灭已久关城设有:地利门(西)、天险门(东)、关帝庙(瓮城中)、雁塔与敌楼(北部)、李牧祠(天险门外)2.2本案主要勘察范围及内容 本案主要勘察和修复对象为关城内的官署建筑,勘察范围如图所示内容包括官署门、照壁、马厩、兵刑工、戒石坊正堂及东西配房遗址等2.3残损分析2.3.1残损现状墙体、基础、台明、柱础残存现状官署建筑修缮前仅存遗址)2.3.2残损原因A.年久失修:雁门关在清代已经失去了防卫功能,弃用了数百年时间,因此无人维护B.战乱破坏:在抗日战争中这里发生过战斗,战时的损坏无法估计。

      C.自然因素:由于修筑于山体上,下雨时雨水夹带山石而下,如果发生滑坡等灾害,建筑必然受到严重损毁同时雨水侵蚀、风化、植物生长、动物破坏等对建筑也有很大影响D.村民破坏:过去附近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自家修筑房屋也会挪用关城的建材,长此以往关城建筑必然残破特别是官署建筑地势平坦便于搬运,又无实际功能,于是成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对象E.历史修复:历史上的修复工作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会加重对文物建筑的毁坏目前修复工作中应对此加以甄别,合理评估建筑现状,统筹兼顾 2.4勘察结论①残损总结 官署建筑损毁建筑严重,仅存台基、柱础等②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 需要对场地、山体进行加固,排除松动的土石对建筑基础的影响对残损的城墙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坍塌③结论 建筑遗址状况不佳,应进行详尽勘测清理和保护但是原有建筑的柱础、柱径、面阔开间和规模等信息可以得到,这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从以往的文献和图纸信息以及现场找到的残损构件来看,复原官署建筑的可能性还是有的第三章 修缮设计方案第三章 修缮设计方案3.1项目设计依据A.遗址现状:尊重现状,尊重第一手资料并发掘其背后的信息B.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记述有雁门关历史资料的书籍,中国古代建筑做法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以及相关规范。

      如:《雁门关志》、《雁门关长城建筑》、《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图像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构造技术》等C.图片资料:调研、测绘、点云扫描数据等D.其他资料:咨询相关学者、村民、考察相关实物等3.2设计原则和方法 中国传统建筑的做法与文字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把建筑的做法通过文本和图纸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推广到各地依照文字建造建筑如此既保证了对工程质量的监控,也保证了建筑传承的稳定性,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如《营造法式》)同时,这也给后人利用遗址和文献复原传统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设计原则:在尽量保护原有历史建筑的前提下,详尽的考证建筑的历史和发展,尽可能真实的把建筑复原成历史上应有的样子具体到本案来说,历史建筑几乎完全损毁,工作重点应为如何尽可能真实的复原建筑的历史风貌 设计方法:①对已知的遗址现状情报进行分析,研究其历史发展并进行价值评估,断定应具体恢复到哪个历史时期的风貌②通过研究这个历史时期相关建筑的做法(明代官式木构做法),加以比照其他建筑(如:关城其他建筑、附近同时期建筑、同时期建筑和地方建筑、同类型建筑及构件),对原有建筑形制、结构、做法进行推敲。

      ③研究当地建筑的传统建造工艺,向当地村民询问民间做法,把这些信息结合到建筑复原的工作当中,让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更加原汁原味④设计完成后应当利用三维技术和模型检验复原的建筑是否符合历史和传统建筑理论,如果有问题应当继续深入推敲,保证复原的建筑真实合理 3.3历史风格研究3.3.1历史风格确定 根据文献记载,雁门关修建于洪武初年,历史断代上属于元末明初其平面做法(减柱造、移柱造)确实也有这一时期的痕迹,验证了文献的记载因此把建筑风格确定为明朝初年是较为合理的3.3.2减柱造、移柱造 元代建筑中常使用这种做法,明代建筑中逐步淘汰,除非是为了满足特殊需求才会使用(如本案正堂)在元代生产力凋敝,木构架做法被简化,如斗拱减小、取消室内斗拱、简化柱子做法等特别是北方地区,更为明显,显示出粗率、随意的建筑风格案例: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山西永济永乐宫3.3.3明代木构特点 明初(洪武、永乐、洪熙到宣德五朝约70年时间)特别是本案所处的洪武年间,社会上弃元扬宋风气盛行,产生了浓厚的克己复礼的复古之风简化装饰,木构整体性增强,建筑上显示出朴实浑厚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