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隆中导游词7篇例文.docx

31页
  • 卖家[上传人]:1518****093
  • 文档编号:247986065
  • 上传时间:2022-0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11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隆中导游词7篇古隆中导游词7篇  作为一名静默奉献的导游,经常须要打算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那么写导游词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古隆中导游词,欢迎大家共享古隆中导游词1  各位,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古隆中的牌坊它是隆中的标记,清光绪19年湖北提督程文秉组织修建仿木结构,四柱三门楼式,高约六米,长约十米,用青石开榫组装而成我们看到在牌坊正面大门上雕着“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门术线雕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古人竟然是这样了解诸葛亮,知道诸葛亮靠淡泊、安静而成为了大才,又在刘备的“三顾”诚请下拿出了建国大纲《隆中对》,帮助刘备、刘禅两代人立国续业,可谓“老臣”忠心一片,现在大家跟我到牌坊的背面,上方刻着“三代下一人”,两边门术上刻着“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夏、商、周三代之下,无人能与诸葛贤相相比,他可与扶汤灭桀的伊尹,助武王灭纣的吕尚称兄道弟,不分高下,指挥作战从容调度,连西汉大臣萧何曹参也暗然失色,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可以自由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的躬耕田,与之遥遥相对的那座亭子叫“抱膝亭”,是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隆中时常抱膝长呤,接着前行50米,就是草庐碑了,正面有“草庐”两个字,背面是“龙卧处”三个字,襄阳名士庞德公认为诸葛亮是“骄龙”误入浅水湾,一遇风雨便化龙:后来发生的事也恰好验证这句话。

        顺着这条小路接着前行,诸葛亮的武候祠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它位于隆中山腰,始建于晋朝,历代修理不断,如今的武候祠是四进三院的清代层台建筑,现在我们看到一殿内的这尊诸葛亮铜像是全国唯一的一尊仿真诸葛像,您看诸葛亮身披八卦衣,手握羽毛扇,一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闻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好学,为师母所赏赐的,穿过走廊,我们来到了二殿,二殿内主要陈设的是董必武、郭沫若等名人的匾额,题词和对联,大家看到正中是挂的这幅中堂是我国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其中他将诸葛亮与陶渊明作了一番比较,从而得出了这样自己结论:诸葛亮与陶渊明是有着雄才大略远大理想的一代谋士,而在仕途上却结局迥然,主要取决于是否遇到像刘备这样的明君,民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他同样做了一番大胆的揣测,假如让陶也遇到贤主,他的桃花源记未尝不会现实于天下,同样使诸葛亮终身隐逸,潜心探讨,其诗作也未尝不如陶渊明,不知道您是否同意郭老的看法,边走边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祠的大殿,其中供奉的是诸葛亮以其儿子诸葛瞻,孙尚的塑像,他们一家三代都为国家的复兴献出了生命,同样值得我们后人敬重,在大殿的左侧分别有两个偏殿,娘娘殿和三义殿,是为纪念诸葛亮的贤内助黄月英和桃园三结义而修建的,您可以过去看一下。

        参观完武候祠让我们一起去诸葛亮的家里看看吧,1800多年过去了,诸葛亮的家也历经了沧桑的改变,明襄简王朱见淑认为诸葛草庐风水好,就在这里建了自己的坟墓,后人称其是毁人阳宅,建其阴宅,我们在这里只能见到襄简王的陵墓封谁和墓帝的清代建筑“草庐亭”,这就是诸葛亮当年草庐的真正所在,不过诸葛亮家中的“遗物”还有一样存在,那就是前面的那口“六角井”,它也是推断草庐位置的唯一证据  下了这段石阶,从这扇小门里进去,我们就到了“三顾堂”相传诸葛亮在这里接见了刘备、闻名的“隆中对”就发生在这里,今日的三顾堂保持了光绪年间的风格,陈设有复制的诸葛亮几案和卧榻门口有古柏三株,传闻是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栓马树,现在您看这里还拴着几匹马,您可以骑上它在三顾堂前拍个照,体会一下三顾茅庐的感觉  出了三顾堂,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仿汉建筑“诸葛草庐“,1987年重建,其建筑面积有463.5平方米,分前后两个院落,由草堂、客房、卧房、厨房,内走廊等组成,这是后人想像的诸葛亮的居住之处,可能略微地弥补一下我们无法见到1800年前的诸葛草庐真迹的缺憾了!  出了“草庐“,沿着溪水向西走,我们一真可以追溯到溪水的源头老龙洞,泉水从老龙洞里流出,冬缓夏涌,汩汩不绝,泉眼四周是20多亩大片平坦的农田,特别相宜耕作,可谓是天下旱涝十年也不怕,此山冲是肯定是旱涝保性之地,诸葛亮当年选中这块隐秘的山冲在隐居,真是有慧眼啊!诸葛亮说自己“敬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是啊,在这样静幽的环境里,若没遇上刘备真诚的屈驾三顾,他可能就在这山冲里当“陶渊明”过一辈,那样的话,中国就多了一位一般平凡的农夫,而少了一位谋略千里,料事如神的一名名相,岂不缺憾啊。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今日的隆中之行立刻就要结束了,不知道面对这具有传奇色调的诸葛亮1800年前的寓居之地,您有什么感想,您看这群山如海,松涛声声,真像在大海中一样,诸葛亮是不是正像一条卧龙蜇伏在浅湾中呢,真诚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欢迎您再到隆中来!古隆中导游词2  古隆中风景区位于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群山中,是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区风景区里有隆中山,大棋山,小棋山……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山下泉水池塘,山涧小溪,流水潺潺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现在有三顾堂,彩虹桥,武侯祠……等名胜古迹今日,我就带大家巡游一下三顾堂  大家请看,前面葱郁大树掩映的木屋,朱红色,盖着琉璃瓦,门上写着醒目的三个字“三顾堂”哈哈,你们才对了,这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看到了吗?门两旁的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我考考你们吧!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什么?呵呵,有人猜对了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刘备的千秋伟业所作的两个《出师表》三顾”是指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一对”指当年诸葛亮所作的《隆中对》这副对联歌颂了诸葛亮的聪慧才智  现在可以进入三顾堂了。

      里面是一个幽静古朴的四合院,你们会看到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蜡像,活灵活现我在门口等候,你们赶快去细细巡游记住不要乱扔果皮,不要抽烟十二点半在门口集合,去吃隆中特色古隆中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今日带你们旅行的导游,我叫孔星雨,大家可以叫我孔导今日我们巡游的是闻名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古隆中,请大家做一个文明的游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扔果皮纸屑  古隆中位于襄阳市郊区,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风景美丽,更重要的因为它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此隐居读书躬耕,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的地方请大家看我们前方的这座高约6米,宽约10米的石碑坊,它是清朝光绪十九年所建,在石碑坊的正中心刻着三个大字“古隆中”,石碑坊的两边门柱正面上雕刻着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侧的小门上刻着诸葛亮的古训:淡泊明志,安静致远  走过石碑坊大家可以看到一座小桥,它叫小虹桥别看这座桥小,它的故事可大着咧!据说刘备冒大风雪到隆中探望诸葛亮,在这座小桥上看到了一个人,以为是诸葛亮,赶忙上去探望,交谈中才知道这是诸葛亮的岳父,刘备得知诸葛亮不在,便回去了  接下来,大家看我手指的地方,这座祠堂叫做武侯祠,是用来纪念诸葛亮的,大家肯定很惊奇,为什么这座祠堂叫武侯祠呢?诸葛亮又不姓候?原来是因为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让诸葛亮来教化他,又把诸葛亮封为“武乡侯”。

      所以这座祠堂叫做武侯祠这里还有不少景点,大家可再自由走走、看看  今日的旅行结束了,大家肯定还沉醉在这美景之中吧,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协作,感谢再见!古隆中导游词4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吹牛三国演义120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我们今日要参观的就是天下著名的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十年、以待明君的古隆中  隆中在襄樊城西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三国演义》中对隆中是这样描述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是一个风景漂亮的地方  隆中之所以天下著名,缘由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在顾茅庐的所在之地,在是闻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就起先,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状况和有关传闻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今山东沂水县人)父母早亡,从小便随叔叔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叔叔逝世以后,诸葛亮就在隆中盖了几间草房住下,他“昼勤四体,夜诵经书”,躬耕自食。

      古隆中内有数十亩“躬耕田”,据说便是诸葛亮当年耕作的地方躬耕田旁有梁父岩,相传诸葛亮在劳动之余喜爱咏唱《梁父吟》,以寄予志向诸葛亮的活动,慢慢引起了荆州有识之士的留意徐庶、崔州同等有才识的青年,和他相交甚厚德高望重的襄阳名士庞德公品评诸葛亮为“卧龙”,蛰伏的蛟龙一旦腾飞,前途将不行限量而沔南名士黄承彦更是把自己的珍宝女儿许配给他虽然隆中有人说“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黄承彦的女儿叫黄月英,小名叫阿丑阿丑小姐不仅不丑,而且聪慧、貌美,是一个不行多是的才女她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而且在诸葛亮的千秋功业中志了不小的作用  公元207元冬天,在徐庶、司马徽的举荐下,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隆中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良策这就是千古传名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遗址,就在“三顾堂”上它是诸葛亮的故居,也是隆中胜迹的主体部分  刘备的“三顾”和同等、坦诚相待,使诸葛亮变更了“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初衷,当即提出了闻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施政纲领那就是取荆州,占益州,联东是,抗曹操,三分天下,进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

      真可谓:“未出茅庐,先分天下  从今,诸葛亮离开了隆中,为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施政纲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诸葛亮过人的才智、胆略,才使刘备快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政权,刘备曾欣喜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得极其生动、壮美,甚至带上了几分神话色调,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崇拜,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日本经济界掀起了一阵《三国演义》热,成书的专著、专辑有《三国的人际关系学》、《三国的才智》、《三国——商业学的宝库》等等更有一位教授,言之凿凿地说,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就擅长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使松下电器公司在世界崛起不知我们有何感想?  由于积劳成疾,诸葛亮于五十四岁壮年病逝,安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在的陕西省敏县南部)诗圣杜甫曾写有一首诗追悼诸葛亮,其中有这样几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非常思念,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才智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辨别真假。

      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议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出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不少笔墨官司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时,这场争辩更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允,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肯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