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考九年级物理知识点.docx
9页2022中考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连接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特点: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路,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电路、线路或元件为达到某种设计要求的功能的连接方式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具体方法是: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2)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电流的测量】 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 串联电流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U1+U2=UR1+R2=RI1=I2=I 二、并联电路中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干路的两端电压. 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I1+I2+… U1=U2=UI1+I2=I1/R1+1/R2=R 九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
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
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
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九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9 页 共 9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