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论义利兼顾以义为先].docx
7页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论义利兼顾以义为先] 摘 要: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这是从古到今争辩不休的热门话题,也是围绕卫生改革而出现的诸多理论分歧,争议的核心问题重义轻利,重利轻义,还是义利兼顾?笔者认为只有义利兼顾才是科学的,进步的原则它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体现了按劳安排的原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义利兼顾 以义为先 正值利益 利己主义 1. 重义轻利的局限性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都强调的是重义轻利孔子在《论语·里仁》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北宋欧阳修说:“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财货也”被称为汉代孔子的董仲舒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也有“商人重利轻别离”之句,在中国传统的医学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著作赞扬那些济世救人,一心赴救,不计名利,一视同仁,无欲无求,为病人服务的好医生《医史》上的“杏林春暖”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佳话抨击营利,甚至谋生的医务人员这种单纯的重义轻利,义、利分别的观点,都是认为义与利是不相容的把义看成是善,把利看成是恶 2. 重利轻义的局限性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医务人员思想中原有的: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平均主义,因循守旧,不讲效益,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等等道德观念受到了商品经济固有的价值观的严峻挑战。
医疗卫生部门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须要,为了加强内部活力,完善补偿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引入经济运行和竞争机制,实行技术经济责任承包制有偿服务”、“优质优价”、“专家门诊”、“业余服务”等等改革措施,医院管理加强了,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样,国家拨款削减了,医院逐步由自主经营向自负盈亏过渡 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仍旧是价值规律,以交换价值为前提,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的,它简单使人们只注意经济核算加之,近几年来在肯定程度上存在着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不良,安排不公,脑体倒挂,医院管理中也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忽视思想政治工作于是,有的医院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实行各种手段,巧立名目,乱收费,多收费,只顾抓钱,见利忘义,忽视社会效益和医疗质量在医务人员中吃请受礼自开“礼单”向病人索取财物,“走穴”中饱私囊更甚者,出售伪劣药品骗钱害人,见死不救,推诿病人虽然这只是个别的恶劣行为,而广阔的医务人员是能坚持廉洁行医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但是上述那种重利轻义的不道德现象却是起着“轰动效应”和“示范效应”的作用,严峻损害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声誉 3. 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科学性 综上所诉,重义轻利,重利轻义的思想明显都是片面的。
那么,应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呢? 3.1 应当承认和敬重医务人员的个人利益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第82页)邓小平同志说过:“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假如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启动器,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的总和是不能回避利益的正因如此,作为医疗卫生活动主体的医务人员,他们的行为与利益亲密相关,正确相识和处理医务活动中的利益问题,是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主体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没有个体的主体主动性,就没有群体的主体主动性,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不行能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把依靠个人爱好,依靠对个人利益的关切“看成是达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列宁选集》第4卷 第573页)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提倡无私奉献,医务人员不应当考虑个人利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际假如忽视或否认医务人员的个人利益,势必要压抑他们劳动的爱好,挫伤他们的劳动主动性而医务人员个人利益和个人活动是实现集体利益和形成协调集体行动的中介,只有医务人员个人的活动与其自身利益相联系,个体活动成为自主活动,其个体的主体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这样,医务人员群体的主体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3.2 应当确定人们通过正值的手段去获得正值的个人利益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通过诚恳劳动去获得酬劳,不仅是正值的,而且是应当的;不仅是可以默许的,而且也是值得赞美的否则,做买卖只有把东西送给别人才算光彩,按等价交换原则,各获其利就不算光彩正值的个人物质与个人利益与个人的利己主义有本质区分正值的个人物质利益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个人的利己主义是一个道德问题正值的个人物质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正常须要说它“正值”,一个是因为这种须要是合理的,是实现社会可以和应当供应的必需的生活条件;二是个人为满意这种须要的手段和途径是正值的即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这种满意,而不是无偿地占有国家、集体和他人物质利益,换言之,正值的个人物质利益是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允许的劳动所得,比如依照按劳安排原则所得到的工资、奖金等等正值的个人物质利益是劳动和享受的统一,它包含着个人劳动创建和自己应用的客观物质须要因此,我们强调义利兼顾,这里指的“利”,即是指个人正值的物质利益,与自私自利的“利”有本质的不同个人利己主义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观点及行为,是剥削阶级的相识形态利己主义在行为表现上有两个特征:一是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地谋取和扩大个人私利,不惜损害或牺牲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二是工作不负责,不仔细履行甚至推辞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坐享其成。
我们反对把正值的个人利益贬斥为利己主义,又反对把利己主义誉称为正值的个人利益,反对的是一切损人利己,而不是反对正值的个人利益在改革和医德医风建设中,我们既要提倡一心一意为人民身心服务的奉献精神,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尽可能地满意医务人员正值的利益须要 再次,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辩证统一马克思说过:“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全集》12卷 734叶)这就是说,人本身就包含着这两个冲突的方面:一方面,他是一个个体存在物,即是马克思的“独立的动物”;另一方面,它又同时是一个社会成员的存在物,即马克思讲的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马克思讲的人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的这种两重性或冲突性确定了人的须要和利益的两重性或冲突性:一方面,人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物,他有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须要,这种须要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他还有维持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的须要,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社会集体的利益这样使人的利益与须要呈现出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双重特点两种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而问题在于怎样调整这两种利益的关系,用什么样的观点、方法来对待和调整这两种利益之间的冲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观点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点是相适应的。
因此,我们肯定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正如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指出的:要解除一切干扰,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从实际动身,嘉奖先进,照看多数,把社会主义医德的超前性和现实性,把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医德教化方法,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医务人员一起向上,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更好地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