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习图表汇总.doc
47页经络腧穴学习图表汇总〔学员专用〕经络资料聚集到这里供大家查询:经络的涵义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路,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起到沟通外、贯穿上下、联系左右、网络周身的作用,将外在筋、脉、肌、皮、五官、九窍与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凡人体行于深层纵行较大的主干脉为经脉,行于浅层横行较小的分支脉为络脉经尤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指出:“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即:生命是否存在,取决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够治疗,也是由于经络起了作用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在连属于腑脏,在外联络于筋肉、皮肤正所谓“诸病于,必形于外〞经脉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分为十五络脉、络、浮络等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在体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 奇经 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 十二经之海 、 血海 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督脉行于背正中,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 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鼻,沿腹部正中线上行,通过胸部,颈部,到达下唇,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行至两目下任脉:任,也就是担任的意思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与全身所有阴经相连,凡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所司,故有 阴脉之海 的称号任脉能妊养胎儿,与女子经、带、胎、产的关系密切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合称“十四经〞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王惟一(987~1067年),把《黄帝经》里描述的14条经脉线刻画在一个铜人模型上,成为世界上第一具针灸经络学教学、科研和临床治病的模型在这具模型上不仅详细刻画了14条经脉线,而且还在这14条经脉线上刻出了354个穴位。
也就是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宋朝的1500年间,这14条经脉线被中医学家一直保存下来,为千千万万炎黄子的保健医疗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十二经穴起止歌中府肺经出少商,少商别络注商阳 商阳大肠迎香上,香接承泣至胃旁; 头维下降至兑穴,兑传隐白至脾乡; 最终脾络名大包,大包再接极泉场 泉贯少冲心部井,少泽相连即小肠; 上达听宫睛明会,膀胱下达至阴旁 至阴斜出涌泉底,肾脉还归俞府藏 俞府天池横络截,三焦宛转丝竹扬 丝竹更贯瞳子窌,胆经下入窍阴方 窍阴横亘大敦井,敦上期门肝脉当 期门历遍还中府,经络周流仔细详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即: 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与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相表里(寅时)肺经手太阴出中府(腋傍)至少商(手拇)(卯时)大肠手阳明起商阳(手食指)至迎香(鼻傍)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与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走头〕相表里(戌时)心包手厥阴出天池(乳后)注中冲(手中指) (亥时)三焦手少阳起关冲(手名指)上丝竹空(眉尾)手少阴心经〔从胸走手〕与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相表里(午时)心经手少阴出极泉(腋下)注少冲(手小指) (未时)小肠手太阳起少泽(手小指)上听宫(耳中)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辰时)胃经足阳明起承泣(目下)下厉兑(足次趾)(巳时)脾经足太阴起隐白(足)上大包(腋下)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子时)胆经足少阳起童子髎(目锐眦)下窍阴(足四趾) (丑时)肝经足厥阴起大敦(足)上期门(乳下)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申)膀胱足太阳起睛明(目眦)下至阴(足小趾) (酉)肾经足少阴起涌泉(足心)上俞府(胸前)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二、十二经脉的名称: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 a、四肢部: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上肢侧前缘为手太阴肺经,中线为手厥阴心包经,后缘为手少阴心经;上肢外侧前缘为手阳明大肠经,中线为手少阳三焦经,后缘为手太阳小肠经 下肢外侧前缘为足阳明胃经,中线为足少阳胆经,后缘为足太阳膀胱经;下肢侧前缘,在踝上八寸转为中线为肝经,下肢侧中线在踝八寸处转为前缘的为足太阴脾经,下肢侧后缘为足少阴肾经 b、头和躯干部: 手三阴联系胸,足三阴联系腹极胸,手足三阳联系头阳明经行于身前,少阳经行于身侧,太阳经行于身后在头部阳经的分布也是如此在腹部:正中线旁开五分为肾经,旁开二寸为胃经,旁开四寸为脾经;旁开八寸为肝经 四、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构成的六对属络表里关系是: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干净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五、十二经脉巡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脚,足三阴经从脚走腹到胸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 手太阴肺经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交于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交于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交于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交于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交于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交于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交于督脉, 督脉交于任脉, 任脉交于手太阴肺经 六、奇经八脉的名称: 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七、奇经八脉的功能是: 对所有经络有统帅、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 八、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 十二进里的络脉分布于四肢,督脉分布于身后,任脉分布于身前,脾之大络分布于身体侧面 九、经络的作用有四点 一是、沟通外;二是、运行气血;三是、抗御病邪;四是、传导感应十、经络理论的临床运用 表达在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具体表现有四点:一是、诊法;二是、分经辨症;三是、寻经取穴;四是、药物归经。
十一、输穴的定义 输穴是指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响点和针灸、按摩等治法的刺激点 十二、腧穴的分类:可分为三类,一是、十四经穴;二是奇穴;三是、啊是穴 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输穴,统称为十四经穴共有三百六十一穴 经外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历效穴,统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以痛点或阳性反响点的穴位称为阿是穴 十三、腧穴的作用: 有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 十四、腧穴的主治规律: 有分经主治和分布主治两方面 十五、五腧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运用: a、定义: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腧穴,又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为五腧穴 b、穴名〔按五腧顺序排列〕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阴陵泉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诸 支沟 天井小肠经: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胃经:历兑 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胆经:足窍明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c、临床运用: 井穴主治神智昏迷,荥穴主治热病,腧穴主治关节痛,经穴主治喘咳,合穴主治六腑病症。
十六、元穴与络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运用: a、元穴的定义: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输穴,是脏腑元气流注的部位,称为元穴 b、穴名:肺元太渊,心包元大龄,心元神门,脾元太白,肝元太冲,肾元太溪,大肠元合骨,三焦元阳池,小肠元腕骨,胃元冲阳,胆元秋墟,膀胱元经骨 c、元穴的临床运用: 元穴又称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对本经精气有滋生、助长、强壮的作用在临床上还常与络穴配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d、络穴的定义:十二经脉在肘、膝以下各有一个络穴,在躯干部还有任脉、督脉、脾之大络共十五个故称为十五络 e、穴名:肺络列阙,心包络观,心络通理,脾络公,肝络犁沟,肾络大中,大肠络偏离,三焦络外关,小肠络支正,胃络风隆,胆络光明,膀胱络飞扬 f、络穴的临床运用: 络穴主治本经极与其相表里的病症临床上沿元络合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十六、隙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运用: a、隙穴的定义:隙穴是个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分布于肘、膝以下 b、穴名:肺隙孔最,心包隙隙门,心隙阴隙,脾隙地基,肝隙中堵,肾隙水泉,阴维脉隙竺斌,阴跷脉隙交信,大肠隙温溜,三焦隙会中,小肠隙养老,胃隙凉丘,胆隙外丘,膀胱隙京门,阳维脉隙阳焦,阳跷脉隙腑阳。
c、隙穴在临床上的运用: 隙穴长用来治疗本经巡行部位与所属脏腑急性病症,阳经隙治疼痛,阴经隙穴治出血症,还可诊断本经病症 十七、输穴与幕穴的定义、穴名和临床运用: a、肺输穴的定义:十二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输穴称为背输穴 b、穴名:肺为肺输,心为心腧,心包为厥阴腧,肝为肝腧,胆为胆腧,脾为皮腧,胃为胃腧,三焦为三焦腧,肾为肾腧,小肠为小肠腧,大肠为大肠腧,膀胱为膀胱腧 背腧穴的临床运用: 背腧穴可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治疗与五脏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d、幕穴的定义: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幕穴 e、肺幕中府,心包幕膻中,心幕巨阙,胆幕日月,肝幕溪门,脾幕章门,胃幕中脘,大肠幕天枢,三焦幕石门,小肠幕关元,膀胱幕中济 f、幕穴的临床运用: 临床上既可通过观察、触摸腧、幕穴的异常变化,诊断相应脏腑疾病,也可刺、灸腧幕穴来治疗相应脏腑疾病腧、幕穴在治疗上有共同之处,幕穴对脏腑病症属于邻近取穴,临床上多与元穴相配,腑病多与合穴相配又可已背腧穴。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