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docx
10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第 5 届( 1971 年于保加利亚的索菲亚)【题 1】质量为 m1 和 m2 的物体挂在绳子的两端, 绳子跨过双斜面顶部的滑轮, 如图 5.1 ;斜面质量为 m,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1 和 2;整个系统初态静止;求放开后斜面的加速度和物体的加速度;斜面保持静止的条件是什么?摩擦可以忽视;解:我们用 a 表示双斜面在惯性参照系中的加速度(正号表示向右的方向) ;用 a0 表示物体相对斜面的加速度(正号表示左边物体 m 下降)两个物体在惯性系中的加m1 m2m速度 a1 和 a2 可由矢量 a 和 a0 相加得到(如解 图 5.1图 5.1 );用 F 表示绳子中的张力; a对沿斜面方向的重量应用牛顿其次定律;使物体 m1 加速下降的力是 m1gsin 1- F在惯性系中,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重量为a0- acos 1a0 a1 m1 ma am2 a2a0所以,对此斜面重量,牛顿其次定律为: 解图 5.1m1( a0- acos 1)= m1gsin 1- F同样,对于 m2 有m2( a0- acos 2)= F- m2gsin 2两式相加:( m1cos 1+ m2cos 2)a=( m1+ m2)a0-( m1sin 1- m2 sin 2)g ( 1)我们用动量守恒原理来讨论斜面的运动;斜面在惯性系中的速度为 v(向右);物体相对斜面的速度为 v0;故斜面上两物体在惯性系中的速度的水平重量(向左)分别为: v0 cos 1- v 和 v0 cos 2-v利用动量守恒原理: m1( v0 cos 1-v)+ m2( v0 cos 2- v)= m v对匀加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成正比,因此有: m1(a0 cos 1-a)+ m2( a0 cos 2-a)= m a所以 am1 cos 1 m2 cos2a0( 2)m m1 m2上式给出了有关加速度的信息; 很明显, 只有当两物体都静止,即两个物体平稳时,斜面才静止,这是动量守恒原理的自然结果;〕2由方程( 1)和( 2),可得到加速度为:a 〔m m1m2 〕〔 m1 sin 1m2 sin 2 〕 g0〔m1m2 〕〔 m m1m2 〕〔m1cos 1m2 cos 2a 〔m1 cos 1 m2 cos2 〕〔 m1 sin 1m2 sin 2 〕 g〔m1 m2 〕〔 m m1m2 〕 〔m1 cos 1m2 cos 2〕2假如 m1sin 1= m2sin 2 即m1 sin 2m2 sin 1就两个加速度均为零;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题 2】在一个带活塞的圆筒内装配着闻名的托里拆利装置;在水银柱上方有氢气,在0圆筒内有空气; 第一步,水银柱高度 h1= 70cm,空气压强 pk1= 1.314atm = 133.4kPa = 100cmHg,温度为 0 C= 273K;其次步,向上提升活塞,直至水银柱高度降为 h2= 40cm,这时空气压强 为 pk2 =0.79atm = 80kPa=60cmHg;第三步,保持体积不变,提高温度到 T3,此时水银柱的 高度为 h3= 50cm;最终, 第四步, 温度为 T4,水银柱的高度为 h4= 45cm,空气压强没有转变; 求出最终一步中氢气的温度和压强;解:我们将空气和氢气的数据列成表;两者温度是相同的;玻璃管的长度用 L 表示;为了简洁起见,我们以装有氢气的管子长度的厘米数来度量氢气的体积;压强全部用 cmHg为单位给出(见解图 5.2 第一步至第四步) ;L 70cm 40cm 50cm 45cm次 数1234氢气压强ph1ph2ph3ph4氢气体积Vh1Vh2Vh3Vh4空气压强空气体积100cmHgVk160cmHgVk2=pk3Vk3=pk4Vk4两者温度273K273KT3T4解图5.2从第一步到其次步, 对氢气应用玻意耳定律: ( L- 70)( 100- 70)=( L- 40)( 60-40)由此式求得玻璃管的长度 L= 130cm,因此,氢气在第一步至第四步中体积分别为: Vh1 =60cm, Vh2 = 90cm, Vh3 = 80cm, Vh4=85cm〔60 40〕90〔 ph350〕80273T3从其次步到第三步,氢气的状态方程为:对空气应用盖吕萨克定律:pk 3T360273从第三步到第四步, 我们只有向上提升活塞, 以便使空气压强保持不变; 氢气的状态方程为:〔 pk 350〕 80T3〔 pk 445〕 85T4解以上方程组,得: pk3= pk4= 80cmHg, T3= 364K, T4= 451K,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所以氢气的压强为: ph3= 30cmHg ph4= 35cmHg算出空气的体积比为: Vk1 : Vk2 : Vk4 = 6:10:12.4(注: cmHg为有用单位,应转换成国际单位 Pa)【题 3】四个等值电阻 R、四个 C= 1 F 的电容器以及四个电池分别在立方体的各边连 接起来,如图 5.3 所示;各电池的电压为 U1= 4V,U2= 8V, U3=12V, U4= 16V,它们的内电阻均可忽视; ( a)求每个电容器的电压和电量, ( b)如 H 点与 B 点短路,求电容器 C2上的电量;解:( a)_U 1C+ G _将这个网 R络绽开成 BC1F_U 2+RC1 + GCU1_U R C3 R2平 面 图(如解图R5.3.1 );由于电流不能通过 A电容器,C3 C2_U3C4 + H D_U4 R+EF _ + BR C4C2 AU3D + HR_U4+ E所以只在图 图 5.3 解图 5.3.1中 A-B-C-G-H-E-A 回路的导线中有电流;在这个回路中,电压为 12V,电阻为 4R;因此电流为: IU 4 U 14 R于是就知道了电阻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设 A 点的电势为零, 就能很简洁地算出各点的电势;AB〔 U4-U1〕/40 V3 VC〔 U4-U1〕/26 VG〔 U4-U1〕/2+ U110 VHE〔 U4-U1〕/2〔 U4-U1〕/2+ U1+ 〔 U4- U1〕/4+ U1+ 〔 U4- U1〕/213 V16 VD〔 U4-U1〕/2+ U1+ 〔 U4- U1〕/4- U31 VF〔 U4-U1〕/4- U3+ U211 V-6-6从每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可以算出其电量如下: C1 (11- 10)V= 1V, 1× 10 C; C2 (16- 11)V= 5V, 5× 10 C ;C-63 (6- 1) V=5V, 5 × 10 C ;-6C4 (1- 0) V=1V, 1 × 10 C ;2C _ + G我们可以算出各电容器的储能量 CU /2 ;电容器 C1 和-6 -6 UC4 各有 0.5 × 10 J ,电容器 C2 和 C3 各有 12.5 × 10 J ; 1( b)H 点与 B 点连接,我们得到两个分电路;如解图UR R_U2+ B H5.3.2 ;在下方的分电路中, 电流为 4 ,E 点相对 A 点的电2 RC 2 R R势是 U4=16 V , H 点与 B 点的电势是 U4/ 2= 8 V ; F 点的电U4A _ + E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势为 U 42U 2 = 16 V于是,电容器 C2 两极板的电势均为 16 V ,结果 C2 上无电量; 解图 5.3.2【题 4】在直立的平面镜前放置一个半径为 R 的球形玻璃鱼缸,缸壁很薄,其中心距离镜面 3R,缸中布满水; 远处一观看者通过球心与镜面垂A直的方向凝视鱼缸;一条小鱼在离镜面最近处以速度 v 2v v沿缸壁游动;求观看者看到的鱼的两个像的相对速度;水的折射率为 n4;如图 5.4 (3a), 5.4 ( b)K1 T1 O B解:鱼在 1 秒钟内游过的距离为 v; 图 5.4 ( a)我们把这个距离v当作物,而必需求出两个不同的像;在运算中, 我们只 T2考虑近轴光线和 小角度,并将角度C Dr B K 2E F O的正弦用角度本身 图 5.4 ( b)去近似;在 T1 点游动的鱼只经过一个折射面就形成一个像,如图 5.4 ( a)所示;从 T1 点以角度r = ∠A T1O发出的光线,在 A 点水中的入射角为 r ,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 n r ;把出射光线向相反方向延长,给出虚像的位置在 K1,明显∠ K1A T1=n r - r =( n- 1)r从三角形 K1 T 1 A ,有:K1T1K 1 A〔n 1〕r n 1 r利用通常的近似: K1A≈ K1O+R, K1AT1≈ K1O- RK 1O R于是 n 1K 1O R所以这个虚像与球心的距离为nK 1O R2 n水的折射率 n4,从而 K1O= 2R;如折射率大于 2,就像是实像;有像距与物距之商3得到放大率为K1 O n T1O 2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