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开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设想.doc
17页wd...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开封旅游开展中的问题及解决设想专 业: 工商管理专科学 院: 辽油电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 号:完成日期: 2010年4月内容提要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了目前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确意识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去规划、去保护这些文化和文物在对开封进展了实地考察以后,发现了开封存在着资金问题,制度问题,决策问题,规划问题,并且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开封文物保护、文化开展、环境规划以及旅游开发的的设想,希望能够使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展相互适应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开发 保护 开展 规划 制度 开封目 录一、开封的文化旅游开展存在的问题………………………………………(1)〔一〕缺乏资金投入…………………………………………………………(1)〔二〕制度、法令难以落实…………………………………………………(1)〔三〕决策缺乏远见,缺乏连带性…………………………………………(1)〔四〕缺乏整体和特色上的规划……………………………………………(2)〔五〕文物保护不力…………………………………………………………(3)〔六〕对旅游业开展不够重视………………………………………………(4)二、对开封的文化旅游开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设想……………………(5)〔一〕打文化品牌,创新旅游形象…………………………………………(5)〔二〕鼓励民间投资,政商形成“共赢〞…………………………………(6)〔三〕加大立法力度,健全监视机制………………………………………(6)〔四〕城区整体道路规划……………………………………………………(7)〔五〕建设新城,保护老城,新旧有机结合………………………………(7)〔六〕树立精品意识,突出重点;以人为本,推动文化继承和创新……(8)〔七〕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开展旅游经济………………………………(8)浅谈开封旅游开展中的问题及解决设想开封的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为郑庄公时期的郑国所筑,故城即朱仙镇。
它曾经是战国时期魏国和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首都以及金朝后期的首都,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20世纪70年成为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当今社会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人们被城市文化和古代文明深深吸引,因此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文化遗产的开发也成为了旅游开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城市是一种历史现象,而历史文化名城比较经典的保存了历史上的丰富足迹、城市建筑、空间格局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明信片随着旅游业的开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一个趋势一、开封的文化旅游开展存在的问题我在开封的考察期间内发现这座城市在旅游开发规划方面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旅游局、文物局以及河南大学旅游系去寻找答案,在对走访对象的答复进展分析之后,主要归纳出如下问题:〔一〕缺乏资金投入旅游业的资金回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大量的投入,但是在许多旅游工程的开发和文物的保护上,走访对象们都表示没有财力和物力去支持,即便有再好的方案缺少了这些基础的东西也都是空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河南省实施方法?规定,风景区收益的20%应当上缴文物管理部门作为文物的修缮费用,但开封文物局的一位科长无奈地表示因为没有监视机制 基本没有景区照规定去做,这样一来,上缴的费用只是原那么上是交,却没有规定具体的对不缴费惩罚措施,也没有人愿意要去承担责任。
每年省里拨给开封20万元的文物维护费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二〕制度、法令难以落实一个制度、法令的实施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监视机制的存在,这不但可以保证制度法令的良好落实而且也在体系上做到了完备在开封,有很多好的政策和制度但都由于没有一个健全的监视体制而没有落实或者落实的很不到位,都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三〕决策缺乏远见,缺乏连带性 决策问题在整个规划体系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它主要决定了旅游规划的方向、步骤以及层次等问题,统领整个规划过程开封在这方面主要存在两个缺点,1.有些领导的目光短浅,能力缺乏,不能做出适宜并完善的方案2.领导的换届速度快,这也造成了方案和工程的中断,不同的领导在上任以后对形式进展重新审视并做出新的方案,而对旧的方案不管不问搁置下来,使新旧两体在实施上缺乏了连带性〔四〕缺乏整体和特色上的规划对于规划问题,开封目前主要表达在缺乏整体性和特色性上开封的规划缺乏整体性,它的城市开展建设和城市文化保护没有做到相互的适应在开封长期的规划中缺乏可持续开展的目光,许多珍贵的古代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被强行撤除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古代建筑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而且还蕴藏着时代的文化和历史,往往最能表达出历史文化内涵。
如果在城市的开展规划中能从全面着眼,这些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双龙巷在城市形象规划上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双龙巷的入口处一家医院正在盖新楼,但进程缓慢,咎其原因,根据当地居民的反映,盖楼的工地到了晚上就会有很多人倒垃圾,几乎成了一个临时的垃圾站这些垃圾堆积在双龙巷的入口得不到及时的去除,不但堵塞了交通,还给当地的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开封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形象在开封主要的景点有大相国寺、碑林和龙亭,但由于旅游规划方案缺乏全面性考虑,这些景点的附近环境都非常混乱,尤为突出的要数大相国寺原为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始创立寺院在北宋时期是全国最大的皇家寺院,占地500多亩,面积为现在的18倍,辖64个禅院、律院,僧人1000余人它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但在它的周围却破楼林立,小商小贩到处都是,看起来就是在繁乱的闹市中矗立的一座千年古刹开封旅游规划中还存在着缺乏特色性的问题书店街、马道街以及宋都御街都是较具代表性的街道,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特色,可目前这些街道 基本都和现代的繁华融为了一体, 基本没有表达出其独具的历史特色,这一点在宋都御街上可以得到明显表达。
在宋都御街上你可以看到许多建筑都是仿宋风格的,但走进后却发现没有什么特点,很多类型大致是一样的,即便商店门口的招牌呈现出这种风格,而它周围总有些不协调的东西使背景和建筑特色格格不入比方空调的分机、印刷着现代艺术文字的灯箱广告,更不协调的是竟然有一家皮肤病医院也在这条街上在这样一条所谓特色的街道上出售的商品也并不都是文化用品和书籍,而更多的是五金、电器、烟酒、干果和小吃,没有系统性的规划使街道不仅变得缺少特色而且凌乱经过走访笔者还发现在开封有许多后现代风格的建筑上都参加了宋文化元素,街道上确实也有不少过去的老房子,细看了会发现许多房子的梁上绘有图案,但大都内容单调,风格一致,深入了解才得知原来是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后添加上去的,并非古代建筑文化的遗存除以上整体性和特色性问题外,开封的景点区域范围也存在着问题,比较著名的景点分布相对集中附近城市的游客 基本可以连续游览,由于风格上的千篇一律游客的停留时间短,也给开封的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旅游规划方案的作出应该从全面大局着手,使整体性和特色性做到相辅相成,在整体全面的规划下分出特色区域,才能使每一景点最大限度的表达出其特有的价值〔五〕文物保护不力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化应当是沉淀在城市的任何地方的,而古代建筑往往是最具有代表性。
它不仅反映出古代建筑的风格而且全面地含纳着所处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历史遗迹,成为记录时代的经典但在开封的许多文物和建筑因为城市的经济开展或者其他原因并没有保护好,并且还有一些一直处于破坏之中,甚至于走遍老城的街巷都不曾找到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对刘青霞故居、双龙巷和刘家胡同感触颇深刘青霞刘青霞〔1877—1923〕,原姓马,河南安阳人,其父马丕瑶曾任清江西巡抚、广东巡抚、护理两广总督等职她兄妹5人,其二哥马吉樟辛亥革命时期任清廷湖北臬台刘青霞幼承家教,知书明理,擅诗能画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家命嫁与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为妻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所划定的保护范围仅仅是那套宅子,故宅旁边同属一个年代的其它民房已经十分破败,其他局部的四合院内部均已经建起了各种建筑物,仅留下残破的四合院大门另外,现在这所故居的一局部正被当作一家幼儿园使用,另一局部房管所享有使用权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应当有相当一局部的过度区域,在此区域内的同时代建筑也应受到保护,并且区域附近的现代化建筑也应该有与之相互照应的建筑风格和相应的高度等限制在旅游局采访中得知,双龙巷和刘家胡同已经被列入了开发和保护的历史特色街区,但是还没有开场实施,在这些地方主要的文化积累 基本都尘封在四合院中。
在双龙巷中有许多清末民初的四合院大门,而四合院的内部全部都已被当地的居民所改造,只是依稀还可以看到一些文革时期的建筑根据当地居民的反响,从来没有专门的单位对这些四合院进展过维护和修缮,而且在几年前就被撤除了很多,现存下来的这些大门一旦不行了城建部门也会很快将其撤除,还有些居民准备拆掉破旧的大门盖新房现在那里的四合院已经没有完整的了,而刘家胡同也只有刘青霞的四合院保护的还算完好,其他具有一样历史背景的建筑几乎没有得到过保护,这些建筑里大局部还有居民在居住,随意地推开一个四合院的大门,你会发现里面已经看不出曾经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痕迹了一些老人虽然对那些祖上传下来的家业有感情,也知道那样做是对老房子原有建筑的一种破坏,但无奈于政府不出资修理,自己再不改造连居住也成了困难开封在旧城的改造中应有意识地在假设干街区保存一些连片的四合院,否那么它们将随着岁月的磨痕渐渐地不复存在城墙是历史的产物,是古代城市的象征,一个没有城垣的市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很难被称为城市的,而开封的城墙恰恰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特色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城市,不但要有城墙、城门楼、护城河,还有钟鼓楼作为古城开封,明万历23年〔1595年〕建有钟楼。
1977年有鼓楼的遗迹〔1949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期鼓楼遭到了破坏,二次楼被炮火焚毁,仅余高台一座,1977年高台被拆〕开封的古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仅次于南京城墙的全国第二大古城垣,周长14.4公里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国务院正式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目前这些城墙的保护状况又如何呢大梁门和大南门是最先被修复的古城门,一局部城墙上已经修起了环城绿带公园,在公园里很少看得到年轻人和孩子,更多的是老年人,这不但有效保护了城墙也给这些老年人带来了惬意而另一局部城墙的保护就不尽如人意了文革时期一些城墙下建有防空洞,而现在这些废弃的防空洞里住着小商小贩,他们靠城墙根做生意,各样的招牌都挂在了城墙上最典型的是河南大学的一个校门,那也是城墙的一个大门,登上城墙后几乎可以发现每一块青砖上都有字迹,广告、征婚、交友、寻人…还有不少垃圾散落在城墙上没有专门的人清扫在城墙下校门口也是污水垃圾成片,一些小民房靠城墙而建,城墙完全成为了小商贩的依靠通过对刘青霞故居、双龙巷、刘家胡同刘家胡同,坐北向南,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典型的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左右对称,共6个小院构成的一个整体,共有房70余间。
东西两宅各有大门,互不统属,仅有一耳室相连,亦多年没有使用院后是一座花园,将东西两宅连为一体以东宅的三进院为例,该院南北长75.6米,东西宽26.8米,建筑布局以上房中轴为主线,左右对称,层次清楚,布局严谨,是一座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以及古城墙的走访,开封文物保护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对名城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化景观也要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