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体情况调研报告.docx
12页教育整体情况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中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领导班子为一正六副,另有考试院院长1人、教育纪工委书记1人、副调研员2人、副县级督学1人机关设行政处室18 个、人员59 人;直属事业单位15个、人员165人;直属学校41所、教职工5937人年年底,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71所,在校生173.22万人,专任教师9.49万人其中: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35所,在校生117.75人,专任教师6.88万人年,初中三年巩固率94.48%,小学六年巩固率99.47%初中辍学率2.85%,小学辍学率1.18%2、学前教育学校1034所,在园幼儿21.36万人,专任教师6840人;幼儿园入学率为85%3、普通高中教育学校72所,在校生16.69万人,专任教师9951人,年毕业生58287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24所,居全省第三位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为39.5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9.21%4、中等职业学校75所,在校生16.71万人,专任教师5934人,年毕业生42698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0所,分别居全省第7位和第2位中等职业学校毛入学率为39.62%。
5、驻邯高校5所,在校生6.8万人,专任教师3384人,年毕业生17307人二、近几年工作重点1、推进均衡发展,全力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地(一)推行 “四种模式”,积极打造无择校的城市义务教育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主城区和各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小、数量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择校之风愈演愈烈为此教育局明确提出市“打造无择校城市”的目标,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努力缩小校际差距,破解择校难题,探索形成了“盟校、并校、设分校、新建校”四种模式同时配套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扩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范围,增强其辐射能力;二是改造扶持薄弱学校,先后系统改造21所薄弱学校,使其在硬件设施上一步赶超优质学校,带动其快速崛起;三是切块分配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将其中80%的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并对薄弱学校倾斜数额、照顾分数,促进生源的均衡分布;四是扶持民办学校向优质化规范化发展,为有择校意愿的学生提供在公办学校以外择校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公校不择校、择校到民校”的有序就学局面;五是建立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校由“升学竞争”转向“办学竞争”,由“生源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通过以上成龙配套的措施,年我市一举实现了“打造无择校城市”的目标二)坚持合力攻坚,努力打造标准化的农村义务教育为扭转农村中小学“散、小、弱”造成的课程难以开全、教师难以配齐、教研活动难以开展等问题,我局全面启动总投资29亿余元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一是科学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根据农村城镇化进程、区域人口变化、交通区位等情况,本着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确定了全市农村中小学整体布局和基本办学标准,通过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撤销整合农村小学1271所,初中111所,“xx”末将基本消除不完全小学、1轨制小学和6轨制以下初中[!--empirenews.page--]二是大打标准化学校建设攻坚战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我市强力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市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同时建立了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的工作机制,并专门制定了《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作为全市统一的依据本着“建设一所,配套一所、达标一所”,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学校200所。
全国“校安工程”实施后,我们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结合起来,融入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新民居建设的样板工程,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强力推进目前,全市校安工程累计开工学校289所,竣工并交付使用81所;累计开工校舍623栋,竣工并交付使用校舍199栋;累计开工校舍面积145.49万平方米,占、年规划改造总面积的33.56%,累计竣工并交付使用校舍面积55.32万平方米,占规划改造总面积的12.76%,开工率位于全省前列校安工程”完工后,可望同时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三是全面实施学区管理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挖掘布局调整带来的综合办学效益,我们打破了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将全市211个乡镇中心校撤并调整为131个学区中心校,通过均衡发展带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辖,形成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学区内实行管理、课程、研训、资源配置、考核“五统一”,解决了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学区设立研训室,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化,解决了教研活动开展难问题三、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努力构建优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坚持政府主导,把优质普通高中办成样板。
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为重点,强力实施了发展高中教育攻坚战,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数量5年翻了一番还多,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校生比例由31.9%提升到61.77%一是主城区均衡布局按照“做大育强、科学布局”的工作思路,在主城区东部,新建了占地260亩的新四中;在主城区中部,对市三中进行了整体改造,拓展了发展空间;在主城区南部,正在新建占地525亩的市一中新校区;在主城区北部,正在新建占地308亩的市二中新校区同时,正在市区西部谋划建设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从而实现东、西、南、北、中均衡布局目前,主城区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能力达到8760人,省级示范性高中在校生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将达到86%二是西部县(市、区)率先普及我市西部武安市、峰峰矿区、涉县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武安市相继创建了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峰峰矿区和涉县各创建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三是东部县快速崛起东部各县在财力异常拮据的情况下,强力实施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实现每县至少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我市近几年新建、改建学校占地面积全部超过省定标准,设计上既能满足多样化的办学需求,又能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二)结合学校实际,把一般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一是特色兴校。
指导具有音、体、美等传统优势的学校,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与相关高校联姻,依托高校优质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专业目前,我市已有20多所学校都与有关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高考,全市艺术类二本以上上线率大幅提升二是综合强校指导一般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搞好对接,在高二或高三进行分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志愿重新编班,使文化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进入高校深造同时,安排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技能,结业后同时获得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证,也可参加对口升学或顺利就业不仅要让更多的学生上大学,而且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出路目前,我市普通高中实行了综合办学模式,形成了一口进、多口出的人才培养渠道[!--empirenews.page--](三)围绕市场需求,把中等职业学校办出品牌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75所,在校生16.7万人,中职毛入学率为39.62%全市共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所一是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合二调三改四扩五建”等方式,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合,即将全市技工学校优化整合,由原来的40所合并为30所,推动其步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轨道调,即根据地理位置,将扩展困难的职校和普高互换,使其顺利扩张。
改,即将原先办有初中班的职业学校职普分离,集中发展职业教育扩,即对有拓展空间的职业学校进行扩征扩建,促其发展成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即在主城区东北部,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占地24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的市职教中心,使之成为市及周边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二是注重特色发展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形成了多种办学模式,主要有:集约发展模式,在主城区加强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了以市职教中心为龙头,市直职业学校为主干,与百余家大中型企业紧密结合的职教发展集团服务内需模式,在西部经济较好的县市,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办学,实现了订单招生、按需培养、全员上岗品牌输出模式,在以农业为主的东部县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构筑培训、就业的绿色通道和人才流动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校企一体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办学,通过先期学习培训-实习就业-再培训提高,探索出“教育与经济互动,学校与企业互促”的办学之路三是深化职教改革深入实施了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用人制度“四项改革”,努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初步形成了煤化工、汽车维修、焊接、冶金等10大示范性专业。
目前,我们正进一步优化整合主城区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以上,涵盖多个办学层次(高职、中职)、多种办学体制(公办、民办、企办、行办)、多种办学特色(工、商、艺),具备一流办学条件的区域职业教育示范园,形成集约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我市于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紧抓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契机,将撤并的农村小学校舍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富余师资转岗为幼儿教师,XX年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近年来大力开展学前三年教育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由一年教育的办班模式向三年教育的办园模式转变、由民办为主的商业化办园向公办为主的公益化办园转变、由保姆式的散乱性办园向保教一体化规范化办园转变、由小学化办园向科学化办园转变的四大目标同时,围绕我市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和“3+3+3”产业倍增计划,初步制定了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开展了高等教育产业园的筹划论证工作,市属高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在基本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向规范化、示范化发展民办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行为日趋规范,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增添了活力四、实施“三师”活动,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empirenews.page--](一)“十心”立师德,提升师德修养。
十心”,即忠心、爱心、匠心、痴心、童心、虚心、清心、恒心、良心、雄心通过“十心”立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健康的进取精神,着力培养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做到为国育才尽忠心、体贴学生献爱心、因材施教具匠心、矢志杏坛现痴心、以生为友萌童心、谦和大度致虚心、淡泊名利求清心、不骄不馁磨恒心、知足感恩持良心、志存高远展雄心,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强化爱与责任的核心师德二)“十力”提师能,加快专业成长十力”,即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驾驭力、表达力、感召力、观察力、反思力、执行力、沟通力通过“十力”提师能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素质大力培育与时俱进的学习力、知难而进的研究力、别出心裁的创新力、游刃有余的驾驭力、引人入胜的表达力、言传身教的感召力、深入心灵的观察力、知失悟过的反思力、雷厉风行的执行力、融洽交流的沟通力,促进教师学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十气”修师表,树立良好形象十气”,即才气、雅气、灵气、正气、锐气、和气、勇气、大气、心气、豪气。
通过“十气”修师表活动,引导教师以行为世范为基本准则,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不断涵养博学多识的才气、志趣高洁的雅气、才思敏捷的灵气、秉公无邪的正气、一往无前的锐气、春雨润物的和气、敢于担当的勇气、坦荡率直的大气、争先创优的心气、壮志凌云的豪气,使广大教师不仅成为学生们的学习榜样,而且成为全社会的表率,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同时,我市大力实施了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全面实施“五项工程”,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