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半自动闪火法拔罐工具的设计.docx
6页一种半自动闪火法拔罐工具的设计 摘要 介绍一种新型半自动拔火罐工具,其基本原理为:一个长条式结构的半自动火罐棒,通过将酒精棉球置入卡槽中,卡好内芯与隔热套再点燃酒精棉球该产品在传统拔罐方法的基础上,用安全、简便、易操作的方式,降低传统操作中患者皮肤烧伤的可能性,同时解放操作者的劳动力,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均适合得到推广关键词】拔罐疗法 闪火法 火罐辅助器前言拔火罐疗法(Cupping Therapy, CT),我国历史上古称“角法”,最早记载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籍《五十二病方》,是世界上最古老1的民间治疗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流行的传统补充和替代疗法,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和中东国家一直很受欢迎[1, 2]为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帮助[3, 4]拔火罐疗法的起源及疗效一直备受争议,并且在不同文明的传统和互补医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定义[2, 5]然而,其共同原理都是通过在罐体中产生负压将身体中的有毒物质排出[2]陈波[6]等认为罐内负压或走罐时对皮肤肌肉的牵拉作用等物理刺激最终激活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系统, 以达到维持机体内稳态的效果其基本方法是将易燃物质,如酒精、草药或纸,放在玻璃、金属、木头或竹子制成的罐子里被点燃以产生真空。
当火熄灭时,罐子被倒放在身体的气路上,并根据中医治疗各种健康状况[7]虽然该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但仍存在烧伤等隐患[6-8]临床中最常见的是闪火法拔火罐,一般采用止血钳夹酒精棉球法和打火机加热法赵美丹[9]等人发明的新型火罐点火器,改进了普通打火机加热存在的缺陷然而,仍未出现一种工具,以解决止血钳夹酒精棉法存在的问题:(1)酒精棉球的制备比较麻烦;(2)燃烧火苗大小不易控制;(3)点火、熄灭火苗、更换棉球的过程繁琐,有时甚至需要转身;(4)酒精棉飞出的棉屑或酒精蘸取过多易造成烫伤;(5)使用过的酒精棉球易造成污染另外,直接倾倒酒精、贴棉法等方法也存在安全隐患,烧伤事件屡有发生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在传统拔火罐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制了一款安全、简便、易操作的半自动拔火罐工具,并已获得专利授权此产品旨在改进传统拔火罐技术存在的缺陷,以“解放劳动力”,增加安全性为目标,现介绍如下1结构与设计1.1附图图1:①外壳、②内芯、③外壳前端、④外壳卡口图2:⑤内芯后段、⑥内芯前段、⑦外壳后端图3:棉球卡槽图1:外壳图2:内芯图3:卡槽走向横截面图1.2说明半自动火罐棒,如图所示,包括外壳(图1)、内芯(图2)和隔热套,外壳1为空心筒状结构,中间有2个大小不一的卡槽(图3),上底3为直径等于3cm的圆形,下底7为直径等于6cm的圆形,下底中间裁剪出一个长度等于7cm,宽度等于1cm的竖直长方形4,厚度为0.3cm,高度为13cm,内芯2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段5和后段6,长度为5cm,前段5呈凸台状,其直径为4cm,后段6呈圆柱状,其直径为1cm,隔热套包裹于外壳下底向上的后半段和外壳下底,后半段长度为5cm,所述外壳和内芯均为不锈钢质地,所述隔热套内部为石棉、外部为橡胶质地,其中两条卡槽横向长2cm,纵向长7cm,宽分别为1cm和2cm。
2操作方法半自动火罐棒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一些湿度适宜(不滴酒精且能有效燃烧)两档不同大小的酒精棉球置入外壳的卡槽内,从竖直长方形卡口处卡好内芯,并套好隔热套然后,根据所需火力大小,选择不同卡槽内的酒精棉球,拨动内芯,推出一颗棉球,使之掉落至前段,内芯移动,调节,以棉球露出头能够有效燃烧为宜,使用打火机点燃,进行拔火罐操作,使用完毕可拨动内芯,推出下一颗棉球,必要时可使用备用的止血钳调节3技术特点及优势半自动火罐棒具备以下优势:①保留传统,使用寿命长,可以反复使用;②安全系数高,避免了常规更换棉球过程中的烫伤;③方便更换燃烧棉球,也可以通过填塞棉球的量使火焰大小得到一定控制;④专利支撑,可以量产化,促进了罐法的普及应用;⑤医疗家用两合适;⑥方便可靠,手柄握拿舒适且防滑,使用者体验感好;⑦保留传统加热方式的同时,又解放劳动力4讨论拔火罐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自1950年以来,国内的医院已经承认拔火罐疗法是一种正式的治疗方式尽管缺乏系统的证据来支持这种非手术干预的疗效,但拔火罐疗法仍然在广泛开展拔火罐流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能促进一种愉悦和放松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
Cao[5]等人根据以往回顾试验中报告的长期临床应用和结果,认为拔罐治疗通常是安全的但是,与拔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也经常被报道,主要是瘢痕形成和烧伤[10]Zhao [7]等人认为罐内点火技术和操作不当是烧伤的主要原因尽管这些不良事件大多数是可预防的,但拔火罐疗法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增强随着点火技术的改进和临床经验的逐渐积累,各种罐式也在不断推成出新自17世纪以来,不同类型的罐子已在世界各地用于拔火罐治疗到20世纪中叶,随着医疗设备制造业的兴起,拔火罐的仪器和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包括新的玻璃杯、磁力杯、手动泵和电动吸引器[2]如今,新的拔火罐装置不断被开发出来半自动火罐棒通过半自动推送酒精棉球的形式,避免了频繁更换酒精棉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烧伤事件的发生不仅解决了止血钳夹酒精棉法存在的操作繁琐、安全性欠佳、火焰不宜控制等问题,而且还具备使用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另外,其手柄握拿舒适且防滑,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医疗家用两合适的潜在优势,使拔罐技术易于推广运用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群众可以自发解决一些基本的病痛问题,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减轻医护工作压力并节约医疗资源此外,本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8 2 1024729.2),具备量产化的能力。
综上所述,半自动火罐棒是一项高效、安全、环保、经济实用的拔火罐技术,值得在临床和生活中得到推广和使用参考文献:[1] YOO S S, TAUSK F.Cupping: East meets West[J]. Int J Dermatol, 2004, 43(9): 664-665.[2] QURESHI N A, ALI G I, ABUSHANAB T S, et al.History of cupping (Hijama): a narrative review of literature[J]. J Integr Med, 2017, 15(3): 172-181.[3] 王会杰, 刘艳华, 施乐, 等.真空负压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19, 34(19): 3055-3057.[4] ZENG K, WANG J, HONG Y.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cupping therapy[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16, 14(04): 300-304.[5] CAO H, LI X, LIU J.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cupping therapy[J]. PLoS One, 2012, 7(2): e31793.[6] 陈波, 王婷婷, 余伟佳, 等.罐之理即针之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09): 4174-4176.[7] JING-CHUN Z, JIA-AO Y, CHUN-JING X, et al.Burns induced by cupping therapy in a burn center in northeast china[J]. Wounds, 2014, 26(7): 214-220.[8] KULAHCI Y, SEVER C, SAHIN C, et al.Burn caused by cupping therapy[J]. J Burn Care Res, 2011, 32(2): e31.[9] 赵美丹, 李钊.拔火罐技术的改进—火罐点火器[J]. 光明中医, 2016, 31(18): 2695-2697.[10] AL-BEDAH A M, SHABAN T, SUHAIBANI A, et al.Safety of cupping therapy in studies conducted in twenty one century: a review of literature[J].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Research, 2016, 15(8): 1-12.第一作者:顾迎旦(1997年12月-),女,汉族,浙江绍兴。
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学士在读,研究方向:护理学通讯作者:陈玲(1982年08月-),女,广西容县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1 专利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8 2 1024729.2-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