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17页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 求,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和办学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文件精神,特制定2011-2013年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一、 专业建设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 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 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 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 4而目前全国1 : 0. 61 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 很大,与发达国家1: 8. 5的比例相差更远河南省平均每千人 口护士为1.1人,低于全国1.4人的平均水平护理专业被教育 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 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 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专业建设基础1. 护理专业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学校开设护理专业近60年,先后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 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和面向西部招生的10所 示范学校之一,护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点,被教育厅确 定为河南省护理教师师资培训基地1982-1984年全省护理专业 统考中连续获得“三连冠”的好成绩;1986年至今,护理专业统 考总成绩位于前10名者有1100人次;1988-1992年豫北三市卫 生结构护理知识、技能竞赛中,我校毕业生包揽了前6名的优异 成绩;1996-1998年的全省护理毕业生技能竞赛中总成绩居全省 同类学校前列;2005-2009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队成 绩位居第一,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2. 具有较好的实训条件护理专业有实验室61个,校内实验室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设有护理实训室、示教室、模拟病房、模拟重症监护室、内科护 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 室、五官科护理实训室等,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训练模型近1000 件,护理专业实验设备总价值达600多万元有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北省人民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等25家省市级实习医院。
3. 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16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2 人,省内各类专家及学科带头人22人,“双师型”教师67人, 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54人长期以来,学校聘请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孔芙蓉为名誉主任、山东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娄 凤兰为主任委员,省内外多名专家组成了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直接参与、指导学校的护理教学管理以及科研工作,极大的 加强和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三、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生存”的职业教育新理念,推进 教学改革与实践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 养方案,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端技能型护 理人才2. 专业建设目标经过三年建设,形成“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 模式;形成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完善的集教学、 培训及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满足学生工学交替、顶 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 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人 才培养评价制度;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骨干 专业,年招生达到1200人。
3.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具备适度的医学理 论基础、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护理操作实践技能,拥有 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能在城乡各级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 及护理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 才四、专业建设内容及措施(一)深化校企合作,细化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创新 培养模式建设目标:通过校企专家合作,深入调查研究,确立适应现 代护理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完善制定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现代护理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建 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形成“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 式建设措施:1. 组建由校企专家组成的专业研究团队 成立新的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完善组织机构,组建医院护理专家+医学教育研 究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建 设调研团队2. 制度和经费做保证完善工作制度,设立专项经费,保 证工作开展3. 调研人才需求,探索大护理中的专门化方向在大护理 专业中设立专门化方向:如重症监护方向、老年护理方向、母婴 护理方向、口腔护理方向、急救护理方向、康复护理方向等。
4. 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5.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人文学科)、专业平 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构成的课程体 系6. 进行多形式工学结合,进行对比研究,形成适宜的工学 结合模式如"1+1+1”( 1年校内基础学习+1年医院专业教学+1 年顶岗实习)、“2+1”、“多学期”、“分段式”等工学结合形式7. 加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内涵建设突出社会公德、伦 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 优化医学类人文社科课程的系统配置,为高职学生的整体职业素 养培养,提供一个人文教育平台的基础二)课程建设与改革建设目标:与医院护理专家合作,实现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 内容与护理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成专业 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内容更贴近护理岗位需求;以“教、学、做” 一体化引领教学改革;创建1-3 H在全省及全国 有推广价值的精品课程建设措施:1. 校企专家合作,依据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2. 修订课程内容,实现“三个对接”修订专业课程、技能 操作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理论知识与护理职业需 求对接,技能操作项目及操作流程与护理岗位实际应用对接,专 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对接。
3. 实施“三个开发”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重点是专业 方向课程)、实训指导教材、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4. 制定核心技能考核标准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制定核心 技能并融入核心技能操作项目,制定核心技能考核标准5.广泛开展“学中做、 是专业课程,制定适应开展过实践、改进、总结,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案例6.开展“三练、三考、三赛J提高技能水平课堂练、课做中学”认真研讨每一个学科特别 “教、学、做” 一体化教学内容,通外开放实训室练、顶岗实习前强化练;技能操作单项考、期末技 能单列考;学校赛、省市赛、全国赛7. 打破学科界限,开展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改革 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8. 创建精品课程选择与护理工作岗位知识需求并与护士 执业考试紧密衔接的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其中健康 评估、基础护理技术、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救护 理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做为重点建设项目创健1-2门省级精品 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 研究总结教学改革,以教研推动课程建设对本专业的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 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本专业建设发展。
三)建设“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通过选聘医院兼职教师、本校教师在职培养及优秀人才引 进,建成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科研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 专兼结合的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专业竞争力的专兼职“双 师型”的优秀教学团队培育省级或国家级专业教学名师,创建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省内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师总数保持生: 师<16: 1,研究生>30%,高级职称>25%,专业课教师“双师 型”比例>70%,主干课程均具有学科带头人建设措施:1. 加大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 度,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省级教改及科研项目、主持 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临床实践及出国培训等途径,能把握 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进行总体规划和实號2. 加大专业师资的引进和选聘医院兼职教师力度,保持教 师人数、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3. 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养明确骨干教师 的专业发展方向,采用国内外联合培养,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学 历提高和职业培训相结合等措施 提高教师的“双师”与“双语” 素质,教科研及管理能力建立专家评估组,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全程跟踪评估。
4. 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展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 通过学历教育、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参观学习、学术交流、短 期培训班、专家讲学.教学技能培训(基本功训练.说课训练、 微格教学训练、现代教学技术训练)等,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 学方法,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5. 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组 织专业课教师参加临床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深化院校合作, 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建立长期的聘任关 系,参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的论证、课程标准的修订、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专业建设 工作6.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实现由“教学型”向“科研教学型” 的转化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目标: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校内实训基 地实训设备充足,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及对外培训,实训开出率 100%,实训设备总值超过800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 习医院超过35家,实习岗位大于3000个建设措施:1. 扩建护理专业基础实训楼和专业实训楼,建筑面积达到 12000m2,分设解剖学、人体机能学、人体形态学、基础护理、内 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与急救、 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11个护理实训中心,均按示教室、训练 室、模拟病房、准备室等标准布局,全部配备高仿真实训模型, 护理专业实训设备突破800万元。
2. 健全开放实训中心的管理制度,在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 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训中心对学生 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 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 化训练3. 坚持走校院合作的办学之路,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0个, 2年后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5个4. 建设“厂中校”式专业实训室在条件好,资师力量强 的合作医院,建设专业实训室,开展T+1+1”分段式教学,同 时为合作单位职工培训创造条件5・支持“两院一中心”建设,建立“校中厂”,实现资源共 享学院提供便利条件,支持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建设,扩大实训场地五)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过程管理与终末评价 结合,毕业证与护士资格证相结合,毕业就业率与发展轨迹相结 合相结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学生家长相结合,科学 监控和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改革建设措施:1.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构建设,深入开展教学质量 监控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