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doc
5页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加强产品质量监督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 省局监督处处长 王建文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讨构建 和谐社会的路径和具体措施笔者在质量技术监督战线工作多年,越来越深刻地 体会到,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 息相关的产品质量的优劣,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笔者根据大量实地调研、考察的情况,就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构建和 谐社会的保障能力的问题作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部分一、部分产产品品质质量量问题对问题对构建和构建和谐谐社会构成潜在威社会构成潜在威胁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 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应运而生这些年来,国家在狠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先后出台了《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工业产品责任 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法规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与此 同时,国家还加强了有关职能部门的建设,如将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升格和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等。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使产品质 量监督逐步步入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也大大促进了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特别 是经济体制改革后,涌现出大量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农村的富余劳力,他们为 了谋求生路,纷纷倾其所有办企业,由于资金不足,所办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更 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大量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这些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潜在威胁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具备必备生产条件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以我省食 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例:近年来,为配合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我们对全 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必备生产条件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省共有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8000余个,其中,10至20个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约占 整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数的80%这些企业大多数由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和农 村的富余劳力经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企业生产力水平低,设备陈旧落后, 生产环境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原材料和产品出厂基本上无检验检测手段, 由此,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从近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专项监督抽查的结 果看,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而问题最多的是一些家庭作坊式小企业 的产品,平均合格率要比大中型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低近20个百分点存在的 主要问题是细菌总数超标,或是违禁添加非食品用添加剂由此可见,部分家庭 作坊式小企业的产品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 2、恶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健康 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工业企业的产品,都是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假冒伪劣产品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土壤和条件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放开了对工业产品生 产的调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取决于市场运作,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 了谋取不义之财的机遇,假冒伪劣产品也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这些年 来,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虽然不断加大了打击的力度,但假冒伪劣产品依 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是制假、售假的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恶劣; 二是规模更加庞大,有集约化经营的趋势;三是采用高科技手段制假,一般消费 者难以识别,有些假冒伪劣产品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 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严重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严重阻碍经济建设的健 康发展。
3、科学技术发展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加剧了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工业用、 食品用的各种添加剂产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国家对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都 有明文规定,工业用的添加剂决不能在食品中使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 增加买点,为了降低成本,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置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 顾,在食品中违禁使用工业用添加剂,如在辣椒制品中添加“苏丹红”,在水产品 中使用“孔雀石绿”,在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在米粉中加入“吊白块”,等等, 不一而足另一种情形是在食品中超量使用添加剂GB2760对食品用添加剂的 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作出明确规定,但从我们多年来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的结 果看,在食品中超量使用添加剂还大有人在,如在豆制品中超量使用山梨酸,在 饮料中超量使用着色剂、甜味剂等 二、二、产产品品质质量量监监督与构建和督与构建和谐谐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关系 我国建设的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 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就是说,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方位、多 方面的努力笔者认为,产品质量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产品质量监 督应当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应当把产品质量监督作为基础,如果没有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成效,也就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少这样的 和谐社会是不全面、不协调的。
因此说,产品质量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 成的,产品质量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推动、维系和保障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 替代的 第一,经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产品质量监 督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扶优扶强,二是打假治劣扶 优扶强,就是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国家免检”、“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 多种形式,培育和树立一批大中型企业,使其在国内甚至在国外提高知名度,扩 大影响力事实证明,一个省、一个市,如果这类企业越多,其经济建设发展的速 度就越快打假治劣,就是要运用法律的手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 法分子和严重危害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伪劣产品,真正做到让制售假冒伪劣 产品的不法分子倾家荡产,让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只有有效地打击 了假冒伪劣产品,名优产品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经济建设才能赢得更快的发 展第二,严峻的就业形势,离不开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前面所述,我省工业企 业约80%是10-20人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中确实有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存在严重 安全隐患,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是不错的一方面,这些企业解决了一部 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 就业压力,也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确实为当地的经济 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如果一味否定小企业的存在,势必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失业的人数越多,政府的压力就越大,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也就越多我们还是要 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大小企业并举、公平竞争、良性互动的市场经济发展格 局因此,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关键在于引导、帮助这些小企业规范生产条 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产品出厂检验,保证产品不出重大质量问题 这些工作做好了,也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服务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构建和谐社 会的内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一个国家如果连人民的安居乐业都无 法保证,又怎能谈得上以人为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工人拿不到工资, 又怎能谈得上以人为本?一个人如果连吃饭、穿衣的基本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 又怎能谈得上以人为本?消费者如果对假冒伪劣产品防不胜防,人身财产安全 得不到保证,又怎能谈得上以人为本?所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这就是我们 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偏离了这个根本,就不是以人为本党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也要围绕这个目标,抓产品质量, 促企业发展,治假冒伪劣,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放心、公平、实惠、信得过 的消费环境。
三、全社会都来重三、全社会都来重视产视产品品质质量量监监督工作,共建和督工作,共建和谐谐社会的社会的坚实坚实基基础础 众所周知,任何产品,都是制造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品质优良的产品是这样,假冒伪劣产品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品质优良的产品,不仅能给人们的生 产生活增添靓丽色彩,还能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和进步;而品质低劣的产品,不 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笔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不是小问题,各级政府要管,有关职能部门要管,普通 老百姓也要管,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产品质量,共同营造追求卓越品质的良好氛 围,产品质量水平才能提高,假冒伪劣产品才能得到有效遏制,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第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关键从我们多年来打假治劣的情况看,总体上, 各级政府都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但也确有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地方利益,纵恿、 包庇假冒伪劣产品,个别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甘当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的保护伞 如国家明令禁止用“地条钢”加工生产建筑用钢材,而有些地方政府,以发展地方 经济为借口,极力阻止职能部门依法查处,致使“地条钢”在一些地方明目张胆地 加工生产。
又如“拼装汽车”,因其质量无法保证,实则是“马路杀手”,但在一些地 方却搞得红红火火,是地方政府不知道生产“拼装汽车”是违法的吗?显然不是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实实在在的地方保护在作祟殊不知,“地条 钢”、“拼装汽车”等劣质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将给社会带来多大危害,因此说,各 级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的关键,也是维护稳定、 促进和谐的关键 第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是保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正常的市场 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理当重视,但最终还是要由有关职 能部门来执行、来落实当前,有关法律法规虽有尚不健全的一面,但主要问题 仍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个别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查处产品质量违法案件 时,不是出以公心,而是循私舞弊、避重就轻、以罚代刑,致使一些恶意制售假冒 伪劣产品的不法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是其一其二,部门之间、地区之间 各自为政,互不协调,有利就争,无利就避,甚至相互推卸“踢皮球”其结果是资 源不能共享,信息不能互通,行动不能统一,很难形成强大的震慑威力,给一些 不法分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改头换面、重出江湖”提供了机会。
笔者认为, 作为政府执法部门,理当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舍弃个人或小 集团利益,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多方配合,密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给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才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也是完全符合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 第三,企业严格自律是前提对生产企业而言,政府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监 管,都只是外部的、客观的因素因为任何一个职能部门不可能一天24小时,一 年365天,天天盯着企业产品质量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来解决这 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时刻牢记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明白企业对产品质 量所担负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感,其他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一方面,要 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企业的产品一旦出现严重 质量问题,新闻媒体一曝光,瞬刻之间,企业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三是要科技领先,与时俱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一 波又一波的产业革命,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不断采用高、新、尖的科技成果, 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现代商品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消费者理性消费是基础不论什么企业的产品,最终将转化为商品, 销售才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是“上帝”一点也不 虚构现实情况是,我们一些“上帝”在消费上还缺乏理性意识,最突出的表现就 是贪图便宜这一点,往往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 售者,正是看中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在价格上大做文章,投其所好,倾 销劣质产品此外,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者质量意识淡薄、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