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模拟).doc
12页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6七下·泰州期末) 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 .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 .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D . 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2. (2分) (2017七下·河源月考)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B . 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 起止点分别是涿郡和余杭 D . 隋文帝在位时修建 3. (2分)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天下大理”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 . 唐玄宗 B . 唐太宗 C . 唐高祖 D . 唐中宗 4. (2分) (2017·黑龙江模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叙述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是根据唐代僧人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这位唐代僧人是下列哪一位( )A . 鉴真 B . 阿育王 C . 玄奘 D . 戒贤 5. (2分) (2017七下·靖江期中)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 官宦专权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农民起义 6. (2分) (2017七下·回民期中) 下能正确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A . B . C . D . 7. (2分) (2015·聊城) 两宋时期是多元化碰撞与交融时期,下列史实反映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A . 楚汉之争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澶渊之盟 8. (2分) (2017·厦门模拟) 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副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 . 西汉推进大一统 B . 唐朝和同为一家 C . 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 . 元朝拓展疆域 9. (2分) (2017七下·林甸月考) 下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A .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B .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C .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D . 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10. (2分) 《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文中描述的发明是(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11. (2分) (2017七下·邓州期末)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 . 呈权与相权的矛盾趋于缓和 C . 皇权日益加强 D . 相权暂时居于下风 12. (2分) (2018九下·句容开学考)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的( ) A . 抗元决心 B . 抗倭决心 C . 抗清决心 D . 抗俄决心 13. (2分) 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 A . B . C . D . 14. (2分)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设丞相 ②设立军机处 ③颁布“推恩令” ④实行行省制度 ⑤实行厂卫制度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①③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② 15. (2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17世纪,准噶尔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 B . 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 C . 乾隆皇帝亲征,在乌兰布通打败叛军 D .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 16. (2分) (2017七下·惠民期末) 清朝与唐朝相比,缺少的是( )A . 盛世的局面 B . 开放的胸怀 C . 昌盛的文学 D . 国家的统一 17. (2分) 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
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 . 经济凋蔽 B . 文化专制 C . 君主专制 D . 官场腐败 18. (2分) 以下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东临太平洋 B . 南至南海诸岛 C . 西抵葱岭和巴勒喀什池北岸 D . 北接西伯利亚 19. (2分)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 ) A . 昆曲和京剧 B . 昆曲和黄梅戏 C . 豫剧和汉剧 D . 汉剧和黄梅戏 20. (2分) (2017八上·濮阳开学考)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A . 唐朝贞观年间 B . 明朝洪武年间 C . 清朝乾隆年间 D . 中华民国时期 二、 综合题 (共5题;共85分)21. (5分) (2018七下·南宁期中)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22. (15分) (2018九下·长沙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英国学者李约瑟材料二: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学者培根(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什么时期?请写出古代为中印的友好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两位著名人物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为文学的发展和传播奠定技术基础的重要发明有哪些?哪位湘籍人士对其中的一项重要发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宋代火药武器发达的最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火药武器的传入对欧洲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3. (15分) (2016七下·临沭期中)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南宋时太湖地区……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材料二 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 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 材料二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材料一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3)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4. (20分) (2016七下·惠民期末)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材料二: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成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三: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回答:(1) 材料一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为这一新飞跃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3) 根据材料三,除材料一中的成就外,还有哪些发明可以说明“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至少举两例)(4)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这一状况与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的哪些措施有关?25. (30分) (2018·恩施) 中共十九大在岁月的长河中不过匆匆一瞥,但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曾遭遇大革命的失败,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很快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正当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就在这时,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起来……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再往后,怎样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怎样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场场考验又陆续摆在党和人民面前党和人民也逐一向历史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摘自《人民日报刊文:中共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1)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我国正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哪一次运动?这次运动前期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2) “土地革命”时期,哪一历史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哪里点燃? (3) “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面临西安事变的复杂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方针是什么? (4)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后,我国进入了哪一历史阶段? (5) 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请列举我们建国初促进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外交事件 (6)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不禁缅怀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他把我国带入了“新时期”你如何理解这里的“新时期”?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5题;共85分)21-1、22-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