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注释译文赏析【唐】温庭筠课件.ppt
10页商山早行商山早行 温庭筠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注释】】 ①①商山:也叫商山:也叫楚山楚山,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末年离开长安长安,经过这里经过这里 ②②动征铎(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③③槲(槲(hú):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树枝发芽时才落 ④④枳花照驿墙:照:使枳花照驿墙:照:使……明艳枳(明艳枳(zhǐ):也叫):也叫“臭橘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⑤⑤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⑥⑥凫(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天往南飞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杜陵梦”的梦境 【【译文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温庭筠温庭筠 (约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新唐书》》与与《《旧唐书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叉”、、“温八吟温八吟”诗词兼工,诗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李”;词与韦庄齐名,;词与韦庄齐名,并称并称“温韦温韦”他同他同白居易白居易、、柳宗元柳宗元等著名诗人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温庭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性喜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声调色彩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闺情,,风格风格秾艳精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的重要作家之一,被,被称为称为花间鼻祖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收入《《花间集花间集》》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 首句表现“早行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客行悲故乡”这句诗,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鸡声茅店月,人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板桥霜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虽然在诗句里,“鸡声鸡声”、、“茅茅店店”、、“人迹人迹”、、“板桥板桥”都结合为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定语加中心词”的的“偏正词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例如“鸡声鸡声”一一词,词,“鸡鸡”和和“声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茅店店”、、“人迹人迹”、、“板板桥桥”,也与此相类似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既然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意象具足”的佳句。
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早行”二二字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与“客行悲故乡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早行早行”之景与之景与“早行早行”之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梦江南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摇曳碧云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