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级语文科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pdf
11页高一级语文科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试卷和答卷两个部分,试卷共8页21题第Ⅰ卷“阅读与鉴赏” 共70分;第Ⅱ卷“表达与交流”共80分试卷总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第Ⅰ卷阅读与鉴赏(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14 分) 中国现代诗 中国的现代诗,如果从被称为?象征派?首创的李金发算起,以他发表 于1925年2月6日出版的《雨丝》杂志第 14期上的《疯妇》和 1925年11月由北新 书局编入 ?新潮丛书 ?出版的诗集《微雨》为标志,迄今已近80年了 在20世纪充满坎坷与辛酸的历史夹缝中曲折沉浮的中国现代诗人,不能 不面对中国苦难而又多变的现实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 方面来考察中国现代诗的这种?中国?方式的改造 首先,中国现代诗人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不足的背景下的现代诗创作, 大抵是以在中国多难的战争与离乱历史缝隙中所产生的生存荒谬感、孤寂感和 失落感,来代替西方现代诗人在机械文明对人的心灵侵扰、挤逼、异化所产生 的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 其次,在对现代诗的哲学、心理学、美学基础和艺术技巧的某些可操作的 层面上,中国的现代诗人不仅引介自西方的哲人和诗人,往往还从博大的中国 文化和艺术的经典中找到了可以与之相沟通、融洽、替代的对象, 从而从精神 内涵到外在形式上,赋予了现代主义的?中国?方式。
洛夫诗歌就是一个典范 的例子洛夫把西方奠立在尼采哲学、 弗洛伊德心理学等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审 美方式与东方建立在庄子哲学与禅悟精神基础上的艺术思维方式沟通起来洛 夫自觉地从庄、 禅哲学拓展了它的现代视野, 也为中国的现代诗创作寻找到它 的民族本源 这种把现代诗的创作引入中国人文传统精神的努力,还表现在相当多的 现代诗人都积极地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学中开拓重新诠释与蕴藉现代空间 他们或者翻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以创造新的意境,或者重构历史故事 和人物,给以现代诠释和观照, 或者溯游在古代人文环境的历史胜迹中,以抒 写现代的感怀这一趋向,从?五四?新诗草创初期即已开始在台湾现代诗 的发展中,有一个时期,这种被余光中称为?新古典主义 ?而在?命名?上为 洛夫坚决反对的艺术趋向, 曾经成为许多诗人共同的实验, 并以此来扭正屡受 ?西化?的现代诗与中国人文传统的联系80年代以后的大陆现代诗,在?朦 胧诗? 的初潮过后, 也出现了一股加溯传统的努力, 以和当时文坛上的 ?寻根? 热潮相呼应不管如何为中国现代诗发展上这一趋向?命名? ,它表现了现代 诗人重新诠释历史与经典的现代意识的另一侧面,和现代诗人从接受西方的引 介到寻回自己人文传统的努力, 同时也为现代诗呈现了它在中国的一种存在方式。
这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从70多年前引自西方的最初一声吟唱,到70 年代后以?中国?方式广泛存在于至今还残留裂痕的国土,中国现代诗的起起 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摘自《新华文摘》 2000年第12期) 1. 中西方现代诗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分)2. 为什么说“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 相关” ?(4分)3. 对文段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 (6 分) A.从全文看, “中国现代诗”与“中国现代诗歌”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 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 B.中国的现代诗应从“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创作的《疯妇》算起,迄今已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中国现代诗人无论是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还是借用前人的辞章、 典故、 境界,在内容上大都赋予它现代的感情与关照,在形式上予以翻用和创新 D.台湾诗人余光中与大陆诗人洛夫,就现代诗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向、 命名有不同见解 E.中国现代诗人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宽了现代诗的视野,为中国现 代诗创作找到了它的民族本源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 3 分,翻译 10 分,断句 3 分,共 2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其后的题目。
薛礼,字仁贵,绛州龙门人 少贫贱,以田为业天子自征辽东, 求猛将 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至安地,会郎将...刘君邛...(加线为人名,下同)..........为. 贼所围,仁贵驰救之.........,斩贼将,系首马鞍,贼皆慑伏,由是知名王师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等率兵二十万拒战,倚山结屯,太 宗命诸将分击之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持戟,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帝望见,遣使驰问:?先锋白衣者谁?.......?曰:?薛仁贵 ?帝召见,嗟异,赐金帛、口马甚众,授游击将军,令北门长上 师还,谓曰:?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②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皦将 ?迁右领军中郎将 高宗幸万年宫,山水暴至,夜突玄武门,宿卫皆散走,仁贵曰:?当天子 缓急..,安可惧死? ?遂登门大呼,以.警宫内,帝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帝寝,帝曰: ?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赐以御马 显庆三年,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又战石 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余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 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仁贵提卒二千进攻扶余城, 诸将以兵寡劝止。
仁贵曰: ?在善用,不在众 ?身帅士,杀万余人,拔其城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拜本卫大将军,检校安东都护抚 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士民乐业未几,高丽余众叛,起为鸡林道总管复坐事贬象州,会赦还 帝思其功,乃召见曰: ?畴岁万年宫,微卿,我且为鱼.......破高丽,尔功居多 ?于是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为谁? ?曰: ?薛仁贵 ?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 矣,安得复生? ?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称是 永淳二年卒, 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 幽州都督,官给舆,护丧还乡里 ①阃:统兵在外的将帅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遽出乘.高登上 B .扶孤存.老抚恤C.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危急 D .下马罗拜,稍稍..遁去稍微5.下列关于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登门大呼,以.警宫内②彭祖乃以.久特闻③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6.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薛仁贵“作战勇猛”的一组是【】 (1)仁贵驰救之,斩贼,系首马鞍 (2)持戟,呼而驰,所向披靡 (3)遂登门大呼,以警宫内,帝遽出乘高 (4)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余人 (5)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 (6)身帅士,杀万余人,拔其城 A. (1) (2) (3) (4) B . (3) (4) (5) (6) C . (1) (2) (5) (6) D . (1) (3) (5) (6)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和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A.薛仁贵勇于力战,长于用兵,战功赫赫,为宋的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B.薛仁贵征高丽,破契丹,屡战屡胜,威震辽海;晚年大破突厥,斩首万 余级 C.薛仁贵不但勇猛异常,威震敌胆,从他任安东都护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看,他也有一定的理政才能 D.薛仁贵忠于职守,在山洪暴发时救了皇帝一命,受到嘉奖 8.翻译文中加点的句子 (1)先锋白衣者谁? 译文:(2)会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仁贵驰救之 译文: (3)微卿,我且为鱼 译文: 9. 用“/ ”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夫 苟 其 挫 而 不 退 矣 则 小 逆 之 后 必 有 小 顺 大 逆 之 后 必 有 大 顺 盘 根 错 节 之 既 破 而 遂 有 应 刃 而 解 之 一 日 旁 观 者 徒 艳 羡 其 功 成 以 为 是 殆 幸 运 儿 而 天 有 以 宠 彼 也 三、诗歌鉴赏与默写:共16 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8 分) 山房春事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 注] ①山房:士大夫的别墅;②春事:春天的景色③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山房春事》: (2)诗歌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11. 默写: 6 句中任选 4 句,共 8 分。
任选其中 4题,注意,并非任选其中8 空) (1),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2)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4)少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四、 (选做)文学类作品阅读或者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5分 (请写清楚选做...... 的大题号,(一)或者(二),以所写题号为准,不写不得分..... .......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 题 大漠中的生命先锋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幅令观赏者凝眸驻足的迷人画卷一望无际的金黄 世界,你看不到风沙的弥漫,只感到是那么安定纯静;几峰昂首踯躅的沙驼, 传来悦耳的丁冬驼铃声; 夜幕上硕大如磐的月轮, 令人憧憬起童话的意境; 在 晨晕中跳动的朝暾又令人感到无限的温馨⋯⋯这只是作家和画家笔下的大漠 沙漠,不知创造出多少万古流传的浪漫诗篇诸如陈子昂的?黄沙漠南起, 白日隐西隅? ;王昌龄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李白的 ?风火 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杜甫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张籍的?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 李贺的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 虽然在这里我们会领略到比任何一幅图画都更深邃的壮观悲凉之意蕴,这毕竟 只是诗人眼中的沙漠。
如果用这些诗与画的描述来认识沙漠,所产生的只能是审美的错觉 沙漠 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沙漠里的生命知道得最深刻 对于这里的生命来讲, 沙漠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可言, 而是意味着罕见的 艰难、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 意味着无边的荒寂、 贫瘠与冷漠因而, 我们不能不说,能够在沙漠中得以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诸如沙棘、怪柳、 仙人掌、光棍树等等然而,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在北京林学院学习进修时,一 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向我讲起一种很小很小的植物它一生中从没有固定的生 处,亦无固定的死所,沙丘上的每一个脚印、沙坑、驼迹,都可能是它的临时 驻地它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开始,在大漠中不停的移动、奔波、跋涉 到日落因而,人们称它为走日兰 也许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目标, 命运也注定了奋其毕生也走不到太阳的身 边,但是,它却像负了什么使命,矢志不移,忠贞不渝,永远向着光明前进, 永远也不停止自己追求的脚步, 移来移去,却仍然是永远厮守着这片荒凉的热 土⋯⋯每当我记起那位老师向我讲过的走日兰,便想起了那些在大漠中奋斗的 石油工人、 边防战士、航天试验基地的人们; 同时也想起了为绿化沙漠而在西 北探索了一生的那位白发苍苍的林学院老师,正是他们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 一个的辉煌。
啊,走日兰,如果说能够在大漠中生存的都是顽强的生命,那么,你当是 顽强生命中的一族先锋 走日兰,你虽然生长在大漠沙原中, 虽然在植物志上我没有找到你的名字, 但你却又是时时在我的身边, 你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夸父 但愿在你走过的地方 也能够生长一片片盛开着的烧天邓林, 把那些在沙漠中跋涉着的人生之旅辉映 得更加绚丽火红 注:沙碛:沙漠 12. 作者称走日兰为“心中的夸父” ,请选出最能表现夸父精神的选项(5 分) 【】 【】A. 一生中从没有固定生处,亦无固定的死所B. 追随着太阳的走向,从日出。












